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谷物大变身
古人都吃些什么
种水稻有讲究
水稻爱喝水
粒粒皆辛苦
从小麦到面粉
五谷杂粮大家族
第二章 餐桌上的秘密
有盐才有滋味
池中和井里也有盐
舌尖上的甜与蜜
给生活加点“油”
第三章 游子身上衣
麻衣也耐穿
棉花怎么变成布
快来一起“薅羊毛”
如何才能“锦上添花”
古人都吃些什么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你知道古代的人们都吃些什么吗?
古时候,生活在南方的人家里的餐桌上常常会有香喷喷的米饭。米饭是用水稻的果实稻谷做成的。水稻是生长在水田里的植物,稻谷去壳后就是我们熟悉的大米。
而在北方,人们常吃各种面食。面食的种类繁多,有长长的面条、软软的馒头、装满馅儿的包子,还有香酥的烙饼。这些美味的面食都是用小麦磨成的面粉制成的。
无论是南方的米饭还是北方的面食,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古人的味蕾,也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习惯的差异。每一碗米饭,每一种面食,其实都是古人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为了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农业为根基,也就是所谓的“以农立国”,意思是国家的发展和稳定都建立在农业之上。这种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商业文化不同,它依托于中国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物产。
中国的土地非常辽阔,从寒冷的北方到温暖的南方,气候和土壤差别很大。这就意味着,在中国不同的地方,可以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比如水稻、小麦、小米、大豆等。农作物的多样性,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一大特色。
在中国湖南,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原本叫作“蛤蟆洞”。这个名字听起来可能有点儿奇怪,甚至有点儿不够文雅。但别急,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这里隐藏着的一个大秘密,于是给它取了一个新名字——玉蟾岩。
在玉蟾岩,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些非常特别的东西——一万多年前的稻谷!这表明,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的技术。想象一下,那些生活在一万多年前的人,用勤劳的双手种植水稻,收获粮食,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
可以看出,水稻的起源非常久远。那么,小麦呢?它其实也是一种古老的作物。不过,小麦并不是我们中国本土的作物,它起源于遥远的西亚地区。
一万多年以前,小麦就开始了它的长途旅行,后来传入中国。早在商周时期,先民便已开始用小麦烹制美食了。古人用石磨将小麦磨成面粉,然后制作成各种面食,这是多么有创意的事情啊!
小麦的传入,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麦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成为继水稻之后的又一重要粮食作物。
有传入的作物,自然也有传出的作物。“菽”(sh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豆,就是走向世界的“中国特产”。“菽”这个词,原本是特指大豆的,后来也泛指所有的豆类作物。我们的祖先将野生大豆驯化为作物。后来,大豆便开启了它的环球旅行。
更有趣的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语言中,大豆的发音跟“菽”这个字的发音很像,如俄语、英语、德语和法语等。这也许就是大豆的环球旅行留下的印迹吧!
当你在超市里看到大豆,或者在餐桌上吃到豆腐、喝到豆浆时,不妨想一想,这些看似普通的食材背后隐藏着多么了不起的身世。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