序章
第一部分
一切的开端
正式决定
主角登场
初来乍到
我与狗狗的距离
培训之旅
一波三折
刻板印象
享受混乱
特殊的生日礼物
狂飙猛进
特蕾普托公园
艰难的决定
第二部分
洪流之下
狗狗的瑞士之旅
是因为爱,还是睾丸激素?
看病记
新旧交锋
风流韵事
托奇的困扰
第三部分
对野性的向往
乡下的闭关时光
成为更好的人
谁能想到,我容易紧张、焦虑的毛病竟然被一只狗治愈了。
当我的哥哥听说我想养狗时,他忍不住揶揄道:“你?养狗?”我们俩成长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时代在我们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我们长大的小镇上,花园是一片拥有丰富动植物的土壤,但是,当时的我却认为,一座理想的花园应该配备有精致的屏风,有裸露的混凝土板,有玫瑰和常青树,当然,还要有由许多花坛合围成的边界,以及大片空旷的土地。那时候,我觉得户外活动就是各种体育运动或娱乐表演,要不然就是坐车途中看看高速公路上的绿色植物。父亲称我们兄妹是唯物主义者,现在回想起来,他说得真没错。
哥哥比我大两岁,他和我在动物的问题上都持保留态度。记得我8岁那年,父亲的一位同事是大学里的一名医生,他让我们挑选两只实验室的老鼠来养。我们确实去挑了,并且还给它们分别起名为“小胖”和“笨笨”,但热乎劲儿一过,我们就失去了兴趣,很快又把它们送回了实验室。对我来说,实验室里刺鼻的气味留下的印象可比那两只老鼠要深。几年后,我养了一只叫“小胖子”的豚鼠,这次我投入的感情更多了一些。“小胖子”的皮毛呈灰褐色,带有螺纹,性格非常活泼。每隔几周,我就会去木匠那儿取一袋木屑,认真地帮它清理小窝。但某天早上,“小胖子”躺在木屑上一动不动了,不知是否因为我喂了它太多食物才导致了悲剧。
很多年过去,当我在一次治疗中提到我想买一只狗时,我的整骨医生立刻皱起了眉。她告诉我,她养过一只边牧,为了狗狗能度过适应期,她还请了几周的假守在家里。她对我说:“养狗意味着一个严肃的承诺,你确定想要承担这样重大的责任吗?”不,我确实还没想好。
我出生于1964年,并逐渐成长为一个擅长理性思维,甚至有些冷漠的都市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跟动物、植物都只有理论上的联系,以至于我这方面的常识异常匮乏。我宁愿去看电影,也不愿去逛花园,而我了解动物的途径,基本只有《神犬莱西》(Lassie Come-Home)之类的书籍或是《狮子达科塔里》(Lion Daktari)这样的电视剧。我去动物园的次数屈指可数,也没有张贴过一张可爱猫咪的海报,我一度认定自己不可能从动物身上学到任何东西——它们没有什么可以与我交流的,毕竟它们连人话都不会说。现在想来,我是多么傲慢啊。
从很多角度看,我都不是养狗的合适人选。我以前一直觉得,孩子或老人更适合养狗,而和他们相比,我要么太年轻,要么太老了。如果我是一名已经退休的女性,一周内会有不少时间可以散散步,或者是跟狗玩扔球的游戏,但是作为一名有着两个青春期孩子的职场妈妈,我可没空理会这些。先生和我都是记者,需要经常出差,在如此忙碌的生活中,我们似乎不可能再有闲心养一只狗的。一想到自己有一天会一边拎着一堆狗罐头,一边打电话预约兽医,顺便还要清理狗狗制造的污垢,我就感到压力重重。尽管我时常觉得自己被时间推着走,每天疲于奔命,但对于现有生活的状况,我还是挺满意的。
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