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科建设
第一章 导论:中国大学学科建设的逻辑交织
第一节 学科建设的自然逻辑
第二节 学科建设的实践逻辑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角度及其概要
第一单元 学科建设的多维解析
第二章 历史的视角:中国大学学科建设70年回首
第一节 “院系调整”奠定最初学科布局(1949—1982年)
第二节 “学科等级”形塑学科建设思维(1983—2014年)
第三节 “动态调整”复苏学科发展生态(2015年至今)
第三章 比较的视角:中国大学学科建设的世界坐标
第一节 数据选取与处理
第二节 “总成绩单”:中国大学学科建设的整体成效
第三节 “单项成绩单”:中国大学学科建设的分领域成效
第四节 中国大学学科建设“成绩”提升路向
第四章 制度的视角:中国大学学科建设中的“学术发包制”
第一节 “行政发包制”相关研究的梳理与应用
第二节 “学术发包制”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学术发包制”的制度进路
第四节 “学术发包制”的形成机理
第五节 “学术发包制”的具体影响
第六节 “学术发包制”的优化路径
第五章 技术的视角:中国大学学科建设中的“学术工分制”
第一节 “工分制”相关研究梳理
第二节 “学术工分制”的概念及特征
第三节 “学术工分制”的形成机理
第二单元 学科建设的实践机制
第六章 学科评估:中国大学学科建设的制度约束
第一节 “分档呈现”与“排名混战”
第二节 “学科评估”与“学科建设”
第三节 “评估指标”与“评估结果”
第四节 “分类发展”与“领跑跟跑”
第五节 中国特色学科评估体系的优化路径
第七章 学术台账:中国大学学科建设中的微观权力
第一节 何谓“学术台账”
第二节 学科建设“台账治理”的实践逻辑
第三节 学科建设“台账治理”的现实困境
第四节 学科建设“台账治理”的困境突围
第八章 学术动员:中国大学学科建设的“非常规机制”
第一节 “学术动员”的概念提出
第二节 作为治理工具的“学术动员”:理想类型的分析
第三节 作为治理实践的“学术动员”:运行机制的剖析
第四节 作为治理制度的“学术动员”:制度更迭的探讨
第九章 高位嫁接:非重点学科发展的“超常规策略”
第一节 学科建设“高位嫁接”的适用对象
第二节 非重点学科“高位嫁接”的操作方式
第三节 非重点学科“高位嫁接”的主要风险
第四节 非重点学科“高位嫁接”的风险防控
第三单元 学科建设的变革逻辑
第十章 中国大学学科建设的制度逻辑及其省思——以“制度供给”为分析视角
第一节 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什么样的制度供给
第二节 学科建设的制度“金字塔”
第三节 学科建设的制度困境
第四节 学科建设的制度创新
第十一章 中国大学学科建设的知识逻辑及其探寻——以高等教育学为例
第一节 “中国自主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何以重要
第二节 “中国自主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何以理解
第三节 “中国自主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何以评判
第四节 “中国自主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何以建构
第十二章 中国大学学科建设的育人逻辑及其设计——基于“金课体系”建设的视角
第一节 从“水课”到“金课”再到“金课体系”
第二节 大学“金课体系”的框架设计
第三节 大学“金课体系”的制度创新
第十三章 中国大学学科建设的育人逻辑及其实现——以研究性教学为考察中心
第一节 当前研究性教学“既不叫好也不叫座”
第二节 研究性教学理念诠释的三重视角
第三节 研究性教学实践模式的多样形态
第四节 研究性教学制度供给的主要思路
第十四章 结语:学科建设逻辑与中国大学未来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