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研究
ISBN:9787524300298
作者:作者:范玲|责编:谢妙
定价:¥88.0
出版社:经济管理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185页
商品详情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城市洪涝灾害相关研究
    1.2.2  城市韧性相关研究
    1.2.3  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相关研究
    1.2.4  城市洪涝灾害治理相关研究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
    1.3.1  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概念界定、理论回顾与作用机制分析
    1.3.2  城市洪涝灾害韧性评估
    1.3.3  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时空现状分析
    1.3.4  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提升路径分析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概念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压力—状态—响应理论
    2.1.2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2.1.3  灾害韧性理论
    2.1.4  TOE理论
  2.2  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相关概念
    2.2.1  城市洪涝灾害
    2.2.2  城市韧性
    2.2.3  城市洪涝灾害韧性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作用机制分析
  3.1  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作用机制分析框架
  3.2  基于PSR理论的城市灾害韧性分解
    3.2.1  基于PSR理论的灾害韧性结构组成
    3.2.2  基于PSR理论的灾害韧性逻辑内涵
  3.3  基于SENCE理论的城市韧性分解
    3.3.1  基于SENCE理论的城市韧性结构组成
    3.3.2  基于SENCE理论的城市韧性逻辑内涵
  3.4  基于PSR - SENCE理论的城市洪涝灾害韧性作用机制
    3.4.1  PSR - SENCE理论的融合性
    3.4.2  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作用机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洪涝灾害韧性评估
  4.1  指标体系构建
    4.1.1  系统综述法筛选指标
    4.1.2  指标词频统计
    4.1.3  最终指标体系
    4.1.4  指标体系内涵
  4.2  评估方法
    4.2.1  评估方法的选择
    4.2.2  AHP法主观赋权
    4.2.3  熵权法客观赋权
    4.2.4  极差最大化组合赋权法
    4.2.5  洪涝灾害韧性评估及分类
  4.3  评估结果
    4.3.1  数据来源
    4.3.2  组合赋权结果
    4.3.3  评估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时空演化格局分析
  5.1  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时间演变特征
    5.1.1  不同维度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时间演变特征
    5.1.2  不同区域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时间演变特征
    5.1.3  不同规模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时间演变特征
    5.1.4  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时序波动分析
  5.2  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5.2.1  压力韧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5.2.2  状态韧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5.2.3  响应韧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5.2.4  综合韧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5.3  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动态演进特征
    5.3.1  Kernel密度估计模型
    5.3.2  动态演进分析
    5.2.3  相对差异分析
  5.4  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时空探索性分析
    5.4.1  时空探索性分析模型
    5.4.2  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全局自相关分析
    5.4.3  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时间路径分析
  5.5  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状态转移分析
    5.5.1  Markov链分析方法
    5.5.2  状态转移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提升的路径分析
  6.1  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TOE分析模型
    6.1.1  技术—组织—环境的结构组成
    6.1.2  技术—组织—环境的逻辑内涵
  6.2  关键变量的选择
    6.2.1  技术维度
    6.2.2  组织维度
    6.2.3  环境维度
  6.3  研究方法
    6.3.1  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6.3.2  fsQCA方法的分析过程
  6.4  变量的测量与校准
    6.4.1  结果变量的设置
    6.4.2  条件变量的设置
    6.4.3  变量的测量与校准
  6.5  实证结果
    6.5.1  单变量必要性分析
    6.5.2  充分条件组合分析
    6.5.3  稳健性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优化策略与保障机制
  7.1  灾害韧性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国内困境
    7.1.1  灾害韧性建设的国际经验
    7.1.2  灾害韧性建设的国内特点与短板
    7.1.3  灾害韧性建设的国内实践
  7.2  不同维度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优化策略
    7.2.1  压力维度韧性的优化策略
    7.2.2  状态维度韧性的优化策略
    7.2.3  响应维度韧性的优化策略
    7.2.4  综合韧性的优化策略
  7.3  不同类型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优化策略
    7.3.1  不同区域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优化策略
    7.3.2  不同规模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优化策略
  7.4  城市洪涝灾害韧性保障机制
    7.4.1  技术保障
    7.4.2  组织保障
    7.4.3  环境保障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AHP专家打分结果
  附录2 中国城市洪涝灾害韧性评估结果(2020年)
  附录3 中国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空间Markov转移概率矩阵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