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的关键概念及其在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2 “周围的视野窄了些。故事感觉不同了”:识解和第二语言学习
引言
注意与凸显
视角
构成
范畴化
迁移之外:影响L2识解模式习得的其他认知过程
显性教学在学习L2识解模式中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3 范畴之外:作为辐射范畴的词语、语素、“语法规则”、语音特点以及语调模式
引言
作为辐射范畴的单个的词和语素
作为辐射范畴的语法规则
作为辐射范畴的语音特征
作为辐射范畴的语调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4 剩女与猫的背后:百科知识与第二语言学习
引言
什么是“百科知识”?
百科知识和框架语义学
理想化认知模型
百科知识的连续统
应教授百科知识的哪些方面?
如何教授百科知识?
结语
参考文献
5 “眉头”和“辣妈”:隐喻和第二语言学习
引言
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和语言隐喻:跨语言的变化与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隐喻的其他方面及其对语言学习和教学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6 “在地下室能找到简·奥斯汀”……你能吗?转喻与第二语言学习
引言
概念和语言转喻
转喻和隐喻之间的关系
转喻的功能
转喻可能给第二语言学习者带来哪些挑战?
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对转喻的理解和运用
如何帮助语言学习者处理转喻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7 蜜蜂、猕猴和人类有何共通之处?具身认知、手势和第二语言学习
引言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中的具身隐喻
具身认知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具身认知与手势
手势使用的跨语言差异
习得二语的时候人们会改变他们的手势模式吗?
学习者听到目标语言时从看到的手势中可以获得什么?
学习者在用目标语言工作时如何从使用手势中受益?
结语
参考文献
8 “耀眼的西装”和“浓烈的奶酪”:语言理据和第二语言学习
引言
可解释的形式—形式关联
可解释的形式—意义关联
可解释的意义—意义关联
课堂语言理据教学的局限
结语
参考文献
9 “奥斯卡送给威尼斯一头大象”:构式语法与二语习得
引言
Goldberg(1995)的构式语法
构式之间的关系
构式的显性学习:Goldberg理论的课堂应用
隐性学习构式:Tomasello基于使用的一语习得观及其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10 结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