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新化学污染物风险评估与环境安全控制(精)
ISBN:9787122460660
作者:编者:刘征涛|责编:刘兴春//刘婧
定价:¥298.0
出版社:化学工业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精装
页数:486页
商品详情
目录

第1章  新化学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估概述
  1.1  环境新污染物毒性风险
    1.1.1  污染物毒性特征
    1.1.2  主要毒性作用类型
    1.1.3  环境健康毒性症状
  1.2  环境污染风险评估发展
    1.2.1  环境污染与健康
    1.2.2  污染风险管理发展
  1.3  环境生态毒理学基础
    1.3.1  环境与生态污染概念
    1.3.2  环境生态毒理学基础
  1.4  毒性动力学机制
    1.4.1  污染物毒性作用过程
    1.4.2  污染物与生物靶分子作用
    1.4.3  毒性剂量-效应关系
    1.4.4  受体-配体毒性作用
    1.4.5  自由基毒性作用
  1.5  生物标志物与联合毒性
    1.5.1  生物标志物与毒性
    1.5.2  污染物联合毒性作用
    1.5.3  联合毒性作用评价
第2章  新污染物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方法
  2.1  生态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2.1.1  国内外生态环境风险评估
    2.1.2  污染物风险评估过程步骤
  2.2  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估指标
    2.2.1  环境生态毒理学指标筛选原则
    2.2.2  污染物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指标框架
  2.3  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估过程方法
    2.3.1  环境危害性识别
    2.3.2  毒性剂量-效应分析
    2.3.3  环境暴露评价
    2.3.4  环境风险表征
  2.4  污染物风险不确定性
    2.4.1  生态风险不确定性分析
    2.4.2  风险不确定性识别分类
    2.4.3  不确定性评估
第3章  主要新污染物特性影响
  3.1  新污染物特性
  3.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3.2.1  主要污染物类型
    3.2.2  环境行为特征
    3.2.3  污染与健康影响
  3.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3.3.1  基本作用机制
    3.3.2  主要类型
    3.3.3  风险毒性识别方法
  3.4  微塑料、纳米聚合物类及其他污染物
    3.4.1  微塑料污染物
    3.4.2  纳米聚合物类污染物
    3.4.3  重金属类污染物
    3.4.4  消毒副产物类污染物
第4章  环境健康毒性及试验
  4.1  环境污染健康效应评价
  4.2  健康免疫毒性
    4.2.1  健康免疫效应
    4.2.2  免疫毒性试验
  4.3  行为神经毒性
    4.3.1  行为毒性效应
    4.3.2  行为神经试验
  4.4  环境遗传毒性
    4.4.1  遗传毒性识别
    4.4.2  化学诱变机制
    4.4.3  遗传物质损伤修复
    4.4.4  环境毒理学组学毒性
  4.5  急性毒性试验
    4.5.1  试验过程
    4.5.2  毒性表述
  4.6  亚急性毒性试验
  4.7  慢性毒性试验
第5章  化学物质风险监管技术
  5.1  化学物质风险监管
    5.1.1  化学物质环境监管现状
    5.1.2  化学物质生态安全阈值
    5.1.3  化学监管环境安全基准
  5.2  化学污染物优先控制筛选
    5.2.1  筛选技术方法
    5.2.2  筛选技术路线
    5.2.3  筛选步骤及参数来源
    5.2.4  污染物筛选关键技术
  5.3  化学物质风险监管评审
    5.3.1  资料申报评审
    5.3.2  风险监管评审程序
    5.3.3  风险监管评审规范
第6章  新污染物水质基准技术
  6.1  水生生物安全基准技术
    6.1.1  水生生物基准制定流程
    6.1.2  化学物质基准制定数据要求
    6.1.3  流域水生生物基准值推导技术
  6.2  水生态学完整性基准方法
    6.2.1  流域水生态学基准制定流程
    6.2.2  基准制定关键技术
    6.2.3  水生态营养物基准推导
  6.3  底泥沉积物安全基准技术
    6.3.1  基准制定流程
    6.3.2  流域沉积物基准技术
  6.4  保护人体健康水质基准技术
    6.4.1  人体健康水质基准技术流程
    6.4.2  人体健康水质基准制定
    6.4.3  人体健康水质基准阈值
  6.5  水质基准与标准转化
    6.5.1  水质基准向标准转化方法
    6.5.2  经济技术评估
    6.5.3  基准向标准转化应用
第7章  典型新污染物基准及风险评估应用
  7.1  水生态环境中典型新污染物
  7.2  新污染物风险特性
  7.3  毒性效应风险评估方法
    7.3.1  风险危害商值法
    7.3.2  潜在影响比例法
    7.3.3  联合概率曲线法
  7.4  PPCPs类物质水质基准与风险评估
    7.4.1  水生态物种毒性试验
    7.4.2  佳乐麝香水质基准及风险评估
    7.4.3  吐纳麝香水质基准及风险评估
    7.4.4  三氯卡班水质基准及风险评估
  7.5  有机磷酸酯类物质水质基准及风险评估
    7.5.1  磷酸三苯酯基准及风险评估
    7.5.2  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基准及风险评估
    7.5.3  有机磷酸酯TCIPP与TCEP健康水质基准及风险
第8章  污染物土壤生态安全阈值技术
  8.1  土壤生态风险安全阈值研究进展
  8.2  土壤生态毒性风险诊断
  8.3  土壤生态安全阈值方法
    8.3.1  生态安全阈值制定技术流程
    8.3.2  生态安全阈值制定
  8.4  典型重金属土壤生态安全阈值推导
    8.4.1  土壤污染物生态毒性识别
    8.4.2  土壤生态安全阈值研发
    8.4.3  污染物对植物生态毒理效应
    8.4.4  污染物对动物生态毒理效应
    8.4.5  园区土壤重金属生态安全阈值
第9章  机动车污染物大气排放与风险控制
  9.1  机动车污染物大气排放现状
    9.1.1  机动车排放污染物
    9.1.2  污染物排放环境影响
  9.2  汽油车污染物风险控制技术
    9.2.1  发动机净化技术
    9.2.2  后处理技术
    9.2.3  燃油蒸发控制技术
  9.3  柴油车污染物风险控制技术
    9.3.1  污染物排放控制状况
    9.3.2  净化技术
    9.3.3  污染后处理技术
  9.4  机动车污染物监管检测技术
    9.4.1  污染物排放管理
    9.4.2  污染物排放检测
    9.4.3  排放控制车载诊断技术
  9.5  机动车污染物环境风险管理对策
    9.5.1  发动机节能减碳技术
    9.5.2  动力总成优化对策
    9.5.3  整车节能减排
第10章  典型新污染物生态安全阈值应用
  10.1  多溴联苯醚、全氟化合物生态风险
    10.1.1  生态安全阈值
    10.1.2  全氟类生态风险特征
    10.1.3  多溴联苯醚类风险特征
  10.2  典型PFCs环境安全阈值浓度(PNEC)
    10.2.1  全氟辛烷磺酸(PFOS)
    10.2.2  全氟辛酸及其盐类(PFOA)
  10.3  典型PBDEs环境安全阈值浓度(PNEC)
    10.3.1  四溴联苯醚环境阈值浓度
    10.3.2  五溴联苯醚环境阈值浓度
    10.3.3  八溴联苯醚环境阈值浓度
    10.3.4  十溴联苯醚环境阈值浓度
  10.4  典型污染物的健康安全阈值浓度
    10.4.1  推荐PFCs物质的健康安全阈值
    10.4.2  推荐PBDEs物质健康安全阈值
第11章  新污染物风险管控对策讨论
  11.1  新化学污染物生态风险控制对策
  11.2  新化学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措施
    11.2.1  全氟化合物的环境风险管控
    11.2.2  多溴联苯醚的环境风险管控
    11.2.3  我国典型新污染物生态风险控制
  11.3  污染应急环境监控能力建设
    11.3.1  生态环境污染应急响应范畴
    11.3.2  环境生物安全应急管理对策
    11.3.3  环境污染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11.4  我国新污染物环境质量基准标准研制探讨
    11.4.1  新污染物环境质量基准/标准构建
    11.4.2  环境污染物基准/标准技术方法
    11.4.3  优先开展基准标准相关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