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精神·人文理性·精神间性——精神人文学如何可能
一、引论:《实用人类学》与现当代的“精神科学”研究
二、世界是“精神的存在”
三、人文理性思维的本质规定
四、论“感应”与“精神间性”
五、人文学文本的阅读与精神呈现
六、余论:人文教化与精神学的审美与宗教
第一章 人文学与中国哲学传统
一、何为“人文学”?
二、人文学的本性
三、人文学的方法:经典与诠释
四、人文学的中国哲学视界——以道为中心
第二章 人文学与“精神科学”——兼论中国人文学术传统
一、何为精神科学
二、作为“精神科学”的人文学
三、人文学与精神教化
四、中国人文学术传统——以中国哲学为例
第三章 人文学研究之域:文本与经典
一、人文学文本中人的精神性存在的呈现方式
二、“经典”在人文学研修中的地位
三、人文学文本研习与人类精神传统
四、人文学研修的本质规定与方法论特征
第四章 文体·风格·话语与“喻”——论人文学文本的构成
一、人文学文本与“喻”
二、论三种“文体”
三、论“风格”
四、论“人文话语”
第五章 转喻:论作为人文学的史学文本
一、论历史之“真”
二、历史叙事如何可能
三、论“接受史学”
四、史学作为人文精神教化之学
第六章 提喻:论作为人文学的诗学文本
一、论“意象本体”
二、“诗可以兴”
三、“诗格”与“意境”
四、论“感遇”
五、诗与游戏
第七章 讽喻:论作为人文学的哲学文本
——兼论中国哲学的思维特性
一、哲学与观念思维
二、哲学文本与悖论思维
三、从中国哲学文本看悖论思维
四、悖论思维的宇宙图景及其精神学意义
五、哲学作为审美性的人文精神教化之学
第八章 感应·感通·理念:人文学的本体世界
一、“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
二、人文学的三个世界
三、感应的心理机制分析
四、从感通到理念
第九章 人文学作为“精神实践之学”
一、何为精神实践之学
二、论“精神间性”
三、人文学精神教化的实践原理:熏习与功夫
四、兴、情与文:人文学的精神教化如何可能
五、余论:人文学精神实践与宗教精神
附录
附录一论“境界交融”——人文学作为求道的
学问如何可能
附录二中国经验:哲学与人文学的沟通何以
可能——兼论人文学的形而上学基础问题
附录三人文性道德如何可能:修礼与践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