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难得本色任天然
ISBN:9787108051868
作者:编者:米鹤都|责编:唐明星|口述:孔丹
定价:¥68.0
出版社:三联书店
版次:第1版
印次:第3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220页
商品详情
目录

来自安源的学徒
世家才女
浪子回头
成长的环境
“四六八学潮”
年轻的共产党员
风起于青萍之末
批斗校长老师
被动成立红卫兵
“西纠”及其通令
“西纠”的活动
母亲与“西纠”
“西纠”祸及父母
囹圄生活
《解放全人类》报
陕北的“受苦人”
穷旅游
窑洞里的日子
我看上山下乡
回到北京
今天看“文革”
跨越本科
为劲夫同志做秘书
清理“三种人”
走进光大
光大16年
访日之旅
转进中信和更名改制
中信银行上市
不知明年今夕是何人
“兄弟俩央企”
完美收官
“论定”何须待“盖棺”

精彩页/试读片段

    来自安源的学徒
    我的祖籍是江西省萍乡市安源的张家湾村,也就是毛主席搞“秋收暴动”的策源地。我的祖父叫陈包春,是个农民,但家里没有什么土地。他小时候上过私塾,后来就到南货店和药店当学徒,算是个沾点边儿的小工商业者吧。我父亲小时候聪明伶俐,也在私塾读书,而且学得很好,但后来因为家境不好还是辍学了。他也当过很多行当的学徒,如药店伙计、挑剃头担子的学徒等,都是为了生计。我父亲就在这么一个勉强温饱的家境长大。
    前两年我回了趟老家,实地看了以后真有一些触动。我在想,父亲怎么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最后成了做官儿的呢?回来后,我又把父亲的传记拿出来看。原来,他参加革命,最早是有个表哥把他带到了安源煤矿。在那里,他看到了煤矿工人的悲惨境遇,十分同情。那时,中国的工人运动已经开始发展起来了,他也接触到了那些早期的共产党人和青年团员,逐渐就被卷进去了。对于他为什么参加革命,我也曾问过他本人。他说,那时安源有学生的进步组织,有团的组织,他们启发我、吸引我,觉得我这个人还不错,思想进步,就吸收我参加了青年团。后来又让我到萍乡中学去工作。我上萍乡中学还是组织帮了忙的。当时进中学还要考英语,我怎么会英语呢?于是组织上派人给我打pass,传过来一个纸条让我抄。这样,我才上了萍乡中学。
    我姓孔,但我家和孔夫子的孔家一点关系也没有。我父亲原名陈开远,上萍乡中学后,他就改叫陈铁铮了。因为当时组织上除了找人帮他考英语外,还用了别人的一个证件。在做假证件的时候,他们发现繁体的“鐵錚”两个字笔画特别多,用笔画多的字就可以掩盖住证件上原来名字的痕迹,所以就叫我父亲改名叫陈鐵錚了。再后来,我父亲做地下工作时又曾化名叫陈坤元,大家都叫他坤元。江西、湖南一带的发音,“坤元”音似孔原,就这么叫成“孔原”了。
    大革命时期,我觉得多数人都不是那种主观意识很强,经过充分学习研究,形成对理论的理解,以至在一定信仰基础上去选择的道路。而是被某一种新思想吸引了,当一个社会潮流涌过来,它的张力强大到足以把很多人卷进去。我用“卷进去”这个词来形容,是因为那个时候学校里有进步组织,有共产党、青年团,还有外围组织,是组织吸收了像我父亲这样的青年。我觉得我父亲当时似乎没有进行很自觉的选择,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做任何真正深入的思考,包括对共产主义的理解等等都还谈不上,而是革命的潮流把他卷了进去,这与今天青年人的选择是很不一样的。我还记得我18岁入党时,父亲曾说:“说起来,我那时入党还没有你孔丹水平高啊。我不像你们读了很多书,对党有理论上的了解。我当时就是参加学生运动,后来做了审判土豪劣绅的法庭庭长。”
    五四运动后,在中国兴起了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青年学生是积极响应的。我父亲看起来也文质彬彬,好多人说他戴个金丝边的眼镜,就像日本的西园寺公一,有点知识分子的味道。其实他当时就是个连初中还没毕业的小知识分子,和陈云同志的学历有点相似。党内很多人都说陈云是大知识分子、革命理论家,可陈云同志填写学历时,文化程度一栏就填“小学”。当年的共产党人大多就是这样的一点儿文化程度,却使他们很容易接受了当时的新思潮,以至在革命大潮来临时被卷进去。
    20世纪20年代初期,安源的产业工人已经相对很集中了,安源煤矿和株萍铁路有一万多工人,再加上几千失业工人,是当时中国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之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人就来到安源了解情况,李立三留下来组织工人、发展党员。那个时期安源的共产党员可能占了全国的一半甚至更多,可以想象当年那个地方共产党的力量有多大。当地工人运动轰轰烈烈,影响很大,形成了一股社会浪潮。1922年5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从此开始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后来,路矿主和工人的利益冲突引发了安源工人大罢工。那次罢工由李立三、刘少奇等人领导,在党史上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有组织、有策略,取得了很大成功,因此经常被人们传颂。可以对比的就是“二七大罢工”,那次损失就惨重了。
    到了1925年9月,安源的工人俱乐部被武力解散。一部分工人就南下广东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在第四军的叶挺独立团中,萍乡路矿工人就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二。所以,叶挺独立团在北伐中特别能打仗,战功赫赫。还有一些工人,这时回到了农村。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这些萍乡路矿工人也有相当一批参加了暴动,是起义部队的主力之一。
    我父亲当时也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以后,他转到苏联的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那次才系统地接受了关于共产党理论的训练。他回国后,当过中共江苏省委的组织部长,接着做了两年中共中央组织局的组织部长。后来他又到上海,做了中共中央的北方代表,曾在这个很重要的位置上工作过一段时间。
    1930年代他做中共中央的北方代表时,不过也就是二十五六岁,柯庆施还是他的下级。我有时都很难想象,他年纪轻轻,却曾经在党内执掌这么大的权力,所以人们说孔原是年轻的老资格。
    P1-4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