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新型有源配电网运行调控技术
ISBN:9787519897178
作者:编者:范辉//杨少波//梁纪峰//罗蓬//胡雪凯等|责编:孙芳
定价:¥85.0
出版社:中国电力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283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前言
1 概述
2 新型有源配电网组网形态
    2.1 直流配电网典型结构及选取原则
        2.1.1 直流配电网典型结构
        2.1.2 直流配电网拓扑选取原则
    2.2 主要组网装置及形态
        2.2.1 柔性互联装置
        2.2.2 配电网组网形态特征
    2.3 有源配电网典型场景
3 新型有源配电网智能感知
    3.1 分布式光伏功率预测
        3.1.1 功率波动特征识别
        3.1.2 功率预测模型
        3.1.3 超短期功率预测方法
        3.1.4 算例验证
    3.2 光伏用户用电行为特性分析
        3.2.1 用电特征指标
        3.2.2 用户负荷聚类
    3.3 电力用户画像分析
        3.3.1 用户用电需求响应模型
        3.3.2 需求响应特征指标
        3.3.3 算例验证
    3.4 边缘节点感知优化配置
        3.4.1 基础理论
        3.4.2 边缘计算节点配置策略
        3.4.3 边—边协同的资源优化配置
        3.4.4 云—边计算任务卸载决策
        3.4.5 云—边计算资源分配
4 新型有源配电网承载力动态评估
    4.1 承载力评估模型
        4.1.1 承载力评估目标
        4.1.2 多不确定约束条件分析
    4.2 评估模型解决方案设计
        4.2.1 求解方案分析
        4.2.2 求解方案改进
        4.2.3 标准函数验证
        4.2.4 算例验证
    4.3 承载力评估系统开发
        4.3.1 评估软件设计方案
        4.3.2 软件应用场景
5 新型有源配电网云边协调调控
    5.1 配电网资源优化配置
        5.1.1 运营商与台区主从博弈
        5.1.2 光伏台区用户演化博弈
        5.1.3 算例验证
    5.2 配电台区源—网—荷—储协同互动
        5.2.1 用电负荷模型
        5.2.2 分布式发电模型
        5.2.3 台区互动分时电价模型
    5.3 配电台区分布式光伏边缘自治决策
        5.3.1 主动负荷类型划分
        5.3.2 台区自治确定性优化
        5.3.3 台区鲁棒优化调度模型
        5.3.4 算例验证
        5.3.5 感知决策一体化终端研制
    5.4 中压配电网云边协同调控
        5.4.1 云边协同架构
        5.4.2 云边协同调控模型
        5.4.3 求解算法
        5.4.4 算例验证
    5.5 负荷直控技术
        5.5.1 馈线负荷直控技术
        5.5.2 空调负荷直控技术
        5.5.3 工业负荷直控技术
6 新型有源配电网分布式光伏主动支撑
    6.1 分布式光伏并网功率控制
        6.1.1 有功功率控制
        6.1.2 无功功率控制
    6.2 分布式光伏并网主动支撑
        6.2.1 典型主动支撑控制策略
        6.2.2 改进主动支撑控制策略
        6.2.3 算例验证
    6.3 分布式光伏离网主动支撑
        6.3.1 光—储并联系统离网主动支撑控制
        6.3.2 无储能系统离网主动支撑控制
        6.3.3 两级式多光伏无储能离网带载
    6.4 分布式光伏电能质量治理
    6.5 分布式光伏多模态平滑切换
        6.5.1 并网转离网切换
        6.5.2 离网转并网切换
        6.5.3 算例验证
7 新型有源配电网分布式储能主动支撑控制
    7.1 分布式储能参与一次调频容量配置
        7.1.1 分布式储能参与一次调频的方法
        7.1.2 基于调频效果最优的分布式储能容量配置
        7.1.3 基于经济性最优的分布式储能容量配置
    7.2 分布式储能参与一次调频的控制策略
        7.2.1 虚拟惯性控制策略
        7.2.2 虚拟下垂控制策略
        7.2.3 综合控制策略
    7.3 分布式储能功率控制系统设计
        7.3.1 系统控制策略分析
        7.3.2 系统拓扑结构设计
        7.3.3 双路均压控制策略
        7.3.4 改进分序控制策略
        7.3.5 外环解耦控制策略
8 新型有源配电网光伏集群协调支撑
    8.1 光伏集群控制
        8.1.1 控制策略
        8.1.2 控制架构
        8.1.3 算例验证
    8.2 主动支撑型光伏机研制
        8.2.1 硬件设计
        8.2.2 性能测试
9 新型有源配电网快速保护
    9.1 配网拓扑自识别
        9.1.1 自识别应用
        9.1.2 自识别方案
        9.1.3 自识别策略
    9.2 基于5G的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技术
        9.2.1 自动化处置方案
        9.2.2 故障隔离与恢复策略
    9.3 基于5G的多端差动保护
        9.3.1 多端差动保护原理
        9.3.2 面向配网保护的5G通信优化处理
        9.3.3 基于同步相量的多端差动保护
        9.3.4 基于5G通信的差动保护适应性指标分析
    9.4 后备保护技术
        9.4.1 “过流+馈线自动化”后备保护
        9.4.2 单相断线故障后备保护
    9.5 主站系统集中式故障定位
        9.5.1 故障区段定位模型
        9.5.2 算法与模型求解流程
        9.5.3 算例验证
    9.6 配网快速保护终端研制
        9.6.1 终端整体结构设计要求
        9.6.2 保护功能模块
        9.6.3 终端核心单元结构
        9.6.4 配电终端压定值说明
10 新型有源配电网供电快速恢复
    10.1 有源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10.1.1 可靠性评估模型
        10.1.2 可靠性评估方法
        10.1.3 考虑分布式电源的可靠性评估
    10.2 配电网故障就地自愈方法
        10.2.1 故障恢复暂态响应特性
        10.2.2 故障就地自愈方法
    10.3 有源配电网故障恢复
        10.3.1 自动化终端部署方案
        10.3.2 故障恢复策略
        10.3.3 故障恢复与抢修协调优化策略
        10.3.4 故障处置微服务研发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