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少年读天工开物(了不起的发明创造)
ISBN:9787573629883
作者:作者:李亮|责编:孙芳
定价:¥32.0
出版社:null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115页
商品详情
目录

第一章  传统技艺的智慧
  纸张是怎么来的
  古代纸张的多面孔
  淡墨写出书香来
  养蚕宝宝的小技巧
  小纺车里的大智慧
  一块砖、一片瓦的由来
  泥巴里也能烧出国宝
第二章  舟车古运的魅力
  各种各样的舟船
  跟着古人学开船
  古代都有哪些车
  回到古代去驾车
第三章  古代兵器黑科技
  弓、箭、弩都有哪些门道
  炼丹居然能变
  各种各样的枪和炮
  古代的炸弹有多厉害

精彩页/试读片段

    纸张是怎么来的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文字无处不在的时代,很难想象古人曾经怎样努力地记录下每一个字。古人没有手机、电脑,甚至没有纸张,他们怎样记录重要的信息呢?
    我们得回到8000多年前,那时候的人们生活在没有文字的世界里。他们在陶器上刻画各种纹样,这些可能是他们对日常生活的抽象表达。这些早期的图腾和符号,是人类用视觉语言记录和传达信息的开始。
    到了3000多年前的商朝,人们开始使用甲骨文。这种成熟的文字主要是王室成员占卜后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占卜的事情包括何日祭祀、是否风调雨顺,以及预测战争的胜负等。想想看,每次需要记录占卜的事情及结果时,古人就得找来一块合适的龟甲或兽骨,然后小心翼翼地刻上文字,这可比在纸上写字慢多了!
    这之后,尤其是到了西周时期,伴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金文出现了。金文通常是书写后铸刻或镌刻在青铜器上面的,用来纪念大事件或颂扬皇室成员的功绩。这些青铜器不仅是用来书写的工具,而且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记录信息这一需求的增加,竹简和木牍开始流行。一根竹木条叫“简”,用绳子把“简”编连起来就成了“册”。那如何制作简牍呢?以竹简为例,先将竹子剖成简条,将表面打磨光滑,再放在火上烤干,这之后,才能拿起毛笔蘸取墨汁在上面书写。
    简牍笨重,不便携带,长篇大论需要用绳子编连起众多根简牍。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惠子,据说他读过的书能装满五辆车,人们说他“学富五车”。史书记载,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策公文有120多斤重呢。
    相比竹简、木牍的粗重,用蚕丝织出来的绢帛便轻巧极了,而且质地柔软,然而价格昂贵,只有王公贵族才消费得起。
    1957年,考古人员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发掘出一种西汉时期的古纸,经过反复检验,发现它主要是由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制成的。由此可以断定,在2000多年前,我国已经生产并使用植物纤维纸了。尽管最初的纸质地粗糙、产量低,且在上面书写文字不太方便,但是仍然标志着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东汉时期,有位名叫蔡伦的宦官很有才学,在汉和帝时期做了宫中的尚方令。他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监做的各种器物精良且耐用。不过,蔡伦一生最伟大的功绩在于改进了造纸术——他总结了长期以来的造纸经验,用便宜且常见的破布、渔网、树皮、麻头当原材料,制造出了平滑坚韧、便于书写的纸张。
    西汉灞桥纸,出土于西安市灞桥区的一座汉墓
    这些硬硬的大块的东西是如何一步步地变成薄薄的洁白的纸张的呢?最重要的一步,是要把这些原材料通过各种方式研磨成细小的絮状物,成为纸浆。蔡伦命工匠们将这些原料切碎并用水煮,再滤出放在臼里去捣。反复捶打、捣碎之后,工匠们再一次次漂洗,使其成为浆状。这之后,工匠们用细竹帘抄出薄薄的一层纸浆,压平晾干,再揭下来,就成为纸了。
    学富五车:指读书很多,学问渊博。
    P2-3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