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黄飞鸿传(精)
ISBN:9787218182131
作者:作者:邓光民|编者:佛山市祖庙博物馆|责编:胡萍
定价:¥108.0
出版社:广东人民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精装
页数:332页
商品详情
目录

第一编  黄飞鸿的生平事迹
  第一章  少年英雄 一鸣惊人
    第一节  失学儿童
    第二节  幼年习武
    第三节  初遇对手
    第四节  得遇名师
    第五节  挫败狂徒
    第六节  力克恶棍
  第二章  初生之犊 设馆传艺
    第一节  初出茅庐
    第二节  梁宽入门
    第三节  智取恶犬
    第四节  香江历险
    第五节  蟀场惩奸
    第六节  巧服勇将
    第七节  无影绝技
    第八节  爱徒惹妒
  第三章  医艺精通 奋武扬威
    第一节  妙手回春
    第二节  爱徒远走
    第三节  初识世荣
    第四节  抗日保台
    第五节  世荣拜师
    第六节  千金不传
    第七节  义助阿灿
    第八节  世荣开馆
    第九节  祖德重生
    第十节  两挫王三
    第十一节  北海求师
    第十二节  翰林门生
    第十三节  进士赠联
  第四章  返璞归真 臻至化境
    第一节  缘系桂兰
    第二节  师太发威
    第三节  威震李兴
    第四节  夜探隐林
    第五节  爱子遇害
    第六节  侠义心肠
    第七节  重民改联
    第八节  义救麦春
    第九节  飞砣扬威
    第十节  最后一战
    第十一节  英雄暮年
    第十二节  不朽传奇
第二编  黄飞鸿的武艺和医术
  第一章  洪拳与黄飞鸿
    第一节  源流
    第二节  拳械
    第三节  黄飞鸿的绝技
    第四节  黄飞鸿的医术
  第二章  黄飞鸿武术的传承
    第一节  主要传人
    第二节  在世界各地的传承
第三编  附录
  第一章  黄飞鸿生平事迹的考证
    第一节  黄飞鸿的生卒年
    第二节  宝芝林医馆
    第三节  黄飞鸿照片之谜
    第四节  黄飞鸿在世时有关他的新闻报道
  第二章  洪拳与天地会历史考证
    第一节  南少林寺传说
    第二节  传说与史实
    第三节  武林前辈缘何出家
  第三章  文献资料
    虎妻——黄飞鸿之遗孀述黄飞鸿
    黄飞鸿之子黄汉熙口述黄飞鸿传奇
    稚年所见的黄飞鸿
    跌打伤科述要
    闲话黄飞鸿
    莫桂兰发扬黄飞鸿洪拳
    武林名人黄飞鸿
    黄飞鸿电影的初步研究
    黄飞鸿电影的源流
    黄飞鸿纪念馆史料及展品征集过程回顾
    黄飞鸿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页/试读片段

    黄飞鸿传
    黄飞鸿原名黄锡祥,字达云,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岭西禄舟村人,生于清咸丰六年七月初十(1856年8月10日),逝世于民国十四年三月二十六日(1925年4月18日)。
    黄飞鸿诞生在武术之乡佛山,自幼受尚武风气影响,从六岁起习武,十六岁起开办武馆,最终成为振兴洪拳的一代宗师,是岭南武林最有影响力的武术家之一,在南派武术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黄飞鸿也是一位武术教育大家,培养出众多杰出的人才,所传下的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铁线拳、子母刀、五郎八卦棍、瑶家大扒等拳械套路,至今在世界各地流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虎鹤双形拳还被列为全国高等体育学院武术教材内容之一。黄飞鸿在骨伤科、醒狮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传人众多,影响深远。
    黄飞鸿生活在内忧外患、兵荒马乱的年代,又是清政府开禁传习武术、各武术流派群雄并举、武林大家辈出的年代。他的成长艰难曲折,但始终奋发图强;他的武艺超凡脱俗,但向来低调谦逊。堪称德艺双馨,武林典范。他曾追随著名爱国将领刘永福多年,先后在吴全美、刘永福军中任技击总教习、军医官等职,并跟随刘永福参加了抗日保台战争。
    黄飞鸿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几起几落,有过卖武、开武馆、从军、行医等经历,虽有天纵之才,却屡遭困厄,晚年更颠沛流离,郁郁而终,令人唏嘘不已。
    20世纪30年代以来,黄飞鸿的事迹就开始广为传播。以黄飞鸿事迹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在海内外艺坛上层出不穷,其中电影更是逾百部,为世界之最,亦使黄飞鸿成为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华武术代表性人物。
    第一编 黄飞鸿的生平事迹
    第一章 少年英雄 一鸣惊人
    咸丰六年(1856)七月初十,黄飞鸿生于广东省南海县西樵山下的岭西禄舟村,原名叫黄锡祥,字达云,乳名阿祥。因为小时候染上过天花,脸上留下少许淡淡的麻子——广东人俗称“痘皮”,所以,便得了个诨名“痘皮祥”。黄飞鸿在家中排行第四,故人们也称他为“四哥”。
    其父黄麒英精通武艺。据黄飞鸿徒弟林世荣在《工字伏虎拳略历》介绍:“唯至善禅师逃离粤东广州河南海幢寺栖身,遂于寺内教授国技,有陆亚彩者,至善之首徒也,得传其秘,而传与黄泰(南海西樵陆洲乡人),黄泰传其子麒英再传其子黄飞鸿,是三代之祖传。”
    第一节 失学儿童
    黄飞鸿家乡南海禄舟村就在西樵山下,有几十户人家,村民姓氏主要是陈姓和黄姓。禄舟村附近有简村、凰岗等乡村,村民也多是陈姓、黄姓、张姓。这里土地肥沃、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但在清咸丰年间到处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村民终日辛劳也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黄麒英因为无法在乡下靠耕田维持生活,便到西樵官山墟开了一家小鞋店,一家人就靠做点小生意维持生计。黄飞鸿和哥哥黄福田因为家贫,都未能上学。后来,黄麒英看到黄飞鸿聪明伶俐,甚是怜爱,就节衣缩食将黄飞鸿送到私塾读书,但仅读了一年,六岁多的黄飞鸿便因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而失学了。幼小的黄飞鸿只好在店里帮父亲做鞋,并到外面卖柠檬蜜、糖姜等赚钱,以减轻父亲的压力。
    小孩是好动的,黄飞鸿也不例外,每当一天的工作做完后,黄飞鸿就会偷偷溜出小鞋店,跑到店外和同村的小兄弟们去西樵山和官山墟玩,白云洞、飞流千尺、云泉仙馆这些名胜古迹让这些小孩流连忘返。这些孩子都是因家贫失学或未上过学,一起玩得很开心,相互称兄道弟。身体壮实、身材高大的黄飞鸿俨然成为这帮兄弟的大哥,有什么事就为大家出头。
    官山墟附近住着一个绰号“万人憎”的恶霸,此人恃着有财有势,四处横行霸道。他的儿子倚仗父亲的权势,常常欺负乡亲,与黄飞鸿的一帮小兄弟自然就合不来,经常有些摩擦。有一次,黄飞鸿带着他的小兄弟们经过“万人憎”家的大门,想上西樵山玩。“万人憎”的儿子看见后,上前寻衅。争斗之中,“万人憎”的儿子要向黄飞鸿下毒手,被黄飞鸿避过后一脚踢倒在地。“万人憎”见状,即叫管家率打手去捉拿黄飞鸿。黄飞鸿等不过是小孩子,自然不敌这些穷凶极恶的打手,幸好黄飞鸿等机智逃脱。黄麒英知道事情的始末后,将黄飞鸿暴打一顿。
    经过这件事,黄飞鸿萌生了学武的念头。黄飞鸿知道父亲武功了得,远近闻名,但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一直不让他练武。黄麒英责怪黄飞鸿未学武艺,已差点踢死人,如果学了功夫,就更加容易四处闯祸。黄飞鸿则认为如果不学功夫,手无缚鸡之力,遇到危险就不能保护自己。黄麒英见黄飞鸿虽小小年纪,但句句在理,就答应教黄飞鸿学功夫,并叮嘱他要谨记学会功夫之后,千万不可惹是生非,要懂得“猎狗终须山上丧,将军难免阵中亡”“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有一山高”的道理。因为一个人的功夫再好,也一定有人比他强,如果学武是为了强身健体、保家卫国,那当然好;如果只是为了争勇斗狠,那就很容易伤人性命,自己也不知什么时候会死于非命。黄麒英的一番话,成为黄飞鸿一生遵循的座右铭,特别是那句“猎狗终须山上丧,将军难免阵中亡”的谚语,更成为黄飞鸿教育后辈的口头禅。
    P2-6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