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吴玉章/百年巨匠
ISBN:9787119140506
作者:编者:陈宏//曾丹//陈瀚|责编:蔡莉莉//李香
定价:¥58.0
出版社:外文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233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家学立身
第二章 漫漫求学路
第三章 师夷长技
第四章 九死一生革命路
第五章 领航法国留学热潮
第六章 成都高师的新教育探路
第七章 双重身份,一个信仰
第八章 海外救国征途
第九章 延安鲁艺的艺术抗战
第十章 新文字运动
第十一章 延安大学
第十二章 新中国大学的摇篮
第十三章 新中国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第十四章 高等教育为工农开门
第十五章 首推高等函授教育
第十六章 文字改革的长征
第十七章 革命家庭的家学传承
第十八章 不朽的星光
参考书目
编导手记

精彩页/试读片段

    1949年10月1日,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吃完了一顿清淡朴素的餐食,穿上了最喜欢的黑色中山装,然后匆匆走出家门,坐上一辆十分陈旧的黑色小专车,开始了忙碌却意义非凡的一天。
    下午2时,他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的身份出席了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一个小时后,他来到天安门广场,在警卫员的搀扶下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30万军民欢聚天安门广场,全国人民迎来了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随后,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冉冉升起。
    天安门城楼上,有一位身着黑色中山装的古稀老者站在毛泽东主席身后,他就是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一起被尊称为“延安五老”的吴玉章。
    在天安门城楼上,吴玉章的目光不时投向金水桥右前方的位置,那里正站立着华北大学的师生游行队伍。此时的吴玉章正是华北大学的校长,据华北大学老校友王晋回忆,开国大典时,华北大学是唯一被允许通过金水桥主桥经过天安门的高校队伍。
    海陆空三军接受检阅后,群众游行仪式开始,游行队伍的最后是14万人组成的大中学校师生队伍。下午6时,夜幕即将降临,华北大学师生高举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华北大学”横幅,高喊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精神抖擞地走进了天安门大道。
    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而成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学,中国人民大学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时年71岁的吴玉章,接受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的第一任校长。
    吴玉章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建校、成长和强盛呕心沥血了17个春秋。在这17年时间里,中国人民大学共计为国家培养各类建设人才7万余人。如今的校名“中国人民大学”几个字是吴玉章的手书。他生前并没有为学校题过字,“中国人民大学”是后人从他的手迹中摘选出来组合而成的。
    201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80周年校庆之际,学校的学生话剧团原创了一部献礼之作——话剧《吴玉章》。话剧根据吴玉章的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了吴玉章从1948年到1966年先后担任华北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直至逝世期间的故事。
    观看这部话剧也成为当时中国人民大学新生和新人职教职工的“开学第一课”。在这堂特殊的课上,他们身临其境地走入了老校长为创办、建设和发展中国高等教育而殚精竭虑排除万难的故事。
    他,铮铮铁骨,凛然无惧——
    “只要能让大家尽快脱离危险,我这一把老骨头死不足惜!”
    他,为人师表,循循善诱——
    “我一生都乐于办学校,愿意为国家培养人才作贡献。”
    他,满怀赤诚,心系人民——
    “没有人民解决不了的问题,为了人民我们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他,就是中国人民大学首任校长吴玉章。
    他的一生都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
    坚持“一辈子做好事”。
    P3-5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