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T-34坦克实战
ISBN:9787513948975
作者:作者:(俄罗斯)阿尔乔姆·德拉布金//奥列格·舍列梅|责编:唐睿|译者:张一鸣
定价:¥79.8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210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伙计们,让我们成为坦克手!”
第二章  “跟T-34作对的德国坦克就是垃圾”
第三章  “他们打不穿我们的前装甲”
第四章  “现在我知道了,你是一个真正的坦克兵”
第五章  “我的坦克成为另一个牺牲者”
第六章  “火光照得战场如白昼一般明亮”
第七章  “炮塔被一发炮弹打中,坦克里浓烟滚滚”
第八章  “我们的坦克是最好的”
第九章  “只有比较幸运、聪明且狡猾的车组才能活下来”
第十章    “你们要是不去,就会被枪毙”
第十一章  “只要你的部队还在,你就得跟他们在一起!”
第十二章  “你一旦停下,就完了!”

精彩页/试读片段

    第一章
    “伙计们,让我们成为坦克手!”
    阿尔乔姆·德拉布金和格里戈里·佩尔纳夫斯基
    我曾经认为“中尉”,
    听起来像“让我们尽情狂欢吧!”
    如今为了了解地形,
    他走在碎石路上。
    战争全然不是烟火,
    而只是艰辛劳作……
    ——米哈伊尔·库利奇茨基
    20世纪30年代,军人在苏联非常受欢迎。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几个。首先,红军指战员象征着相对年轻的苏联国家的力量,而这个国家在短短几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饱受战争摧残的贫穷农业国,转变为一个似乎可以自卫的工业巨人。其次,军人是苏联收入最高的人群之一。比如航空学校的教官月薪高达700卢布(当时一条白面包的售价为1.7卢布,一公斤优质牛肉为12卢布),并享有其他特权(可领取制服,食堂就餐和公共交通免费,还能选择宿舍或领取租房补贴)。相比之下,苏联全国在30年代末才取消食品票证配给制。想要穿一件像样的衣服也很困难,比如在冬天,人们穿着由革命前的旧衣服改制而成的服装;在夏天,人们则穿着旧的红军军装或简单的帆布裤子和粗帆布鞋四处闲逛。城市中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一栋革命前属于上层阶级的旧公寓里往往住着多达50户人家,而新的居所还没有建起来。
    此外,服兵役为离开农村环境的人提供了提高教育水平和学习专业技能的机会。坦克车长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布尔采夫中尉回忆道:“我们每个人都梦想在军队中服役。我记得男人们服役三年回来后,就像完全变了个人。他们离开时只是淳朴的乡村男孩,回来时却成为受过教育、有修养和学识的人,衣着甚好,穿着军便装、裤子和长筒靴,身体强健。服完兵役后,一个人会操作机器,能够带领他人工作。当一名军人从军队归来时,整个村庄的人都会聚集起来欢迎他。一个家庭会为这名军人在军队中的经历,以及他所成为的人感到骄傲。”
    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红军不可战胜的宣传很容易让人们接受。人们真诚地相信红军将“以很小的流血牺牲,在敌人的土地上”击败敌人。即将到来的战争——机械化战争也创造了新的宣传形象。如果说在20世纪20年代,每个学生都把自己想象成手持马刀、纵马冲锋的骑兵;那么在30年代,这种浪漫形象完全被坐在高速单翼机里的歼击机飞行员和驾驶强大战车的坦克手取代了。在将来不可避免的战争中驾驶歼击机或用坦克的大炮攻击敌人,成为成千上万苏联少年的梦想。“伙计们,让我们成为坦克手!这多么光荣!”排长尼古拉·雅科夫列维奇·热列兹诺夫回忆道:“你的车辆行驶着,整个国家就在你身下!而你正骑在一匹‘铁马’上!”
    飞行员和坦克手甚至在外表上就能与绝大部分军人区分开来。飞行员身着蓝色制服,而坦克手身着钢灰色制服,因此他们即使在乡村街道上漫步也不会不引人注目。他们佩戴在身上的勋章数量也不同寻常——这在当时非常罕见——因为坦克手和飞行员经常参与苏联公开或秘密实施的“小型战争”。
    飞行员和坦克手在电影里也非常光鲜亮眼,如《炎热的日子》《假如战争在明天》《歼击机》《第五大队》等。尼古拉·克留奇科夫和尼古拉·西蒙诺夫等苏联电影的大明星,在电影中塑造了苏联坦克手和飞行员的浪漫形象。然而,1941年6月22日爆发的战争与电影描绘的情形完全不同。
    在战争最初几个月,红军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坦克兵是首当其冲受到纳粹战争机器打击的人群之一。教导连学员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萨夫金回忆了他于1941年6月23日指挥T - 34在拉杰霍夫进行的第一场战斗:“我们的坦克向德军炮兵发起攻击。德国人用重炮、半自动高射炮和迫击炮进行了还击。几辆坦克被击毁。各种口径的炮弹像锤子一样砸在我们坦克的装甲上,但我通过观察口,看不到任何火炮。最后,我看到一架被击落的Po - 2飞机旁边有炮口发出火光,因此发现了隐藏在伪装网下的火炮。我向它发射了一枚杀伤榴弹。炮弹的落点距离火炮很近,火炮所在位置的泥浆像喷泉一样直冲云霄。”
    红军最高统帅部试图组织机械化军和坦克师进行反击,但这些行动只取得了非常有限的战术胜利。T - 26坦克车长谢苗·瓦西里耶维奇·马特维耶夫中士回忆道:“红军在战前就开始效仿德国装甲军的模式,组建机械化军。但我认为我们没有一个机械化军齐装满员。我所在的军(实际员额)只有不到编制员额的一半。我们只有一点零碎的装备。我的坦克营事实上还不如一个连。我们根本没有卡车或拖拉机。军队是一个庞大的有机体,德国人的军队已经完成建立并开始运行(而且我认为运行是良好的),我们的军队才刚开始建立。因此,我们不应该为他们当时比我们强大感到羞愧。他们比我们强大得多。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在战争的第一年经常打败我们。”P3-5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