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怪诞生物(世界上疯狂离奇的生物趣闻)
ISBN:9787573024459
作者:作者:夏语|责编:李佳妮
定价:¥48.0
出版社:海南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2 平装
页数:1页
商品详情
目录

第一章  我很丑但我不一定温柔——长相奇特的生物
  1.生物的分类法则
  2.生物如何命名
  3.是物竞天择,还是基因变异
  4.长相奇特的动物们
  5.深海之下,谁也别嫌弃
  6.微观世界下
  7.越美丽,越致命
  8.山鬼或夜枭,长相恐怖的类人生物
  9.常居“灵异事件”热搜榜的动物们
第二章  见血封喉可不是说说而已——生物的独门酷炫绝技
  1.生物的生存智慧
  2.防御高手
  3.求生不易,全拼演技:动物届的“奥斯卡影帝”
  4.以假乱真?伪装大师的拿手绝技
  5.天生克星:高手过招,招招致命
  6.谣言终结者:被误解的动物们
  7.生物的秘密武器
  8.人类对动物技能的学习运用
第三章  天生怪咖——生物的另类习性
  1.生物热衷“怪癖行为”的原因
  2.吐口水、挂尸体、做鬼脸:动物们的迷惑行为大赏
  3.睡觉姿势千奇百怪的动物
  4.别出心裁的求偶大作战
  5.天生的怪咖们
  6.卖萌或搞怪,动物界的顶流大明星
第四章  记忆、模仿不在话下——媲美人类的优秀大脑
  1.动物的超强大脑
  2.如何测验动物的智力
  3.动物也懂延迟满足
  4.记忆、模仿、语言、数学大师:天赋异禀的动物们
  5.恐龙和章鱼能不能进化出高等文明
  6.疯狂的动物智力开发计划
第五章  人头蛇与美人鱼——活在传说故事里的动物
  1.《山海经》与《山海经》:古书里的大怪兽
  2.神话及民间故事里的怪咖
  3.巨齿鲨vs哥斯拉,电影世界里的大boss
  4.被人类奉为神明的生物
第六章  五只眼睛八条腿,祖宗全是怪模样——灭绝生物的狂欢
  1.地球上的几次生命大灭绝
  2.古老神秘的史前生物
  3.生物们的“怪祖先”
  4.地球“活化石”——灾难后幸存的生物们
  5.3D打印或模型重塑——灭绝动物“复活”的全过程
  6.全球升温!远古病毒的觉醒
第七章  奇花异草,缤纷世界——植物也疯狂
  1.植物的多样性
  2.猎杀、模仿、记忆、运动:植物的超级能力
  3.几种非比寻常的植物
  4.无声的控诉:灭绝植物之殇
  5.濒危植物:植物里的“绿色大熊猫”
  6.植物中的“世界之最”

精彩页/试读片段

    第二章  见血封喉可不是说说而已——生物的独门酷炫绝技
    1.生物的生存智慧
    无论何种生物,生存的第一要务都是食物。自然条件复杂多变,动物们时而饱食终日,时而食不果腹。为此,动物们演化出了各种生存本领。
    壁虎在遇到危险时会“断尾求生”,而海参在紧急情况下会排出自己的内脏。自然界的动物千千万,而且每种动根据自己的习性和生存条件,都会进化成自己独有的技能,把智慧发挥到淋漓尽致。
    动物们的生存智慧,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拟态:有些动物会通过模仿其他动物或者模拟周围环境来逃避天敌的注意,比如某些节肢动物会模仿树枝的形状和纹理,而蝴蝶会模仿剧毒生物的颜色和斑纹来避免自己被猎食。
    分工合作:群居动物是团队协作中的楷模,狼群在狩猎时可以展现出严谨强大的分工合作能力,蚂蚁则会根据指令完成精细复杂的巢穴修筑工作。
    隐藏身份:变色龙能根据环境变化改变肤色,实现完美伪装,提高狩猎时的隐蔽性。
    适应环境:当发温度发生变化时,蜥蜴会通过寻找良好的热源来调节身体的温度;企鹅全身长满绒毛,用特殊的生理构造来适应极端天气环境;骆驼会将水储存在胃中,还会控制排尿次数来减少水分的消耗来应对干旱气候。
    面对自然界的生存竞争,生物们各自进化出独特的能力和致命武器,是自然界当之无愧的“绝顶高手”。
    2.防御高手
    *生物的防御行为
    在自然界中,不同物种之间往往存在着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既然捕食者要设法捕食被捕食者,难道被捕食者会束手就擒、坐以待毙吗?
    实际上,自然界里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办法来防御捕食者的捕食,这就是生物的防御行为,也是一种求生的本能。
    物理防御:生物会通过增强身体的物理特征来保护自己,例如刺猬的硬刺、蜗牛的硬壳以及袋鼠的腱子肉等。
    音乐防御:一些动物使用声音来保护自己。例如有些鸟类会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以模糊敌人的追踪。有些鸟类还会用枯萎的树枝制造响声,制造一种“后退”的感觉,这一行为也可促进其繁殖成功率。
    色彩防御:生物通过改变自身的颜色来保护自己或者吓退敌人,例如变色龙能根据环境改变皮肤颜色,而孔雀等鸟类则会利用身上色彩艳丽的羽毛来恐吓敌人,防止自己成为别人的猎物。
    拟态防御:通过模拟其他生物或环境特征来避免被捕食,例如枯叶蝶在遇到威胁时会将自己变成树叶。
    假死防御:通过假装死亡来逃避捕食者的追击,从而增加生存的概率,比如鳄蜥在遇到威胁时会立即进入装死的状态,一动不动,全身僵硬,然捕食者丧失兴趣。
    转移攻击部位:通过诱导捕食者攻击自身特定的部位,以此逃生,比如壁虎主动断尾。
    *防御过招,拼拼谁更狠
    自然界的争斗往往是通过肉体与肉体的直接碰撞,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于进攻,决定生死的却在于防御能力。要想在自然界生存下去,防御有时候往往比进攻更加重要,毕竟对于生物而言,活得久才是王道。
    爆炸蚂蚁——遇到危险随时引爆身体
    马来西亚有一种奇特的蚂蚁,当它们处于敌人的威胁之下时,会消耗体内的能量,将自己的身体引爆,这可是它们的顶级防御招数。这种蚂蚁的学名为桑氏平头蚁,其体内有装着毒气的巨大体腺,当它们感知到危险状况时,它们会聚集体内的苯乙烯气体,将自己的身体引爆或者喷射出毒气,对敌人造成伤害。
    多毛蛙——自断腿骨
    这种青蛙学名为壮发蛙,又名壮节蛙、骨折蛙、多毛蛙,它们能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折断自己的腿骨,从折断处长出像猫一样的锋利爪子,阻挡敌人的进攻。
    小揭秘:
    雄性毛蛙后腿和中脊上的毛实际上是一团细小的皮肤纤维,里面还有血液在流动。科学家认为,这些青蛙用毛发作为辅助呼吸的工具。
    角蜥——眼睛喷血
    美国西南部生活着一种有角蜥蜴,虽然它看上去与其他蜥蜴物种没有什么两样,但当它们遇到攻击时,它们会压迫自己的眼窝血管爆裂,从眼睛向敌人喷射一股鲜血,它们可以趁敌人受到惊吓时赶紧逃走保命。
    臭鼬——臭屁之王
    臭鼬实际上是一种很漂亮的小型哺乳动物,喜欢在垃圾堆和腐烂的死尸上寻找食物。遇到危险时,它们能释放类似麝香的臭气,臭气波及范围远达数英里之外,但是它们的视力却非常差,多数的臭鼬只能看到前方10英尺前的物体。
    小揭秘
    所有的鼬类物种都能够喷射麝香般的臭气,其中它们的肛门腺释放的气体威力更大,如果被直接喷射到的话,受害者会导致暂时性失明。
    甘薯小象甲——大便攻击
    又叫番薯臭虫、红头娘。这种小象甲幼虫会将自己的粪便涂在身体上,从而避免掠食者将它们吃掉。这种粪便对于掠食者来说不但臭气熏天,还有毒素,能让对方知难而退。
    名称  防御方法  说明
    犰狳  “刀枪不入”的铁甲  当犰狳所到处处境危险时,能以极快的速度把自己的身体隐藏到沙土里,全身蜷缩成球形,身体被四面八方的“铁甲”所包围,让敌人无从下手。
    海参  转变形态、喷射内脏  海参的皮肤中含有一
    箱形水母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水母,也是世界上最毒的海洋生物之一。它的毒液能够使猎物瞬间毙命。从1884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有超过5500人死于箱形水母手中。
    东非冠鼠
    这种小动物身上布满了像刺猬一样的刺,其中两侧还有特殊颜色的刺,只有在遇到威胁时才会亮出来。东非冠鼠会把夹竹桃、箭毒木等植物毒液涂抹在两侧特殊颜色的刺上。这些刺宿松多孔,里面的纤维像海绵一样善于吸收液体,能够容纳大量的毒液。
    遭遇威胁时,东非冠鼠会收缩肌肉,亮出毒刺,主动把身体横向摆在天敌面前,只要对方把自己咬上一口,就能要了它的命。
    小揭秘
    东非冠鼠可能是世界上除了人类之外,唯一会识别外来毒物并灵活运用的动物。
    白毒鹅膏菌
    白毒鹅膏菌是植物用毒专家中的佼佼者,又名白毒伞,表面光滑、通体洁白。别看它外表出众,却是一种毒性极强、致死率极高的毒蕈。白毒鹅膏菌的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而且发毒机制及其阴险,只要食用一小株白毒鹅膏菌,就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8.人类对动物技能的学习应用
    人类拥有其他生物望尘莫及的优秀大脑,成为了食物链最顶端的存在,并且占据了地球上最有利的生存空间。即便如此,动物身上也拥有让人类羡慕甚至嫉妒的优秀能力。
    长久以来,人类一直在努力研究学习,希望能将动物们的一些特有的能力运用到人类的学习生活中来:比如人类从鸟类身上学习并创造出飞机;通过观察总结蚂蚁的工作规律,准确地推测天气的变化;根据蛇类的特性,研发出热成像诊断技术,促进医学的进步;通过对蝙蝠“超声波定位”能力的学习,人类成功发明了雷达,帮助人类远距离确定目标、回避障碍。
    *几种从动物身上学来的“超能力”
    远红外成像设备
    蛇是一种冷血动物,它们拥有特殊的感知能力,可以在黑暗的夜晚活动,及时发觉并准确捕获几十米外的田鼠、青蛙、蜥蜴等猎物。
    科学家们研究证实,发现蛇天然具有红外线感知能力,其舌上排列着一种类似照像机的装置,装置上遍布感热细胞,可以探测外界热力的存在,传递大脑的视觉四叠体,然后在热力下,蛇的大脑里就能产生猎物的完整影像。
    受到这一启发,人类通过漫长的研究,终于发明了远红外成像设备。因红外热成像仪具备有比较高的精准度,被应用到了很多的行业中,比如医疗技术,化工设备,环境检测等方面。
    仿生机械臂
    科学家发现,大象的鼻子比人类的手还灵活很多,不仅能多角度转动,还能兼顾发声器、味觉感受器等多种功能。研究发现,象鼻由15万条肌肉束构成,末端还有丰富的微血管和敏感的神经,像人的手指般具备触感,更有类似雷达的功能,可侦测外界环境讯号传回大脑。
    基于这样的研究,科研人样从象鼻和章鱼触手的多功能运动中汲取灵感,推出一种新颖的机器人结构,象鼻机械臂。这种机械手臂在控制、运动范围和安全性方面表现出色,能够代替人类进行大范围、高精度的运动,从而适应各种复杂的任务。
    声纳技术
    现代社会种,各种船只无一例外都会使用到声纳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帮助人类在浩瀚的海洋中跟踪目标、躲避障碍、精准导航。
    事实上,这种声纳技术的灵感来自于像鲸鱼、海豚这样的动物。这些动物运用自身的声纳技术在水下导航,甚至能够辨别二十米远的地方是否存在威胁。
    安全气囊
    塘鹅是世界上最大的海鸟之一,在捕鱼时,它们会从三十多米的高空一头扎进海里,不仅毫发无伤,反而会准确快速地抓到隐藏在海里的鱼。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塘鹅身体里的一个“安全气囊”——当它们开始俯冲时,会最大限度张开翅膀,撞击水面。为了避免受伤,塘鹅会将翅膀紧紧收拢,让身体以最小的接触面积入水。同时,它们会借助呼吸,让胸部和额头的气囊鼓起来,这样就能很好地缓冲身体,保护自己不会受伤。
    人类根据塘鹅的这种特点,成功发明了安全气囊,大大降低了行车和飞行时因意外事件而造成的人员伤亡。
    第三章  天生怪咖——生物的另类习性
    1.生物热衷“怪癖行为”的原因
    生物们为了生存,通常会做出一系列行为反应。这些反应在人类看来,可能是极其奇怪甚至很难理解的,比如犬类有时候会用屁股走路,岩羊钟爱在悬崖上行走。无论哪种行为,其背后都有一定的原因和动机,有的甚至是动物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作出的反应。这些原因可能是多方面导致的结果,也可能只是单纯的基因遗传。
    基因遗传:生物的某些奇怪行为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是它们的祖辈在数次与大自然斗争之后通过遗传保存在生物基因里的记忆,是生物的本能反应。比如反刍动物在进食时会将胃里没有消化的食物从胃里“呕吐”出来,重新进行咀嚼吸收。这种看似“恶心”的行为,其实是为了完全消化并吸收其中的营养能量,是这类动物与生俱来的本领。
    生存防御:生物为了生存必要,经常需要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保证自己不会成为其他动物的“盘中餐”。为此,某些物种逐渐进化出一些“另类”的行为习惯,其实不过都是为了生存而已。比如海獭们在睡觉的时候习惯牵着同类的手,就是为了保证在随着时不会被水流冲走,小松鼠热衷于“藏东西”,也是为了更好地应付食物短缺时的困境,只是它们经常忘记自己将食物藏在哪里而已。
    求助信号:某些生物在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能会表现出异于寻常的反应。一些海洋生物比如鲸鱼、海豚等都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媲美人类的大脑,它们在遇到困难时有时会主动拦截过往的船只,帮助它们清除缠绕在身上的渔网或藤壶等异物。
    环境变化:生物的行为习惯也经常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譬如群居性动物如果突然脱离熟悉的环境可能会出现抑郁、自闭等现象,而习惯独居的动物加入群居生活时极有可能出现应激反应,甚至会出现暴力行为。
    病理原因:如果一些生物表现出跟平时完全不一样的行为特征来,则可能是它们向外界发出的求助信号。比如犬类用力摩擦肛门部位,很有可能是感染了寄生虫的原因。
    繁殖进化:生物的异常行为有时候还表现出周期性,尤其是在求偶时,表现更为突出。鸟类和昆虫经常通过“尬舞”的方式来吸引异性的注意,而萤火虫在求偶时腹部会发出温柔的光。这些看似奇怪甚至的动物行为,实际上都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提高存活率而产生的自然反应。
    2.挂尸体、吐口水、做鬼脸:动物们的迷惑行为大赏
    *“鸟中屠夫”伯劳:热衷“挂尸”
    伯劳是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动物的通称,全世界共有4属33个种。别看伯劳的体型只有麻雀大小,它可是不折不扣的“猛禽”,在外有着“鸟中屠夫”的称号。伯劳长着与老鹰一般尖锐的嘴,嘴巴末端锋利的钩子特别方便撕裂猎物,再一口一口吞下。
    不过,伯劳“鸟中屠夫”的称号可不只是因为它残酷冷血的进食方式,更因为它有一项臭名昭著的“恶趣味”习惯——喜欢将一些小动物的尸体挂在一些有棘刺的树木或者灌木丛里,甚至是凸起的铁丝上,看起来就像是在制作“风干肉”一样,让人叹为观止。
    其实伯劳之所以有这种看似疯狂的小癖好,跟它们的身体结构脱不开关系。
    首先,伯劳的腿部肌肉不发达,爪子相对力量较弱,无法像其他猛禽一样一口便能撕扯猎物,它需要借助挂在树枝上来分割。
    其次,保护自己食物不被其他动物抢食,也保证了进食的安全性。伯劳虽然肉食性且性情凶猛,但是它毕竟只是一只小鸟,天敌众多。为了保证好不容易到手的食物不被其他动物抢走,也为了保证自己在进食的时候不被袭击,它们只得叼着猎物飞到高处,固定在尖锐的物体上。
    最后,伯劳的这一怪癖也是为了得到异性的认可。其他雀形目下的雄性鸟选择的是用鸣叫来吸引异性,但伯劳不同,它们的雌性更加青睐那些有极强捕猎能力的个体,所以到了繁殖期,雄伯劳不仅会用鸣叫来吸引异性,还会在树枝上挂一只较大的猎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从而获得异性的认可。
    *羊驼:敢惹我,一口唾沫淹死你
    羊驼是互联网的“大网红”之一,而它们靠着“吐口水”的怪癖吸引了无数网友的好奇心。
    羊驼吐口水是一种复杂的行为方式,通常用于传达警告、防御、愤怒、警告或示爱等情绪。这是羊驼的一种自我防卫手段,尤其在感到威胁或不适时,它们会通过吐口水来警告潜在的攻击者或驱赶对方。
    同时,吐口水也是它们交流信息的一种方式,比如表达情绪、建立领地和等级。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羊驼吐口水的行为也可能与它们的健康状况有关,例如口腔疾病或不适。
    *黑冠猕猴:扮个鬼脸逗逗你
    黑冠猕猴,又称长尾猴、山猴子,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猴子,它们胡须浓密,头顶和颈部有一道醒目的黑色冠毛,非常可爱,是很多人心中喜欢的动物之一。
    黑冠猕猴长相可爱,活泼好动,喜欢“扮鬼脸”来逗乐游客。它们有时用手拍打自己的脸来模仿人类的表情,甚至会学着人类的样子在河水中游泳洗澡,让人忍俊不禁。
    其实动物中爱“扮鬼脸”的有很多,大多数都是为了表达它们的情感,比如高兴、焦虑、愤怒、喜爱等。一些动物在“扮鬼脸”后得到人类的肯定,从而获取更多的食物,而有些动物会在受到惊讶的情况下作出“鬼脸”,这种情况多数是为了自卫,消除紧张感。种胶原质,能够提取和吸收更多的水份,从而有效地从“液体”变换为“固体”,更令人惊异的是它们能够将身体分散成许多块,然后再重新组装起来。它们甚至还能将内脏倾倒出来,内脏的腐食性液体可对敌人构成威胁。
    盲鳗  喷射粘液  当盲鳗遭遇攻击时,它们的皮肤毛孔中会释放令人窒息的粘液,将入侵者包裹成一个纤维粘团。
    投弹甲虫  喷射沸腾毒液  擅长向敌人所在方向投掷沸腾的液体和化学有毒液体,让掠食者知难而退。
    豪猪  尖刺  遇到危险时,豪猪会迅速将身上约1米长的棘刺直竖起来,再以背部和臀部朝向入侵者,使全身的棘刺竖立起来并急骤地颤动,发出尖锐的碰撞声,紧紧急情况下,它们还会将棘刺如箭矢般射出,将敌人击退。
    3.求生不易,全拼演技:动物届的“奥斯卡影帝”
    *动物的假死绝技
    从昆虫到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乃至哺乳类,善于装死的动物“演员”遍布各界。装死也是动物的一种防御手段,是动物将自己伪装成去世状态的行为,目的在于逃避天敌的捕食。
    但动物并非一遇到危险就会装死,在实施装死大法之前,动物们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衡量逃跑和装死哪个生存概率更大。装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其实是动物走投无路下的选择。一旦装死失败,它们便极有可能一命呜呼。
    基于此,动物们不仅要掐准装死的时机,同时还要装得逼真、装得有技巧,才不至于万劫不复。因此,装死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充分考验着动物们的“演技”。
    除了会装死之外,有的动物还会特地表演出自己是被毒死或是病死的状态,然敌人对它们的“尸体”望而却步,从而进一步提高生存概率,是动物们中的“戏精”无疑了。
    *如何获得装死技能
    作为动物界弱势群体们的傍身“绝技”,装死这下本领既可以后天习得,也可以通过基因遗传,其中基因遗传发挥的作用可能更大。
    除此之外,装死不仅存在共性,还存在个性。有些动物的装死技能并非是出于自愿,而是源于它们体内暗藏的特殊“开关”。一旦因紧急情况触发“开关”,它们的身体便会处于某种特殊的体态,自动陷入假死状态。
    换句话说,为了把装死行为贯穿到底,很多生物甚至进化出了相应的反射机制,一旦符合触发条件,哪怕它们并不想装死,也得“翘辫子”。
    从宏观角度来看,虽然装死并不是某个动物的专属能力,但千篇一律的“表演方式”显然不如百花齐放的“演技爆发”更有意义。如果所有动物都是按照一定模式来表演死亡状态,那么捕食者也会逐渐从中找到规律,那么这项本领就失效了。所以从个体角度而言,动物们的装死行为最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变化,比如昏死的时长和苏醒的时机等等,能让它们逃脱的机会加大。
    *几位动物界的“奥斯卡影帝”
    弗吉尼亚负鼠
    弗吉尼亚负鼠,也叫北美负鼠,主要生活在中美洲和北美洲,是一种有袋类动物,通常为60~80厘米,体重2~4公斤,最大可到6公斤以上。这种负鼠在受到威胁或潜在的伤害时,嘴唇会后拉,牙齿外露,口吐白沫,眼睛闭着或半闭,还会从肛门腺分泌出恶臭的排泄物。
    有趣的是,负鼠在“表演死亡”时,身体都会不自然地僵直或扭曲,表情痛苦至极。即便再怎么刺激它,它都不会表现出任何反应,看上去就像刚刚中毒身亡一样,让敌人对它失去兴趣。
    在装死几分钟至若干小时后,负鼠会恢复意识,并开始自由活动。
    南美猪鼻蛇
    南美猪鼻蛇也是装死高手,人们称之为“装死蛇”,当它们遇到敌人时,立马一动不动,露出一副死相,在当地素有“装死老手”之称。
    猪鼻蛇其实是三个具有一定亲缘关系的总称,它们分别是猪鼻蛇属、南美猪鼻蛇属以及马达加斯加猪鼻蛇属,主要生活在北美洲、南美洲和马达加斯加州。
    猪鼻蛇跟其他蛇类完全不一样,不但没有攻击力,甚至还有点“蠢萌”。它们多数身体短小,体型“微胖”,行动迟缓。虽然它们也带有一定的微毒,但对敌人产生不了任何威胁。
    面对威胁时,由于没有直接的“利器”,猪鼻蛇只能选择“装傻”或者“装死”。它首先会模仿眼镜蛇,先将自己的身体盘旋起来,挺直部分身体,鼓起腮帮子,并发出嘶嘶的叫声,装出要“咬”的样子,吓退敌人。
    当“装傻”不管用时,它便会演技大爆发,在猎手面前表演一出死亡大戏——它们会180度旋转自己的身体,吐出舌头分叉,躺倒在地。倒地之后,它们的身体会逐渐散发出恶臭的味道,让敌人以为它已经死亡发臭。无论如何翻动它,都不会改变姿势,从而使敌人选择放弃猎食。
    柠檬鲨
    尖鳍柠檬鲨是真鲨目真鲨科柠檬鲨属鱼类,又名犁鳍柠檬鲨,分布于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域。柠檬鲨体型庞大,性情凶猛,还曾有过攻击人类的记录。虽然它们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在遇到特殊境遇时,它们会陷入假死状态,背鳍翻转,肚皮朝上,持续约15秒左右的时间。
    慈鲷
    慈鲷,又名丽鱼,水生食肉动物,是一种生活在美州和非洲的一类鱼的总称。它们虽然算不上是演技最好的动物,但绝对算是最敬业的动物。
    慈鲷身体的鳞片上有错综复杂的图案,一眼望过去,它们的身体就如同一具死去多时并且开始腐烂的尸体。当它们一动不动漂浮在水中的时候,就仿佛一截随波逐流的烂木头,让捕食者瞬间丧失胃口,掉头就走。
    然而水中也有一部分鱼类是以腐肉为食的。当食腐鱼发现中美洲丽鱼时,它们又会突然“苏醒”过来,反客为主,美餐一顿。
    美洲晕倒羊
    晕倒羊是美洲的特有羊种,因其患有先天性肌强直症的缘故,只要一受到惊吓就会四肢僵硬,腿软倒地。更有趣的是,有时候它们走着走着也有可能晕倒,自己和自己玩耍的时候也会晕倒,从高处跌落时也会晕倒,其行为动作如同一具木偶。
    值得一提的是,跟上面那几位“影帝”不同,晕倒羊的本领并不是它们的主管意愿,而是一种先天性的遗传疾病。在受到刺激时,它们的肌肉往往不受控制,僵硬抽搐,直到恢复过来。
    小揭秘
    很久之前,晕倒羊是用来保护羊群的。每当野兽来袭时,晕倒羊就会不受控制地倒地,羊群便可趁机逃之夭夭。如今,晕倒羊大都成了宠物,或者用来招待游客,价格不菲。
    4.以假乱真?伪装大师的拿手绝技
    适者生存是动物世界里最残酷的生存法则,在动物的生存竞争中,不同的动物有着各自的生活本领,适应环境是每个生物的必修课。为了适应大自然,它们都有自己的独特生存技能,比如变色龙为了保护自己可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烟灰悲雀会用幼鸟身上的橘色绒毛和大脚趾垫来进行伪装,从而避免被掠食者攻击。
    伪装,严格意义上来说算是拟态防御中的一种,是指通过变化自身的外貌、声音、气味等,使自己与环境融为一体,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伪装也是动物的本能,这也是它们能够自救和保护自己的最有效的方式,可以说是动物的重要生存手段,意义不言而喻。
    拟态章鱼
    章鱼是自然界最顶级的伪装大师,它们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身体颜色和形状,还可模拟多种环境和其他海洋生物,比如比目鱼和海蛇等。
    拟态章鱼的身体有数万个色袋,叫作“色包”,里面含有色素,并靠色素来表现多种色度。它们通过放松或收缩色袋,迅速让身体与环境颜色和图案保持一致。
    变色龙
    变色龙是蜥蜴目避役科爬行动物的统称。它们善于根据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变色这一本领既有利于隐藏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猎物,是动物里大名鼎鼎的“伪装高手”。
    猫头鹰
    猫头鹰是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伪装动物,这种罕见的物种可以藏身于树洞或树干上,因为它羽毛的保护色让它看起来就像是树皮。当它和树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时,捕食者几乎无法发现它的存在,并且它还会趁机袭击猎物。
    叶尾守宫
    马达加斯加生活着一种奇怪的小动物——叶尾守宫,它们栖息在热带雨林的灌木丛中,白天喜欢抓住树枝睡觉,一动不动,很难被发现。
    叶尾守宫堪称为自然界最出色的伪装大师,看起来就像是一片在秋风中枯萎的树叶。
    竹节虫
    在昆虫界,竹节虫因其高超的拟态技巧,被称为自然界的“伪装大师”,它善于模拟成树枝或树叶,看上去就跟真实的树枝一样,还能根据光线、湿度、温度的差异改变体色,将自己隐于无形。
    灰树蛙
    灰树蛙具有与大树皮相似的肤色,并且在受到威胁时可以改变颜色,这使得它们在树木间难以被发现。
    石头鱼
    石头鱼,又称石狗公。这种鱼的眼睛和下颌突出,背鳍参差不齐,外形极其丑陋,看起来就像一块凹凸不平的石头。石头鱼的背鳍上有毒性剧烈的硬刺,被列为“世界十大毒王”之一。石头鱼经常停栖于礁石、也喜欢半埋于沙中,利用身体颜色及花纹模拟成周边环境,瞒骗猎物或掠食者,以缓慢或不动状态等待摄物,伺机而动捉捕摄食物。
    5.天生克星:高手过招,招招致命
    天敌,是自然界生物当中一种常见的生物关系,它是指自然界当中的某种生物专门捕食或者通过某种方式危害另一种生物的生存的行为。有些动物从出生就是天敌,比如说猫和老鼠。
    如果将天敌关系放大到生物种群当中的种间关系,它既可能是捕食关系,也有可能是寄生关系。这是生命在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进化时间当中不断磨合而形成的,对生物和自然界来说,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互制约,生命共荣
    每一种动物都需要生存,生存就必然存在着捕食与被捕食,而食物链和食物网则将动物们连接在一起。正因为捕食关系的存在,动物间由于各自喜好的食物特性,形成了一种天然的敌对关系。比如猫就是老鼠的天敌,老鼠见了猫撒腿就跑。自然界当中有太多的天敌关系,被自己天敌克制的生物都活得谨小慎微。
    然而猫这类的小型动物也有自己的天敌,比如大型猛禽和野兽。哪怕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也会有自己的克星,比如细小的病毒或细菌,可谓是“一物降一物”。
    天敌关系的建立,不仅可以合理地控制被捕食者、被寄生者的数量,还能让捕食者及寄生者获取稳定的食物和能量来源,促进食物链和食物网当中的能量流动,有着许多积极的意义。
    那么,是否存在没有天敌的动物呢?
    答案是否定的。世界上没有绝对没有天敌的生物,只能在某个限定范围内没有天敌。自从地球生命诞生以来,各种生物相互适应、相互制约,共同促进了生命的繁荣。
    *自然界的天生克星
    蛇VS獴——毒蛇杀手,闻风丧胆
    说起眼镜蛇,很多人不寒而栗。然而有一种生物却能有恃无恐地挑衅致命的眼镜蛇,它就是獴。
    獴是自然界中为数不多的会主动攻击毒蛇的动物,只要两者相遇,眼镜蛇就没有退路可言。獴身手敏捷,能够迅速闪避眼镜蛇的闪电式攻击,更重要的是,它们对眼镜蛇的蛇毒天生具有免疫能力。獴也具有较快的代谢率和高度发达的免疫系统,这使得它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毒蛇的攻击。虽然有些毒蛇的毒液确实可以减缓它们的速度,但是它们依然可以通过敏捷的速度而杀死毒蛇。有这两项绝技在身,眼镜蛇自然不是它们的对手了。
    蜜獾VS草原蜜蜂——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非洲草原上的蜜蜂,因其彪悍的团队作风,被外界冠以“杀人蜂”的称号。它们凭借数量优势和被咬噬以后带来的剧痛感,几乎可以击退任何野兽。就算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狮子,也拿它们束手无策。如此彪悍的物种,也有自己的克星——蜜獾。
    蜜獾的名字听起来很可爱,但它们是地球上最彪悍的动物之一。它们很聪明,胆子大,能识破敌人的弱点部位,继而发起攻击。研究发现,蜜獾对某些毒液也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多年来,蜜獾以“世界上最无所畏惧的动物”霸榜吉尼斯世界纪录,可见它有多难对付了。
    蜜獾拥有厚厚的皮毛,且杀人蜂的毒液对其根本不起作用。蜜獾最爱的食物便是野蜂蜜,所以它们会主动出击,攻击蜂巢,杀人蜂拿它们毫无办法。
    獴VS黑卷尾——暴躁小鸟,专坑队友
    黑卷尾是雀形目卷尾科一属,是燕尾鸟的一种,又称铁练甲、铁燕子、铁林哥,在常见的鸟类中,它算是脾气最暴躁的鸟类了。
    黑卷尾在草原上有一个亲密队友,那便是獴。獴体型很小,天敌很多,一不留神,就有可能成为鹰爪的猎物。每当黑色卷看到有狐狸或豺狼潜伏,或者天空中盘旋的老鹰,便会向獴发出警告,通知队友撤离。
    然而黑卷尾并没有这么简单,虽然它经常帮助獴逃离危险,但也经常“坑害”队友。当它打算与獴争夺食物的时候,便会故意模仿猎食者的声音来吓走獴,在獴害怕而放弃食物的时候,黑卷尾也会以高速飞下,夺走食物。
    狮子VS鬣狗——王者之争,势不两立
    自古以来,狮子便是公认的“万兽之王”,它们体型威猛,身体强健,猎杀能力出众,是草原里当之无愧的“草原一哥”。
    然而凶猛的狮子也有自己的对手,那便是鬣狗。鬣狗的体型不及狮子的一半,但身体灵活,听力灵敏,牙齿咬合力强,而且非常善于团队作战,让狮子们吃尽了苦头。
    狮子和鬣狗有时候会在食物和领域问题上爆发冲突,如果二者一对一,鬣狗很可能不是狮子的对手。但如果落单的狮子遇上鬣狗群,那后果可能就有点严重了。
    小揭秘
    鬣狗特别喜欢其他猛兽吃剩下的肉和骨头,它们在“吃剩”的同时也清除了草原上腐烂的尸体,保持了草原的清洁,所以当地将鬣狗称为“草原清道夫”。
    6.谣言终结者:被误解的动物们
    虽然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掌握了丰富多彩的技能,这些能力也确实对它们的生存和防御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生物的某些能力对人类来说却不见得那么友好。人类在于动物相处的过程中,由于认知等方面原因对很多物种的能力产生了误会,有的甚至长年被误传,被偏信。
    然而谣言的每一次传播,都会加深世人对此类物种的偏见。因此,澄清误会,终止谣言的传播,是时下很多人都亟待去做的事情。
    谣言:乌鸦叫,祸事到
    乌鸦叫一般会在2-3天内有人去世,这是因为乌鸦的嗅觉灵敏,可以提前嗅到要死的人的气味,也正因如此,在古代很多人将乌鸦列为不祥之鸟,只要乌鸦出现就意味着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但其实乌鸦并不是不祥之鸟,它喜欢吃动物尸体腐烂之物,所以嗅觉特别灵敏,能在很远的距离嗅到尸体分解出来的微弱气味,而久病之人临终前会释放腐败气味,引得乌鸦前来,而这也是人们厌恶乌鸦的原因。
    谣言:黑猫是不吉利的象征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认为黑猫与女巫、邪恶有关,看到黑猫可能会带来不幸。在东方传统文化中,古时人们认为黑猫能看到鬼邪,黑猫的出现容易让人联想起不好的事情。
    其实,黑猫是否吉利取决于个人的文化背景和信仰,这跟黑猫本身却没有任何关系。
    谣言:黄鼠狼能通灵拜月
    在中国,黄鼠狼与蛇、刺猬一起,并称为民间“三大仙”。民间关于黄鼠狼的传说众多,多数都能与怪力乱神联系到一起。比如每到月圆之夜,黄鼠狼就会人立而起,双手作揖,对着月亮叩拜,像是在举行什么诡异仪式。此外,民间被黄鼠狼“附身”的流言多不胜数,让人脊背发凉。
    其实这些行为都可以得到科学的解释。黄鼠狼是一种身材矮小的生物,嗅觉灵敏但是视力不好,为了观察到更远的地方,它会直立起来四处观察。加上晚上光线不好,人们在看见黄鼠狼直立起来时,可能会产生它在拜月的错觉。此外,黄鼠狼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分泌一种液体,这种分泌物中含有致幻物质,人类闻到之后容易产生幻觉,神经错乱,做出一些奇怪举动,看起来就像是被“附身”一样。
    谣言:旅鼠就爱集体自杀
    北欧地区生活着一种旅鼠,其繁殖力极强,生育周期又短,刚出生的幼鼠,长到六个星期即又可生育繁殖,一年要生育七八次,累积下来,旅鼠的数量惊人。在食物非常缺乏的季节,它们就会成群结队进行大规模迁移,最后到达海岸线,集体跳崖自杀。旅鼠自杀的事件在历史记载中不止一次,这样的现象让众多科学家也摸不着头脑。
    现代科学家认为,这些旅鼠之所以投海自杀,其实是迫于生存压力,因为旅鼠的繁殖速度过快,数量急剧增加导致食物等环境资源非常短缺,于是它们会另寻出路。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可能是旅鼠特有的生物机制,一旦种群数量超过一定限度,它们的基因就会启动大规模自杀的提醒,以便整个种族更好地发展。
    谣言:鲨鱼会主动攻击人类
    鲨鱼是自然界最可怕的食肉动物之一,一些媒体通常把它描绘成贪婪的嗜血怪物、水中杀手,人类如果在水中遭遇鲨鱼,很可能会被它们整个吞下,尸骨无存。
    其实大部分的鲨鱼对人类的兴趣都不是很大,尤其鲸鲨等性情温和的鲨鱼。不过,也有一些比较凶猛的鲨鱼(比如虎鲨、大白鲨等),在受到刺激或遇到威胁的情况下,确实有可能会攻击人类。
    谣言:穿山甲能穿山碎石
    穿山甲的身上覆盖着坚硬的鳞片,可以为穿山甲提供强大的保护力。这些鳞片覆盖在穿山甲的背部和腹部,形成一层坚固的防御壳。当穿山甲感受到威胁时,它会立即蜷缩成一个球状,将自己的肚子和头部完全包裹在鳞片之下,从而有效地保护自己免受捕食者的攻击。
    挖洞是穿山甲的最大本事,吃住都靠挖洞。但穿山甲能打穿的山是泥土山丘,挖不穿石头山脉。而且,穿山甲的血肉和鳞片并没有特殊的药用价值,并没有大补的作用。
    7.生物的秘密武器
    为了更好地捕捉猎物、防御敌人,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进化出了高超的本领。要想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界生活,生物们想方设法进化出厉害的“武器”,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成功地存活并繁衍后代。
    除了常规的猎食和防御本领之外,一些生物还拥有一些让人类都望尘莫及的“超能力”。这些独具个性的秘密武器,使得它们在自己的领域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水中高压线——电鳗
    电鳗是鱼类中放电能力最强的淡水鱼,它的输出电压可达800伏特,因此被称为水中的“高压线”,它的电流不仅可以帮助电鳗寻找食物、对付敌人,还可以用于水中通信导航。
    可是,作为一种有血有肉的生物,为何能产生电流呢?其实秘诀就在它的身体构造上。电鳗的身体如同一块大电池,而奇特的放电能力就来自于它特化的肌肉组织所构成的放电体。
    电鳗可以利用电流,对猎物进行“远程控制”,使躲藏着的鱼类抽搐从而暴露自己的位置。电鳗的电流还会诱导猎物的肌肉不自主地收缩、瘫痪,成为电鳗的盘中餐。
    *水下导航与声纳定位——海豚
    海豚发出的声波会撞击到水下的物体,然后反射回来。通过接收和分析这些反射声波,海豚可以轻松地判断出物体的位置、大小和形状,这种技术对于它们在深海中生活至关重要。
    依靠这套系统,海豚能在黑暗深海中进退自如。
    *动物里的用毒高手
    很多生物都有着自己的秘密武器,但用毒液来对付敌人的生物却不在少数。为了生存,很多动物甚至植物都进化出了制造毒液的本领,这是它们狩猎和保命的必杀技。有些动物本身不会分泌毒素,却能将其他生物的毒液据为己有并灵活运用,也算是一顶一的用毒高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之间不断的竞争,也是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方式。
    黑曼巴蛇
    黑曼巴蛇是世界毒蛇中体型最长、速度最快、攻击性最强的杀手。它能以高达每小时19千米的速度追逐猎物,而且只需释放两滴毒液就可致人于死地。更可怕的是,不管在任何时候,黑曼巴的毒牙里都有20滴毒液,人类一旦被它咬到,几乎没有生还可能。
    僧帽水母
    它是海洋中最致命的杀手,被蜇伤的人如果不及时救治,8%会中毒身亡,32%会中毒致残,其毒性之烈不输于任何毒蛇。
    箭毒蛙
    在中南美的丛林里,生活着好多种箭毒蛙。它们体型很小,一般都不超过5厘米,但它的皮肤里有许多腺体,能分泌粘液以润滑皮肤和保护自己。它的分泌物毒性很强,仅1克的十万分之一,便足够使一个人中毒死亡,是世界上最毒的动物之一。
    蓝环章鱼
    蓝环章鱼身长仅15厘米,体色鲜艳,腕足上有美丽的蓝色环节。遇到危险时,身上和爪上深色的环就会发出耀眼的蓝光,向对方发出警告信号。它喷出的剧毒墨汁足以使一个成年人在几分钟内毙命。更可怕的是,目前人类还无法化解来自蓝环章鱼体内的毒素。
    漏斗形蜘蛛
    这种蜘蛛生活在澳大利亚悉尼市近郊,它被视为毒性最强的蜘蛛,其毒牙足以穿透人类的指甲。被它咬伤,伤者在15分钟内就会死亡。虽然雄蜘蛛的体型比雌蜘蛛小,但其毒液的毒性是雌蜘蛛的5倍。
    石头鱼
    石鱼是毒性最强的鱼之一,同时也是鱼类家族的伪装高手,能够改变颜色和体形,模拟石头,也因此得名。
    箱形水母
    箱形水母是一种淡蓝色的透明水母,形状像个箱子,有4个明显的侧面,大约有15条触须,每条触须上布满了储存毒液的刺细胞。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