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第1章 安装及卸载
1.1 软件简介
1.1.1 功能介绍
1.1.2 版本介绍
1.2 安装
1.3 卸载
第2章 曲面
2.1 曲面的创建
2.1.1 从测绘数据创建曲面
2.1.2 从点文件创建曲面
2.1.3 从等高线创建曲面
2.2 曲面编辑与优化
2.2.1 处理异点及漏洞
2.2.2 添加曲面边界
2.2.3 曲面平滑与三角网调整
2.3 曲面等高线
2.3.1 曲面等高线设置
2.3.2 等高线平滑
2.3.3 等高线标签
2.3.4 等高线提取
2.4 曲面编辑任务定向撤回
2.5 高程分析
2.5.1 高程分析彩虹色设置
2.5.2 高程分析河床演变案例
2.5.3 高程分析疏浚方案布置案例
2.6 坡度分析
2.6.1 坡度分析设置
2.6.2 坡度分析补坡案例
2.7 用户自定义等高线
2.7.1 用户自定义等高线设置
2.7.2 用户自定义等高线提取
2.8 流域分析
2.9 从曲面提取实体
2.10 点位高程/坡度标签
2.11 曲面面积查询
2.12 创建曲面工程案例
2.13 免费地形高程图获取
2.14 曲面分析彩图区间边界提取
2.15 曲面快速纵断面剖切
第3章 放坡
3.1 地块
3.1.1 快速获取属性
3.1.2 添加用户自定义属性
3.2 挖方放坡
3.2.1 挖方放坡基本设置
3.2.2 工程量计算
3.2.3 挖填方体积自动平衡
3.2.4 纵向坡率设置
3.2.5 编辑放坡样式
3.2.6 快速放坡断面查看及剖切
3.3 挖填坡度
3.3.1 创建放坡
3.3.2 编辑放坡
3.3.3 放坡曲面与测绘地形的融合
3.4 多级放坡
第4章 点
4.1 创建点
4.1.1 从文本文件创建点
4.1.2 从曲面创建点
4.1.3 从路线创建点
4.1.4 从道路创建点
4.1.5 从交点创建点
4.2 给点赋值高程
4.2.1 块高程获取-将块移动到曲面高程
4.2.2 块高程获取-将块移动到属性高程
4.2.3 文字高程获取-将文字移动到高程
4.3 从外业原始数据创建曲面
第5章 路线
5.1 创建路线
5.1.1 从对象创建路线
5.1.2 创建最佳拟合路线
5.1.3 创建偏移/加宽路线
5.1.4 创建连接路线
5.2 路线的编辑与修改
5.2.1 通过夹点调整
5.2.2 通过路线布局工具调整
5.2.3 路线信息提取
5.2.4 添加路线曲线
5.2.5 超高规范设计
5.3 路线标签样式
5.3.1 路线标签样式设置
5.3.2 路线标签样板文件设置
5.4 路线纵断面
5.4.1 路线纵断面图设计
5.4.2 路线纵断面标签设置
5.4.3 路线纵断面图设置
5.5 路线协同设计
5.6 路线纵断面图设置案例
5.6.1 路线纵断面图样式设置
5.6.2 路线纵断面图特性设置
5.6.3 路线纵断面图样板文件设置
第6章 道路
6.1 创建装配
6.2 创建道路
6.2.1 创建道路
6.2.2 拆分区域设置
6.2.3 偏移目标设置
6.3 道路采样线
6.3.1 采样线创建
6.3.2 采样线设置
6.3.3 采样线样板文件设置
6.4 道路横断面图
6.4.1 横断面图创建
6.4.2 横断面图显示及布局
6.4.3 横断面图样板文件设置
6.4.4 道路超高设置
6.5 道路曲面创建
6.6 道路工程量计算
第7章 部件参数化设计
7.1 部件编辑器简介
7.1.1 部件工具箱
7.1.2 流程图
7.1.3 常用参数设置
7.2 部件结构
7.2.1 几何单元
7.2.2 点案例
7.2.3 曲面连接及造型案例
7.3 工作流
7.3.1 逻辑判断案例(Decision)
7.3.2 逻辑分支案例(Switch)
7.4 杂项(Miscellaneousm)
7.4.1 设置输出参数案例(Set Output Parameter)
7.4.2 定义变量案例(Define Variable)
7.4.3 设置变量案例(Set Variable Value)
7.4.4 设置标记点案例(Set Mark Point)
7.4.5 报告消息案例(Report Message)
7.5 代码
7.5.1 代码作用
7.5.2 代码设置
7.5.3 代码导入
第8章 道路参数化设计
8.1 多级边坡部件应用案例
8.1.1 部件制作
8.1.2 创建装配
8.1.3 创建边坡
8.1.4 计算边坡土方量
8.2 结构形式多变道路案例
8.2.1 三岔口应用
8.2.2 复杂结构形式应用
8.2.3 道路曲面扭曲修正
8.3 平交路口应用案例
8.4 材质与体积案例
8.4.1 创建材质
8.4.2 创建体积报表
8.4.3 创建总体积表
8.4.4 体积面板
8.5 提取道路实体
8.5.1 提取路面实体
8.5.2 提取造型实体
8.6 从道路创建要素线、路线、多段线
8.6.1 从道路创建要素线
8.6.2 从道路创建路线
8.6.3 从道路创建多段线
第9章 坐标系转换
9.1 坐标系
9.1.1 常用坐标系
9.1.2 北京54坐标系
9.1.3 西安80坐标系
9.1.4 大地2000坐标系
9.1.5 独立坐标系
9.2 自定义坐标系
9.2.1 为什么自定义坐标
9.2.2 自定义坐标系原理
9.3 高斯-克吕格投影
9.3.1 高斯-克吕格投影6度带和3度带
9.3.2 坐标系条带号
9.4 Civil 3D内置必应卫星影像
9.4.1 坐标系确定
9.4.2 选择坐标系
9.4.3 指定坐标系
9.4.4 关于卫图查看
9.5 Raster Tools测绘地形贴影像图
9.5.1 插入影像
9.5.2 匹配影像
9.5.3 导出影像
9.5.4 配置影像
9.6 自定义坐标系转换
9.6.1 思路
9.6.2 参数修改
9.6.3 特征点选择
9.6.4 坐标系手动制作
9.6.5 坐标系转换prj文件制作
9.7 Civil 3D内置卫星影像打不开解决办法
第10章 BIM建模
10.1 Autodesk InfraWorks卫图下载
10.1.1 影像下载
10.1.2 DEM高程图下载
10.1.3 免费图源获取
10.2 InfraWorks地形模型搭建
10.2.1 新建模型
10.2.2 卫图坐标系匹配
10.2.3 不规则多边形卫片加载
10.2.4 模型显示设置
10.2.5 模型视图设置
10.3 Civil 3D地形模型搭建
10.3.1 坐标系指定
10.3.2 测绘地形加载
10.3.3 Civil 3D数据源模型加载
10.3.4 覆盖材质代码设置
10.4 InfraWorks结构模型搭建
10.5 视频制作
第11章 二次开发——接口与调用
11.1 关于二次开发
11.1.1 二次开发意义
11.1.2 开发人员水平要求
11.1.3 二次开发语言
11.1.4 学习方法
11.1.5 软件版本选择
11.2 二次开发环境
11.2.1 编译环境
11.2.2 基础库引用
11.3 常用引用
11.3.1 Autodesk开放常用引用
11.3.2 自定义命名空间引用
11.3.3 常用变量
11.4 结构框架
11.5 调试与运行
11.5.1 调试
11.5.2 运行
11.5.3 断点
11.6 加载及驱动
第12章 二次开发——界面编写
12.1 操作流程
12.1.1 基本思路
12.1.2 基本流程
12.1.3 结构框架
12.2 访问曲面案例
12.2.1 案例1——创建曲面
12.2.2 案例2——提取等高线
12.3 访问断面案例
12.3.1 案例3——创建纵断面
12.3.2 案例4——编辑横断面
12.4 界面制作——利用程序制作界面方法
12.4.1 思路
12.4.2 代码编译
12.4.3 配置文件
12.4.4 加载与卸载
12.5 界面制作——利用用户界面制作界面方法
12.5.1 添加界面
12.5.2 配置界面
12.5.3 卸载界面
12.6 界面制作——利用工具箱制作界面方法
第13章 二次开发——弹窗
13.1 WinForm和WPF对比
13.2 弹窗——WinForm
13.2.1 功能需求
13.2.2 Form窗体创建
13.2.3 控件编译
13.2.4 功能编译
13.3 弹窗——WPF
13.3.1 基本原理
13.3.2 功能需求
13.3.3 WPF窗体创建
13.3.4 控件编译
13.3.5 功能编译
第14章 应用与案例
14.1 无测绘图百公里线路纵断面创建
14.2 九曲折线断面剖切
14.3 有比降的河道水深图转高程图
14.4 获取横断面高程及平距
14.5 从多段线制作挡墙部件
14.6 道路标线制作
14.7 有比降河流水面制作
14.8 无高程等高线赋值
14.9 从曲面获取多段线高程
14.10 无测绘图水库回水淹没面积绘制
14.11 导入模板样式
14.12 无测绘图道路模型创建
14.13 地物特殊区添加
14.14 提高Civil 3D运行速度设置
14.15 不规则多级边坡建模
14.16 圆头变坡率坝体创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