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卷首语
一、技术科学领域的内涵
1.1 技术科学的思想渊源
1.1.1 培根的“自然哲学实践论”思想
1.1.2 德国技术知识体系思想
1.1.3 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
1.2 技术科学的内涵解析
1.2.1 技术科学是应用基础研究
1.2.2 技术科学具有不同于基础科学的基础性
1.2.3 技术科学具有基础性与应用性的双重属性
1.3 技术科学的特征
1.3.1 技术科学的学科属性特征
1.3.2 技术科学的功能特征
1.3.3 技术科学的学科知识结构特征
1.4 技术科学的国别差异
1.4.1 技术科学的国别演变比较
1.4.2 技术科学的国别科研产出比较
1.4.3 技术科学国别的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比较
二、技术科学的演变脉络
2.1 基于科学和实验的技术科学(1830—1925)
2.1.1 材料强度和结构研究
2.1.2 机器研究
2.1.3 热力学的建立
2.1.4 流体力学
2.2 基于产业的技术科学(1850—1925)
2.2.1 化学工业
2.2.2 电气工业
2.3 基于军事的技术科学(1900—1945)
2.3.1 化学武器研究
2.3.2 雷达和原子弹研究
2.4 基于技术域的技术科学(1945—2000)
2.4.1 核武器
2.4.2 空间竞赛
2.4.3 固态电子学
2.4.4 计算机和计算科学
2.4.5 材料科学:激光,超导和纳米技术
2.4.6 生物技术
2.5 基于工程技术多学科会聚融合的技术科学(2000—)
三、技术科学与科技强国建设
3.1 技术科学引领技术发展的功能
3.1.1 技术科学的引领共性功能
3.1.2 技术科学在形成战略科技力量的集聚功能
3.1.3 技术科学在突破“卡脖子”瓶颈的导航功能
3.2 技术科学促进自主创新的功能
3.2.1 技术科学的原始创新功能
3.2.2 技术科学的集成创新功能
3.2.3 技术科学的二次创新功能
3.2.4 技术科学的潜在创新功能
3.3 技术科学塑造战略思维的功能
3.3.1 造就总师思维
3.3.2 技术科学涵养战略规划论证范式
3.3.3 技术科学助推数据驱动的智库建设
3.4 技术科学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功能
3.4.1 四次工业革命的突破点都在技术科学
3.4.2 技术科学推动颠覆性技术发展
3.4.3 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在于技术科学
3.4.4 建设材料强国的根基在于技术科学
3.4.5 成为“基建狂魔”的底气在于技术科学
3.4.6 实现“双碳”目标的保障在于技术科学
3.4.7 承载“为国铸剑”使命的支柱在于技术科学
3.5 技术科学支撑工程教育的功能
3.5.1 技术科学支撑工程教育的关键作用
3.5.2 加强技术科学教育,培养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
四、技术科学强国战略对策
附录 技术科学的典型领域国别分析:力学
1 科研产出的数量与质量比较
2 科研开放和依赖程度比较
3 科研优势的比较
4 科研力量的比较
附表 力学领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