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热带纬向平均环流
1.1 引言
1.2 纬向时间平均场
1.2.1 纬向风
1.2.2 经向平均环流
1.2.3 温度场
1.2.4 湿度场
1.3 纬向对称环流的经向输送
1.4 Hadley环流理论
1.4.1 Kuo-Eliassen方程的推导
1.4.2 Kuo-Eliassen方程的讨论
原著参考文献
第2章 热带地区的纬向非对称特征
2.1 引言
2.2 850 hPa和200 hPa对流层风
2.3 对流层高层的运动场
2.4 温度场
2.5 热带地区的东/西向环流
2.6 湿度场
2.7 海平面气压场
2.8 降水场
2.9 其他参数
原著参考文献
第3章 热带辐合带
3.1 热带辐合带的观测
3.2 热带辐合带理论
3.3 暖池SST的调节
原著参考文献
第4章 热致环流
4.1 Gill大气模型
4.1.1 Gill大气模型方程
4.1.2 Gill大气模型的解
4.2 沙漠热低压
4.2.1 热低压的日变化
4.2.2 热低压的垂直运动和散度结构
4.2.3 热低压上空辐射传输的垂直廓线
4.2.4 热低压的下沉运动和横向遥相关
4.3 热低压的热量收支
原著参考文献
第5章 季风
5.1 引言
5.2 季风区
5.3 非均匀加热和季风
5.4 亚洲季风的主轴
5.5 亚洲夏季风和冬季风的关键特征
5.6 季风爆发和撤退的等日期线
5.7 季风爆发的特征
5.8 季风的爆发和来自南方的水汽墙
5.9 季风爆发后阿拉伯海的冷却
5.10 与季风爆发相关的部分动力场
5.11 相互作用
5.12 夏季风的最强降水量
5.13 印度季风的中断
5.14 印度季风的活跃期、中断期和撤退期
5.15 索马里急流
5.16 索马里急流的边界层动力学
5.17 索马里急流区域的上升流
原著参考文献
第6章 热带波动和热带低压
6.1 引言
6.2 正压不稳定
6.2.1 正压不稳定存在的必要条件
6.2.2 研究热带正压不稳定的有限差分方法
6.3 正压—斜压联合不稳定
6.3.1 正压—斜压联合不稳定存在的必要条件
6.3.2 正压—斜压联合不稳定问题的初值方法
6.4 两类非洲波
原著参考文献
第7章 热带季节内振荡
7.1 观测事实
7.2 MJO理论
7.3 MJO中的西风爆发
7.4 ENSO的生消与MJO的联系
7.5 穿越热带的波能通量
7.6 基于实测数据的ISO预测
原著参考文献
第8章 尺度间相互作用
8.1 简介
8.2 波数域
8.3 频域
8.4 频域示例
8.5 波数域示例
8.5.1 全球热带地区
8.5.2 飓风
附录1 波数域方程的推导
附录2 一个简单的例子
原著参考文献
第9章 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
9.1 简介
9.2 观测事实
9.3 ENSO情景
9.3.1 近赤道纬度海平面气压出现异常
9.3.2 信风
9.3.3 西太平洋海水的堆积
9.3.4 温跃层转换
9.3.5 典型海温异常、正常年和厄尔尼诺年海温异常
9.3.6 太平洋北美(PNA)遥相关型
9.3.7 发源于厄尔尼诺地区、近乎环绕全球的西风急流
9.4 ENSO的耦合模拟
9.4.1 Zebiak-Cane海洋模式
9.4.2 Zebiak-Cane海洋模式的模拟结果
9.5 ENSO理论
原著参考文献
第10章 全球热带非绝热位涡
10.1 简介
10.2 非绝热位涡方程
10.3 非绝热位涡方程在全球热带地区的应用
10.3.1 位涡
10.3.2 位涡的水平平流
10.3.3 位涡的垂直平流
10.3.4 垂直加热梯度
10.3.5 水平加热梯度
10.3.6 摩擦贡献项
10.4 非绝热位涡方程在飓风系统中的应用
原著参考文献
第11章 热带云团
11.1 引言
11.2 简单浮力驱动的干对流
11.3 简单浮力驱动的浅层湿对流
11.3.1 简单云模型
11.3.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及区域定义
11.3.3 数值模拟结果
11.4 云模式
11.4.1 运动学和热力学
11.4.2 云微物理
11.4.3 转换过程
11.4.4 模拟结果
原著参考文献
第12章 热带边界层
12.1 经验模型
12.1.1 混合长的概念
12.1.2 风廓线和地表拖曳
12.1.3 总体空气动力学方法
12.2 边界层的观测事实
12.3 一个简单的热带边界层模式
12.4 近地层相似理论
12.5 大尺度热带边界层的尺度分析
12.6 越赤道气流和行星边界层动力学
原著参考文献
第13章 辐射强迫
13.1 热带地区的辐射过程
13.2 浅积云和辐射传输
13.3 近地层能量平衡
13.3.1 地表温度
13.3.2 水汽收支和水循环研究中水汽通量的估算
13.3.3 表面感热和潜热通量
13.3.4 地球表面净太阳(短波)辐射
13.3.5 地球表面净热(长波)辐射
13.3.6 地表感热通量
13.3.7 地表潜热通量
13.4 大气层顶部净辐射通量
13.4.1 大气层顶部的净太阳辐射
13.4.2 大气层顶部的净热辐射
13.5 Hadley环流和纬向环流的辐射强迫
13.6 季风的生命周期
原著参考文献
第14章 干静力稳定度和湿静力稳定度
14.1 引言
14.2 一些常用的定义
14.3 干静力能和湿静力能
14.3.1 干静力能
14.3.2 湿静力能
14.4 干静力稳定度和湿静力稳定度方程
14.4.1 干静力稳定度方程
14.4.2 湿静力稳定度方程
14.5 信风逆温的观测事实
原著参考文献
第15章 飓风的观测
15.1 引言
15.2 常规观测
飓风内核观测
15.3 印度洋海域的热带气旋
原著参考文献
第16章 飓风的生成、路径和强度
16.1 引言
16.2 飓风的生成
16.2.1 水平切变不稳定
16.2.2 位涡守恒
16.2.3 非绝热效应
16.2.4 飓风中PV方程各项的量级
16.3 飓风的路径
16.3.1 效应
16.3.2 藤原效应
16.3.3 热带气旋的变性
16.4 飓风的强度
16.4.1 角动量原理
16.4.2 局地柱坐标系
16.4.3 力矩
16.4.4 飓风中的角动量场是什么样的
16.4.5 云力矩
16.4.6 表面摩擦力矩
16.4.7 什么是角动量常数廓线
16.4.8 气压力矩
16.4.9 内强迫与外强迫
16.4.10 涡旋热塔
16.4.11 涡旋Rossby波
附录1 切变涡度到曲率涡度的转换
原著参考文献
第17章 飓风模式与预报
17.1 引言
17.2 轴对称飓风模式
17.3 主流业务模式
17.4 大西洋飓风的多模式超级集合
17.5 太平洋台风的多模式超级集合
17.6 大西洋飓风的中尺度模式集合预报及中尺度模式与大尺度模式组合预报
原著参考文献
第18章 热带海风与日变化
18.1 引言
18.2 海风模式
18.3 关于日变化的一些观测事实
18.4 季风区的日变化
18.4.1 印度降水的日变化
18.4.2 喜马拉雅山麓与青藏高原东部的日变化转换
18.4.3 Arritt列线图
18.4.4 季风尺度的日变化
原著参考文献
第19章 热带飑线和中尺度对流系统
19.1 引言
19.2 西非飑线
19.2.1 飑线——“非洲波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2 位于两支东风急流之间的飑线
19.2.3 其他飑线模型
19.2.4 飑线和非飑线系统
19.3 中尺度对流系统
19.4 对流组织化
原著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