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
古代篇:河海通津 畿辅门户
石器时代 人文溯源——天津太子陵旧石器时代遗址
沧海桑田 海陆变迁——天津市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
青铜时代 文化交融——天字青铜簋
帝国一统 县邑设置——泉州丞印 — 范阳丞印印模
三会海口 军事要地——刘家台子唐代石棺墓出土胡人俑
宋辽对峙 心向一统——辽代赵氏夫人墓志
海内孤
辽构瑰宝——蓟州独乐寺
京杭运河 漕济津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赐名设卫 城市时代——明重修天津三官庙碑
九边重镇 蓟北雄关——天津黄崖关长城博物馆
长芦盐业 产销中枢 ——“振纲持纪” 木匾
崇儒重教 文化昌盛——天津文庙博物馆
近代篇:中华百年 津沽风云
沽口战事 近代开端——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
义和团民 抵御外辱——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
九国租界 万国建筑——法国公议局旧址
北上督直 筹划洋务——天津行营机器制造局
为刊刻及开用新关防咨文
执教津门 倡导维新——严复行书轴
饮冰书斋 家国情怀——梁启超纪念馆
海河之子 叔同故里——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近代工业 北方重镇——三条石历史博物馆
银行林立 金融中心——盐业银行旧址
新式教育 全国典范——北洋大学堂旧址
妇女解放 女学先行——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旧址
粤声津度 百年会馆——天津广东会馆
近代报业 繁荣发展——大公报旧址
西医传入 率先实践——新建养病院碑
篮球运动 发端津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旧址
巍巍南开 话剧摇篮——民国四年南开学校新剧摄影册
伟大先驱 三次莅津——天津利顺德饭店旧址
国产手表 天津首制——天津试制成功的国产第一块手表
第二册
家庭生活篇:津绣传家 津门烟火
虎虎生威 亲情守护——津沽记忆博物馆藏老虎帽
女红守德 针黹系情——民间收藏女红工具
笊篱没底 网尽美食——津沽记忆博物馆藏笊篱
熨斗烙铁 平顺板身——津沽记忆博物馆藏熨斗
袼褙坚实 步履情深——民间收藏袼褙
梳通绾结 篦除腌臜——民间收藏竹制篦子
艺术生活篇:皇会笙歌 年画纳福
古镇瑰宝 民俗风华——葛沽宝辇
旌旗猎猎 法鼓声声——津沽记忆博物馆藏
金音法鼓老会旗
商业追求 志在千里——杨柳青木版年画
起自泥巴 登之大雅——泥人张彩塑
大龙邮票 清邮之首——清大龙邮票
蛇年大顺 吉运常驻——天津博物馆藏蛇邮票
尊师重道 放飞希望——邮票上的教师节和教师形象
千里婵娟 富贵常伴——邮票上的月
重阳圆满 孝感天下——邮票上的重阳节与敬老
社会生活篇:漕船鼓浪 西风东韵
丝路迢迢 路单凿凿——路单中的赶大营
钞关收税 关册可依——津沽记忆博物馆藏《天津钞关土货估价册》
扑朔迷离 老八大成——福聚成饭庄瓷盘
鲁菜登瀛 菜单报名——民间收藏登瀛楼老菜单
老店餐具 留韵西餐——起士林餐厅西餐餐具
灯火传薪 擎举光明——津沽记忆博物馆藏方形灯笼
灯光升降 坨定爱心——津沽记忆博物馆藏带坨灯
帘避蚊蝇 修破如新——民间收藏中的打竹帘工具
惊闺无声 古韵断弦——津沽记忆博物馆藏惊闺板
梆子沉睡 闻声梦安——津沽记忆博物馆藏梆子
第三册
历史见证篇:历史见证 何以天津
古雕人面 文明初曙——新石器时代人面形石雕
隶书经典 汉风传承——东汉鲜于璜碑
辽代瑰宝 丝路见证——辽刻花玻璃瓶
秋庄夜雨 水西遗韵——清朱岷《秋庄夜雨读书图》卷
云山竞秀 妙笔丹青——清王翚《云山竞秀图》卷
漕运尽览 水路繁忙——清乾隆《漕运图》卷
芍药雉鸡 春意盎然——清乾隆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
名家楷书 津门风采——近代严修楷书六言诗句轴
内府珍藏篇:内府藏珍 雅集津门
濠梁秋水 画中诗情——宋李唐《濠梁秋水图》卷
水仙幽静 清雅隽永——宋赵孟坚《水仙图》卷
桃花翠鸟 诗意自然——元钱选《花鸟图》卷
青山绿水 桃源仙境——明仇英《桃源仙境图》轴
林榭闲情 茶香四溢——明文徵明《林榭煎茶图》卷
万笏朝天 威仪四方——清《万笏朝天图》卷
功臣像卷 图绘英姿——清《散秩大臣喀喇巴图鲁阿玉锡像》图轴
观音圣像 端庄永存——清乾隆唐英敬制白釉黑彩观音
满汉合文 皇贵之宝——清满汉合文 “祺皇贵太妃之宝” 银印
名家捐赠篇:化私为公 捐赠佳话
兽面佩饰 古韵悠长——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兽面形玉佩
月食卜骨 先民智慧——商月有食卜骨
太保之鼎 独一无二——西周太保鼎
春秋铜印 历史见证——春秋壬戌兵器铜玺
劫余遗珍 大唐风华——唐彭法藏《妙法莲华经卷第四》卷
雪落千山 笔凝万象——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轴
洛神赋卷 书法之美——元赵孟頫行书《洛神赋》卷
水墨花鸟 浓淡相宜——元边鲁《起居平安图》轴
制墨传宝 书写传奇——明方于鲁妙歌宝轮墨
慧眼识珍篇:勉力征集 慧眼识珍
青铜文化 夏商遗珍——二里头文化爵
传世重器 历尽沧桑——西周夔纹禁
气功瑰宝 国粹传承——战国行气铭玉杖首
汉传量器 史料弥珍——西汉平都梨斛
双龙传瓶 白瓷典范——隋白釉双龙柄联腹传瓶
观音残像 仪态犹存——元铜观音残像
明瓷技艺 松竹梅韵——明洪武釉里红松竹梅纹罐
青白呼应 宣德上品——明宣德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翡翠白菜 巧色天工——清翡翠蝈蝈白菜
后记
古代篇:河海通津畿辅门户
旧石器时代是中国历史最早的时期。开展旧石器时代考古,探究天津早期人文溯源,一直是天津考古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2005年,根据陈雍先生提出的天津古代遗存越靠近北部山地的年代越古老、越靠近南部海洋的年代越年轻的分布规律,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天津北部发现旧石器遗址点13处,分布于蓟州下营镇、孙各庄满族乡、罗庄子镇、官庄镇、邦均镇、城关镇等6个乡镇,采集石制品千余件,实现了天津旧石器考古零的突破。2007年对东营坊遗址的发掘,出土石制品90余件,经测定,其年代至少在43500年前。
2015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蓟州文物保护管理所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调查队,在天津蓟州北部山区新发现旧石器遗址点14处,分布于蓟州下营镇、罗庄子镇、孙各庄满族乡、穿芳峪镇和渔阳镇等5个乡镇,采集石制品千余件。这次调查使天津的旧石器遗址点总量达到27处。首次发现朝阳洞旧石器洞穴遗址;在第IV、III高海拔级阶地首次发现下营南岭、杨庄西山等旧石器地点,其年代不晚于距今10万年,将早期人类在天津地区活动的历史推向了更久远的时代。
2019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及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蓟州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等单位,对杏花山朝阳洞两处洞穴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填补了天津地区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考古的空白。后对蓟州朝阳洞1号洞的一块有人工磨制痕迹的动物骨骼样本进行测定,测年结果为距今3。5万年前后,从而填补了天津地区距今4万至3万年的旧石器文化缺环。而2号洞穴遗址是天津考古首次发现的有明确原生层位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将天津地区早期人类探源工作向前推进了重要一步,初步构建起了天津地区距今10万年以来旧石器文化编年序列。
2021年10月至11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蓟州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对太子陵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首次主动性考古发掘。本次发掘出土的石制品原料以石英砂岩、燧石为主,兼有少量石英、水晶和铁矿石等;石制品剥片技术以锤击法为主,砸击法偶见;石制品类型组合非常丰富,既有石锤和数量较多的石核,也有砍砸器、尖刃器、刮削器、凹缺器等丰富的工具类型,还见有石片、石叶、断块等。石制品在文化面貌上呈现出明显的细石器和石片工业两种文化特征。太子陵旧石器遗址至少三个阶段的连续文化堆积及其出土遗物,揭示出两种不同石器工业类型,为建立和解决天津旧石器考古遗存编年、遗址类型、文化类型及其发展变化提供了直接材料,标志着天津旧石器考古进入新阶段。
极为难得的是,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一件深埋于第六层的有磨光痕迹的石器。经实验室超景深电子显微镜观察,该石器磨制技术成熟,局部人工磨制痕迹清楚,磨制后的刃部棱脊线清晰明显。这是目前天津出土的唯一且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有磨光痕迹的石器工具类型,也是全国鲜见的全新石器工具类型,为研究新旧石器时代过渡、中国早期人类加工使用磨制石器历史和磨制技术起源,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天津样本。
综合天津以往旧石器考古发现和成果,充分实证天津不仅具有不少于10万年的人类发展历史,也是华北乃至中国北方地区早期人类繁衍生息、连续交流演化的重要区域,凸显未来天津旧石器考古的极大潜力和拓展空间。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