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孕育《动物化的后现代》的“姐姐”(东浩纪)
序言
01 “御宅”的精神病理
02 “御宅”来信
03 日本之外战斗美少女的情况
04 亨利·达格的奇妙王国
05 战斗美少女的谱系
06 菲勒斯少女的生成
后记
文库版后记
年表
作品译名对照表
01 “御宅”的精神病理
谁是“御宅”?
从本书主题出发,就无法避免探讨“御宅”本身。既然他们是消费“战斗美少女”的最大共同体,那就别无他法。御宅平时会想些什么?他们追求什么?如何追求?什么又是“御宅的精神病理”呢?这难道不是个“伪命题”?且慢,答案不是呼之欲出了吗?
所谓的“御宅”,是指一群不成熟的人,他们攥着动画、怪兽等幼稚的过渡客体*,即使长大了也不肯放手。他们只是为了避免接触现实后受到伤害,而逃往虚构的世界。他们畏惧成熟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性关系,只会对虚构产生情欲。用精神医学的话来说,就是“分裂气质”。以上列举了我能想到的有关御宅的刻板印象。不过,刻板印象并不一定都是错的。问题在于,刻板印象“就算是对的,也没什么意义”。或许,这类解释完全忽视了御宅这个共同体的有趣特征。
御宅这个奇妙而又独特的共同体,是现代媒体环境与日本人的青春期心性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且,据我所知,“御宅共同体”至今尚未得到充分的考察。本章中,我将站在精神科医生的立场上——有时也会脱离这个立场——试着探讨一下“御宅的精神病理”。
当然,我说“御宅的精神病理”,并不是说身为御宅本身就是一种病理现象。这是个临时称谓,用来假定某个群体所共有的特殊心性,就如同“青春期的精神病理”或“女高中生的精神病理”这类表现一样。这也是为了避免使用“心理”“心理结构”等说法的权宜之计。我知道这有些难懂,换个更严谨的说法,这里所说的“精神病理”,是指“在主体之间起中介作用的事物”的意向性。也就是说,问题在于“媒体”。
我不会将御宅本身仅仅视为一种病态,相反也不会自称“御宅”(御宅不会以“御宅”自称)。我将在此基础上言说“御宅的精神病理”。这涉及另一个同等重要的问题,即御宅这个共同体是如何适应社会的?或者,有没有什么烦恼?
首先,我必须提一下言说御宅的独特困难。或许,“御宅文化”尚处于未成熟阶段(可期待其“成熟”)。正因为它尚处于生成过程中,以超越性视角加以探讨就会遭遇原理上的困难。因此,言说御宅的方法极其有限。是将自己定义为御宅,并采取彻底内在的,即不加批判的言说策略(这是冈田斗司夫的立场),还是将自己悬置起来,以厌恶和排斥的逻辑与之对抗?这两种态度看似形成对照,实则都是不同形式的自恋,而且通常只是表达对御宅的爱而已。首先要知道的是,我们言说御宅时,目前只有这两种手段可选。
我的目标是第三种途径,就是成为“‘御宅’的御宅”。换言之,就是成为喜爱御宅文化本身的御宅。这或许接近冈田所标榜的立场,但他定义自己是特摄* - 模型御宅。我勉强算是特摄 - 怪兽迷,过去喜欢哥斯拉,现在却完全提不起兴趣(不是因为我长大了,而是因为哥斯拉倒退了)。很多美少女动画,我现在一点都不觉得“萌”。没有漫画,我或许活不下去,但我讨厌动画系作品的画风和对白,所以几乎不看。对我来说,就连宫崎骏动画,都已濒临我对“动画绘”*的容忍极限。尽管如此,我还是无法将视线从御宅的言行中移开。不知是幸还是不幸,研究生毕业后,我就置身于一个身边必有几名资深御宅的环境。仅从旁观者视角来看,他们的言行饶富趣味。能直接观察他们,我感到很开心,但不可否认,有时也会对他们的言行感到困惑。身为社会人士,他们的言行怎么看都不够成熟。不过大体上,我认为自己能和他们保持友好关系。没错,这里的“他们”当然都是精神科医生,据我所知,很少有哪个职业的御宅占比会像精神科医生这么高。1997 年《新世纪福音战士》热潮兴起之际,在我知道的一家医疗机构中,人们正如火如荼地讨论《新世纪福音战士》。题外话就不细说了。
那么,我自己到底持有怎样的立场呢?现在,我还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本来,精神分析就是以自我分析的不可能性为前提(这就是“教育分析”的必要性之所在)。我打算就此停下毫无意义的自问自答,来谈谈自己身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所看到的那个独特的共同体景观。
P1-4构的自己,而且把它当成一个“梗”来玩,就连讨人厌的事情都可以当成“梗”!当然,必须在合法范围内。
有一次,我参加某个网上动画相关论坛的线下聚会,和十几名男性御宅成群结队,走在新宿街头。那时,我们碰巧经过歌舞伎町,一名风俗店的皮条客走到跟前,说:“店里有可爱的姑娘哦!”我们中有个常客回了一句:“我觉得还是水兵月更可爱!”皮条客就乖乖离去了。见此情此景,大家都乐开了花。
“一般人谁会迷到这种地步!”这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声音,触及了我们敏感的神经。我们会回应这种声音,然后继续我行我素,就这样循环往复。
据我所知,御宅实际的性生活即使说不上非常健全,至少也是很普通的。也就是说,御宅的性欲健全而平庸,看不出和常人有什么差异。宅男宅女之间交往的情况也不算罕见。男性到了能挣钱的年纪,就会有相应的社会地位,自然而然就会和普通女性结婚。我不太清楚,是否真的像大塚英志老师所说的那样,御宅的异性朋友比一般人多,但我认为,至少御宅和性倒错之间一般没有任何关系。
比如,即使同人志中有性倒错方面的内容,也只是“以御宅的立场为预设”,或许可以说,这只不过是为了以御宅的身份去欣赏作品和角色,而将一般人认为的性倒错类型用作雏形。不过,也有一部分参加同人展的人是“以变态的立场为预设”,必须区别对待。以极少数人的行为来理解御宅整体,显然会带来诸多麻烦。
如果女性有御宅那样的嗜好,即“女御宅”,那她们一般是很受欢迎的。结婚后发现妻子是御宅的话,别提有多令人羡慕了。西村知美之所以在御宅中受欢迎,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她很可爱,但如果去掉她本身非常宅这个条件,能拥有如此高的受欢迎度是很难想象的。在以创作者身份活跃的人里面,也有很多御宅伴侣。冈田斗司夫的妻子是GAINAX的职员,宅度也很高。另外,有名的例子还有唐泽俊一和唐泽景子夫妇、以怪兽画出名的开田夫妇、赤井孝美(《美少女梦工厂》系列的导演)和樋口纪美子(漫画家)等。不过,宅男宅女亲缘性高也是自然的事情。
不过今后,仅仅做一名御宅已不再能称得上理想,今后更重要的是“学会角色扮演,并钻研其中门道”。
想必您也知道,近年来,角色扮演的需求日益扩大,看看《JAMARU》等动画、游戏领域的投稿杂志就会发现,以前都是“希望能和喜欢某某角色的同好交个笔友”,最近却出现了非常多征集角色扮演同好的投稿,比如“一起来扮演某某角色吧!”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动画系角色扮演风俗在一些地方很是流行。比如:圣 COSPLAY 学园、 COSman、WEDDING BELL。圣 COSPLAY 学园被称为“涩谷之最”,已经相当有名。在来店者中,似乎也有只想和女孩聊完天就回家的顾客。大概是注意到了这一点,后来开店的 COSman 甚至设置了“5000 日元仅聊天套餐”。
我自己大约去过四次圣 COSPLAY 学园。前阵子去的时候,我选了店里最长的“45 分钟套餐”,找到了中意的女孩,也只是聊聊天就回去了。要说亲密行为,最多只是临行前的一个美式拥抱。
若是一般男性,也许会感叹“去一次就花了一万,太亏了”,但我觉得这钱花得值。在那家店里,像我这样的顾客反而是很“普通”的。
能和角色扮演的可爱女孩(当然也具备动画、游戏方面的知识)聊天,光是这项服务就已经逐渐在市中心确立起市场。有些店似乎只要按一般顾客的要求角色扮演就行,但我每次在那家店聊天的女孩都是真正的御宅,这一点从对话中就可以推测出。“你最近玩过什么游戏没?”“《镭射风暴》,还有《电GO!》吧。”“我还是比较喜欢《镭射力量》呢。”《镭射力量》是《镭射风暴》的前身。我认为,这两款游戏只有太东迷或资深玩家才会知道。
御宅在现实中的女性身上追寻着怎样的理想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在了圣 COSPLAY 学园的“在籍女孩数据”之中。顺带一提,光看数据便可知,那家店的女孩子都是平胸,生意却很火爆。这很能说明问题吧!
就我个人的理想来说,还是希望对象会角色扮演桃子。如果有一天她真的能出角色扮演,陪我一起逛同人展,那就棒呆了。(顺便一提,投稿杂志上也经常见人说“募集女性同伴一起逛同人展”。)
现实中的女性,要是只有十岁出头,就完全不考虑了。我现在二十岁出头,二十五岁左右的女性就很理想,因为她们比十多岁那会儿“成熟”,又还比较年轻。(或许是因为我恰好处在喜欢年龄比自己稍大一些的女性的年纪。)
同理,爱看少女动画的粉丝也不会袭击现实中的少女。我想,这方面的感觉和一般人大差不差。
说到最近的热潮,没法不提正太。可以说,空前的正太热潮已经到来。有意思的是,以《四驱兄弟:疾速奔跑!》《YAT安心!宇宙旅行》《勇者王》为题材的一系列正太热潮,甚至将很多男性御宅也卷入其中。我自己也曾被男性御宅朋友带去涩谷的日本广播协会摄影棚公园,观看只有在那里才能看到的电影《YAT》。
另外,说到美少女系,我发现头身比也是逐年下降。在《美少女战士》爆红的1992年和1993年,除了头身比极低的《小红帽恰恰》之外,多数作品都是六头身及以上。但最近几年给人的印象是,相比于少女,御宅似乎更喜欢头身比偏低、保留着幼稚面容的女孩,看看《机动战舰》中的琉璃,或《秋叶原电脑组》中的主角就会知道。《玲音》中的同名主角也是如此,虽说是中学生,却长着一张非常幼态的脸。还有之前提到的绫波丽,喜欢其幼态版的御宅也不在少数。
第二性征发育前的孩子,都是作为儿童向动画角色描绘的,强调其清纯可爱的特征,因而成为萌的对象。反过来说,现实中的儿童本性中或多或少都有着残酷的一面,但往往都被过滤掉了。比如,大家都很难想象《四驱兄弟》中的小烈和小豪玩弄小虫子的模样吧。所以,正太控不一定连现实中的孩子都喜欢,能否将其当成性对象,就更要打上个大大的问号了。可以断言,现实中几乎没有哪个御宅少女会真的“想要拐走少年”。假如真有,那应该早就成为某种形式的社会问题了。即使是正太,对御宅来说也只是一个“萌”的符号罢了,不能简单地和现实画等号。
此外,近年来色情戏仿的倾向,基本是沿袭原剧情的故事,没有形成特别引人瞩目的热潮。不过,也有极少数的“异色之作”,这类作品与其说是面向一部分御宅受众,不如说只是面向部分特殊受众而创作的。
拥有众多粉丝的一部分兽人系,似乎是从萝莉系同人志衍生出的类型,据说近年来也波及正太系。简单来说,兽人系根植于这样的构想:如果为可爱的小孩装上猫耳和尾巴,会变得更可爱。萝莉本身是个经典门类,因此可以推测它在很久以前就有了,但据我所知,现有的少女动画角色的同人志很少包含兽人元素。我认为,这个门类多见于原创系,但我对原创系了解不多,不太清楚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
接下来,说到和这个相关的话题,就不能忽视《宝可梦》中的皮卡丘这个角色。前段时间,不还有女性因为搞皮卡丘的色情戏仿被抓进去了吗?皮卡丘可受欢迎了!甚至有人角色扮演皮卡丘。《美少女战士》方面,也有同人志描绘了“露娜 vs 亚提密斯”,也就是猫猫之间的交配。不过,这或许应该看成单纯的戏仿。
在我参加的一个网站中,有一名女性,她喜欢《新世纪福音战士》和《名侦探柯南》,特别喜欢《心跳回忆》。这样的女性很罕见。在网上聊天时,她发给我大量萝莉图。我对这些图像感到不适,但同时又十分惊讶她对此的痴迷。
她好像是因为我说自己喜欢桃子,所以才发给我看的,以为能得到共鸣,但我只是喜欢动画里的少女,不会对现实中的少女动心。她却一看到幼儿园小孩,好像会“想去抢”的样子。顺便一提,她似乎没参加过同人展,这或许可以算是徘徊在御宅边界上的一个例子吧?
我曾与这位青年御宅交换过几次意见,所以不能否认他的这些见解可能会微妙地和我相近。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忽视如下事实,即御宅的特征包括“对虚构的情欲”“作为虚构的倒错”“健全的性生活”,它们之间互不干涉。御宅的特性反映在性这个根源性的事物上,尤其是在面对其中的想象性成分时,体现得最为明显。他们可以说是主动活在解离之中。这凸显了战斗美少女与“解离,或者被媒介化的性”之间的生成关系。关于这个问题,我将在最后一章详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