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回望乡土
故乡拾遗
回家之路
西岗散记
西岗故事
老榆树
东坡
又是一年麦田香
年的夜
与麦苗对话
远去的麦收
擦红薯片
草色青青
蛙鸣声声两样情
乡下多雨天
看青的日子
田野赏月
摸核桃
追着风追着暖入眠
第二辑 细雨流光
我的老宅
分家
伯父依然如山
父亲
再祭大伯
爱唠叨的妈妈
磨坊里的记忆
等一碗乡愁
家在何处
您永远与我们同在
再祭大姑
照叔
第三辑 沉吟至今
为了风景这边独好
兵戈赋
夜行将军路
山高谁为峰
东郎村的新气象
我在兰考“品”乡村
我的报刊剪贴本
佳作不厌百回读——路遥及其作品对人生之影响
读薛君与他的《知行集》
书,该放何处
幸福是什么
老实人永远不过时
太行山的另一面
变与不变——读《金伯利岩:董留生的钻石人生》
后记
第一辑 回望乡土
故乡拾遗
菜园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所在的自然村共设一个大队四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有一个菜园子,有五六亩大小,供生产队人员免费吃菜。
我对故乡的菜园子记忆犹新,除了能分到一些新鲜蔬菜,我更喜欢菜园子里的热闹和田园风景。我们生产队的菜园子正对着通往村里的一条主干道,四四方方、平平整整。与周围的土地相比,菜园子四周多了一排小树,有桐树、杨树、柳树,碗口粗细。菜园子地头还栽有刺手的花椒树,那是防止人顺手摘菜用的围挡树。菜园子中央搭起一个茅草屋,那是种菜、看菜人的住处。茅草屋一角有口井,是那种铁链子带皮碗子推磨式才能出水的井,茅草屋和井周围被勤快的菜农平整出干干净净一块地,供在田间劳作路过的村民小憩。
四月,田野已经泛青。生产队的菜园子和春天一起到来,种菜的老人穿梭在泛绿的菜园子里,像伺候婴儿般收拾着菜苗。井水在驴的拉动下呼呼转动,细细的井水流入干渴的菜地。不经意间,韭菜、荆芥、香菜、香葱等带叶子的菜捷足先登,破了土,长高了,就可以采摘分吃。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随后,豆角、丝瓜、青椒、茄子、西红柿、黄瓜、脆瓜、菠菜……展一层翠,叠一层绿。到了秋天,白菜、冬瓜、南瓜滚动一地,似铺一层银、压一层金。萝卜、大葱深埋土中,茎粗叶肥。那时,故乡还没推广塑料大棚种植,种植的都是时令蔬菜。随着季节的变化,菜园子被各种各样的蔬菜嫩叶、花朵和肥壮的果实装得满满的。
再看去菜园子领菜的人,有老人也有小孩儿,有结伴玩耍来的,有收工拐弯到菜园子的,或早上,或中午,或夕阳西下时。菜园子成为村民的一个集结点、一个中转站,不间断地有人来往,在菜园子中间穿梭,领一把韭菜、几棵葱,匆匆赶回家去做饭。有的领了菜也不急于回家,在菜园子里坐上一会儿、说会儿话,领略菜园子独特的风景和气息。渴了掬一捧从水井里抽出来的水就喝,饿了不顾看菜人的反对摘下黄瓜、西红柿、茄子,在衣袖上蹭两下张嘴就吃。
看管菜园子的一般是上了岁数的老人,既是种菜的行家里手,也是勤劳负责的人。银大爷管理菜园子时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年近七十,整天吃住在菜园子里。除了天天见他在菜园子里忙碌的身影,就是见他闲时蹲在菜园子地头,吸着旱烟,笑眯眯地看着过往的乡亲。
“银大爷,歇啦?”有人路过就向银大爷打招呼。
银大爷有时蹲在茅草屋旁,有时蹲在路边,遇到有人打招呼,有时点头,有时应答。见到同龄人,老远就摆手:“歇会儿,抽一袋烟吧?”
“不了,牲口还等着上槽呢。”同龄的过路人回答。
晚霞落在菜园子上,四周慢慢静了下来。老人安静地注视着路过的乡民。夜晚,广袤的田野又剩他一个人了,他是那么安静、从容。他孤独的镜头永久定格在我的心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菜园子有了深层次的解读。正如一位学者说过,田园不是个地方,田园只是一种状态。田园不独属于陶渊明,也同样属于李白、杜甫、辛弃疾。每个人生命里面都有那样一段惶急心情需要托付,托付给土地田园的时候,我们才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不管多么匆忙,不管如何胸怀壮志,不失去田园,我们才可能“充电”,有归属的人才有可能走得更远。如果说田地是农民们挥舞镰刀、锄头的战场,那生产队的菜园子是否就是别具一格的田园风景呢?
生产队的菜园子中有宿鸟归来,有柴门掩映,关一道门,凝视一段飞鸟掠过天空的痕迹,你可就拥有了一片田园的生活。对今天的都市来讲,田园不是土地,田园也不是别墅,田园不需要有多大的土地才能去享受。是啊!也许田园就在写字楼边、柏油路上,就在你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就在你远行归来的那个时分。田园,有的时候就是这样随性和天真。
树林
森林总是给人一种铺天盖地、大美无边的感觉。身处其间,只觉天地合一、时空停滞,令人着迷,甚至忘记自我。
故乡的树林没有森林那么漫无边际,一眼望不到边。它在我的故乡村庄的东头,十多亩大小。树多为桐树、杨树,夹杂着少许的榆树、槐树,有大有小、有粗有细,显然不是一茬种植的。树与树有些相互遮挡,影响生长,几近无人管理,有点恣意疯长。成材的树被生产队砍伐做上房材料用了,有的卖成了钱。在追求以粮为纲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保持着这么大一片树林也是不易的。
初春,远远望着故乡的树林,看到的是泛绿的树梢参差不齐,遮挡着人们的视线,阻断了树林以外的田野庄稼。走进树林,看到的多是绿茸茸的芳草地,其间夹杂着鲜艳的小花,在树林下倔强地露着头,微风吹过,有些急于生长的势头,与周围田地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站在林中放眼望去,有的地方能望穿树林见到一丝亮光,有的地方被树木遮挡断了视线。已是初春,树林虽有些阴森,却弥漫着万物复苏的景象。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