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甲午战争中的北洋舰队
ISBN:9787205114510
作者:作者:朱小平|责编:王增
定价:¥58.0
出版社:辽宁人民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315页
商品详情
目录

代序
千古一憾:未曾打赢的战争
百年叩问
  从北洋海军建军谈起
  北洋舰队未曾惨败黄海
  是北洋海军素质差吗
  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的阵形和指挥策略
  煤,煤,煤!——甲午大东沟海战失利原因之一
  致命实心弹——甲午大东沟海战失利原因之二
观古鉴今
  性命攸关的制海权与被挪用的海军军费
  北洋海军衙门与醇亲王
  张佩纶:北洋海军的幕后智囊
  李鸿章与《马关条约》的背后北洋舰队铁锚归国记
  琉球事件始末
  甲午殉国之留美幼童
  甲午海战中牺牲的外籍雇员
人物春秋
  邓世昌其人及“致远”号沉舰原因
  丁汝昌的结局
  “既生瑜,何生亮”——刘步蟾与林泰曾
  北洋海军将士殉国录
  “像蜀锦一样绚烂”——北洋海军陆战队
  英雄水兵王国成
  甲午战争中的黎元洪与段祺瑞
  李秉衡其人
这不是梦——代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精彩页/试读片段

    千古一憾:未曾打赢的战争
    英阿马岛之战偃旗息鼓已40多年,虽然号称是电子对抗的海空立体化海战,前期的海战规模与中途岛大海战等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但是却引起了全世界大国海军的重视:一枚造价并不昂贵的“飞鱼”导弹,瞬间击沉耗费巨资、配备当时先进军事前沿科技装备的英国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这掀起了一场海军作战思维的革命,即大型水面战舰究竟是否应该退出今后的海战作战序列?
    这实在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疑问,但从此以后再未曾发生过类似的海战。
    神游于艨艟齐发、导弹飞射的马岛之战流光瞬影时,不由想起当年北洋舰队楼船铁锁、灰飞烟灭那一幕幕令人感慨的历史陈迹,常常会把这场战争与百年前的中日甲午之战相提并论。
    历史常常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尽管英阿马岛之战是一场现代化、立体化的电子对抗战争,但它仍极似甲午战争——本是一场应该打赢却打败了的战争(指中国与阿根廷一方)。
    中日黄海大战双方优势并非特别悬殊,日本海军优于北洋海军,但北洋海军亦有它的优势。
    英国于1982年4月横跨1。3万公里远征马尔维纳斯岛,对手阿根廷拥有南美最强大的军事实力,双方在武器质量上基本力均势等,都没有绝对优势可言。当时,世界舆论认为英国取胜希望在“百分之一以下”,必将重蹈1905年俄国以波罗的海舰队为主体的第二舰队为解救被围旅顺口之陆军,远渡重洋征讨日本、在对马海峡被日本联合舰队所败全军覆灭的旧辙。其实日本发动甲午之战又何尝不是如此,以客犯主,倾巢跋涉去攻击一个严阵以待的大陆国家。如同二战时日本发动的珍珠港之战一样,完全是一种孤注一掷的冒险。即便是甲午黄海海战,日本也并未达到目的,外国评论指出日本并未实现“聚歼北洋舰队于黄海”的作战目标,也未阻止或破坏北洋海军护送清朝陆军登陆朝鲜的既定军事行动;日本联合舰队也受到北洋舰队重创,且首先撤出战场。北洋海军是在刘公岛最终覆灭的。
    英阿马岛之战与中日甲午海战一样,初始双方互有攻守,阿根廷“圣菲”号潜艇和“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被击沉后,阿空军动用“飞鱼”导弹相继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和“考文垂”“大西洋运送者”号驱逐舰。阿根廷没有赢得海、空战的最后胜利,是因为和北洋舰队遭到了同样弹尽的命运——法国禁运使英军心胆丧的“飞鱼”导弹,欧洲共同体联合进行武器封锁……当时权威军事评论家预料:如果阿军有足够的“飞鱼”,英军旗舰“无敌”号航空母舰及其他运兵船必将葬身海底。
    最后的决战也极似刘公岛之战——海军配合陆军登岛作战,覆灭的命运相同——没有任何支援的孤军全军覆灭,结局也惊人的相似——以投降(阿根廷)和兵变瓦解(刘公岛北洋舰队)而结束了战争。
    本来打不赢的战争却打赢了,为什么?
    首先,全国总动员,兵精粮足无后顾之忧,甲午之战时的日本是这样,马岛之战时的英国也是这样。
    日本当时起用了血气方刚、精通海战的青年将校,英国也起用了青年海军将领伍德沃德少将为特遣舰队司令。而当时中国和后来的阿根廷根本不屑起用青年将校,如北洋海军最高统帅李鸿章和实际指挥官丁汝昌根本不习海战,倘若甲午之战起用刘步蟾,结局也许会另当别论了。
    当时的中国和后来的阿根廷根本没认真秣马厉兵,而都是寄希望于调停——中国寄希望于列强,阿根廷寄希望于美国,结果都吃了军备不修、惨遭偷袭的大亏。而恰恰是阿根廷依赖的盟国“老大哥”美国将情报提供给英国。
    日本和英国都是采用“委托式指挥法”——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中国和阿根廷都是事事请示,贻误战机。
    P1-4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