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横跨印度洋和南中国海的五百年
中国与西方:五百年的交流
鸦片战争
西方“对华政策”的争论:在对抗和商业外交之间
从以亚洲为中心的视角书写全球史
第2章 大明王朝的全球北京
明朝与中亚?中东贸易的起源
明朝之前的中国穆斯林社会网络
明朝与东南亚苏丹国的外交
明代中国东南转向的限度:越南和泰国
明朝与高丽朝鲜及室町时代日本
朝鲜和室町时代日本的中国思想文化
第3章 丝绸之路沿线波斯语中的中国形象
盖耶速丁关于中国边疆及作为帝国穆斯林中间人的记述
盖耶速丁前往北京前夕的使者互访
毛拉纳·优素福与明朝穆斯林行政人员的遗产
讲述“中国风”:盖耶速丁对于丝绸的观察
阿里·阿克巴尔论作为贸易中心的北京及中国的全球边界
明代中国:孤立主义国家还是边疆贸易的繁华中心?
一组作为诠释中国之全球边界视觉线索的中国物质文化
通往中国的东南亚门户中的瓷器
伊斯兰世界的瓷器革命与青花瓷在全球的崛起
明代景德镇的兴起与青花瓷在全球的扩散
第4章 香料之路沿线的马来与中国贸易
以华人为背景的《巴赛列王传》
历史背景:苏门答腊的华人穆斯林
中国在苏门答腊作为外国和当地的存在
作为当地存在的中国:华人头人阿里
中国与中国物质文化
敦伯拉姆巴帕殿下马来仪式的中国特色
《杭·杜阿传奇》:中国王权的投射以及从毗奢耶那伽罗到马六甲的外交文化
与早期葡萄牙相遇期间伟大的马来?印度和中国王权
杭·杜阿出访印度
中国王权,杭·杜阿在家族及文化上与中国的亲近
《马来纪年》:中国王权及物质文化在巨港?马六甲
中国皇帝的马来出身,马来苏丹的中国血统
汉丽宝的故事
第5章 欧洲人寻找香料群岛
通往中国之路:马德里至马尼拉,里斯本至澳门
文莱苏丹
马尼拉的罗阇以及对菲律宾的征服
葡萄牙人抵达亚洲
争夺西班牙在南中国海的成果
将世界一分为二: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国的合并与分裂
西班牙与葡萄牙的短暂合并及在亚洲的反响
第6章 中国耶稣会的科学与地图绘制传统
日本耶稣会学问之政治:葡萄牙水手?日本大名及他们共同赞助的耶稣会士
江户时代前夕葡萄牙与日本反目
北京的耶稣会士制图师:利玛窦和他紫禁城的继任者
罗明坚·利玛窦与天主教和儒家文化的融合
利玛窦的科学家兼神学家继任者及地图向欧洲的迁移
荷兰印刷商:绘图中国,想象阿姆斯特丹的耶稣会士孔子
荷兰琼·布劳书店中的地图集和地球仪
中国哲学在欧洲的第一波浪潮:孔子与孟子
启蒙运动时代对中国的想象
第7章 穿越荷兰帝国的瓷器
以白银换取瓷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明代亚洲国家间贸易
从澎湖到台湾
在日本的扩张
平户的仓库
巴达维亚的困境:伊朗仿制品和日本原产品之间
欧洲的瓷器革命
维米尔与绘制中国的技艺
回应精美瓷器市场的代尔夫特瓷器
第8章 茶在大英帝国
中国茶的艰难旅程:从明代中国到大英帝国的伦敦
茶的起源:从食物到饮料
明代红茶出口到世界各地
从葡萄牙的奇特之物到英国的垄断商品
葡萄牙人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商业网络中的茶
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竞争中的咖啡和茶
英国炮舰外交在东北亚的前奏:英国人在日本的第一杯中国茶
英属南亚的中国茶叶种植与炮舰外交的转向
中国文化争辩:关于晚清中国的西化
晚清中国的军事和工业现代化
一个时代的终结:袁世凯?孙中山与宣告建立共和国
21世纪的全球中国
第9章 中国的黯然失色与日本的现代化
新井白石职业生涯期间的日本?西方以及印度洋的丝绸贸易
杉田玄白的职业生涯:从“汉学”到“兰学”
幕府将军的改革与垮台
德川齐昭?水户学以及关于政治和军事改革的争论
江户时代终结时的末代幕府将军:统治阶层与革命集团关于西方改革的趋同
明治维新的后果:日本西化改革中中国思想文化的重新定位
欧美改革
用中文词汇辩论欧洲改革
新亚洲
尾声 重新转向东方
致谢
注释
索引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