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彩云长在有新天(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难忘的回忆)
ISBN:9787519058371
作者:作者:江山//慈爱民|责编:胡笋
定价:¥89.0
出版社:中国文联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346页
商品详情
目录

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访毛泽东的女儿李讷
做毛主席儿媳妇是我终生的幸福
  访毛岸英的夫人刘思齐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访中央警卫局原常务副局长、中央警卫团原团长张耀祠
在伟人身边的日子
  访中央警卫局原常务副局长孙勇
毛主席永远活在我心中
  访毛主席警卫战士陈长江
毛主席影响了我一生
  访毛主席警卫战士曲琪玉
在毛主席身边学习毛主席
  访毛主席警卫战士王明富
伟大的人格高悬天际
  访毛主席警卫战士孟进鸿
情意绵绵忆春秋
  访毛主席警卫战士孙振发
毛主席的清廉人生
  访毛主席警卫战士贲兰武
永远把人民装在心里
  访毛主席警卫战士李耿成
一点一滴总关情
  访毛主席理发师周福明
伟人的平凡生活
  访毛主席的“管家”吴连登
让历史的瞬间定格
  访毛主席专职摄影师钱嗣杰
跟随毛主席转战陕北的日子
  访原中央纵队电台报务员李锦华
毛主席在118厅的故事
  访人民大会堂服务员张善兰
“流动的中南海”温暖如春
  访“毛泽东专列”乘务员王爱梅
毛主席的第二个家
  访“毛泽东专列”列车员李建新
韶山赤子毛泽东
  访毛泽东侄女毛小青、侄儿毛坚平
韶山乡亲眼里的毛泽东
  访毛泽东韶山乡亲汤瑞仁、胡小娟、李定洪、毛雨时

精彩页/试读片段

    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访毛泽东的女儿李讷
    李讷,女,汉族,中共党员。1940年8月出生于陕西延安,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巡视员。毛泽东的小女儿。
    采访李讷,是在她位于北京万寿路的住处进行的。
    李讷是毛泽东最小的女儿,1940年8月3日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她在金戈铁马、硝烟弥漫的战争环境中度过了童年。
    由于47岁才有了这个孩子,毛泽东不忍心把幼小的女儿送到保育院去,所以李讷是唯一一个在毛泽东身边度过了全部童年的孩子,父女之间非常亲昵。
    对于自己的名字,李讷说:“‘讷’,取自于孔子《论语》中的名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所以我叫讷,姐姐叫敏。”李讷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我‘少说话,多做事’。”
    对于为何姓李,李讷没有解释。外界对此有两种解读:一是当年毛泽东老来得女,自然很高兴,考虑到女儿姓毛太惹人注意,所以决定她采用母姓。二是因为毛泽东转战陕北时曾经化名“李得胜”,李讷是在陕北出生的,便给女儿取名李讷。
    采访者问道:“李讷同志,我们知道,您从小就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在你们兄弟姐妹中,您是在父亲身边时间最长的孩子,受到他老人家的影响也应该最大,所以,我们想请您谈谈他老人家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并教育你们成长的?”
    李讷深情地说:“是的,父亲是一个有着博大胸怀和强烈爱心的人,他爱党、爱国家、爱人民,当然也非常爱我们兄弟姐妹。他爱我们的故事,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但是,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他对我们的爱,不是宠爱,更不是溺爱,而是从一个革命家的角度、从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目的出发而给予的爱。”
    稍停顿了一会儿,李讷接着说:“父亲给我们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对我们的严格要求。这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有人曾经说过,你父亲当年要求你那么严格,你觉得幸福吗?甚至还有的人问,你恨不恨他?我说你怎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来?我爱他都爱不够呢,怎么会恨!我觉得,他那样严格要求我,完全是为我好,而且爱得长远。”
    往事如烟,毛主席和爱女之间那些美好的故事,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 从4岁开始读诗说起
    李讷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之所以选择学习历史专业,不能不说也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酷爱历史的父亲的影响。父亲爱读历史书,让李讷也跟着读了不少历史名著,渐渐地她对历史产生了兴趣,而且书籍上父亲批注的笔记也让她受益良多。父亲还让她和姐姐李敏读四大名著,首先是读容易懂的《水浒传》,然后再读其他几本。还让她们多读各类诗词,感受诗词的境界,提高文学素养。毛泽东还将自己选编的诗词打印成册,装订了好几本,每个孩子送一本。
    毛泽东十分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干涉孩子的爱好和选择。当年,在李讷填写大学志愿时,他对女儿说:“爸爸妈妈提的建议仅供你参考,你自己喜欢什么就选什么,你自己拿主意。”最终,李讷根据自己的爱好报考了北大历史系。
    李讷回忆起父亲对自己的教育:“在我三四岁时,父亲开始教我读诗。杜甫有首诗中写道‘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当我们散步时,正刮着微风,父亲就说‘微风燕子斜’。他喜欢用这样的方法教育孩子。我10岁之前没有上过学,都是这样潜移默化地学了很多知识。”
    李讷最早学会的诗,是父亲教的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那是在延安时期。李讷问:“《大风歌》为什么只有三句?”毛泽东说:“这就叫千古绝唱嘛。”
    李讷说,父亲喜欢听京剧,她自己是在听着京剧的锣鼓点声中长大的。“那时候家里有留声机和唱片,经常放,延安平剧院也经常演京剧。在我刚能被抱着出去的时候,父亲就抱着我晚上去看戏。我看戏老问他出场的是好人坏人,一说是好人我就会躺在爸爸的怀里安心睡觉了。”从这些言谈中,能感受到李讷对童年时光的幸福的怀念。
    在李讷的记忆里,自从读小学后,由于父亲的工作实在太忙,加之她平时都住在学校,父亲便不太过问她的学习。但会通过特殊的方式引导她和姐姐。1957年8月1日,毛泽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吟诵起范仲淹的《苏幕遮》《渔家傲》两首词。他有感而发,即兴写下了一则很长的评注。其中写道:“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读婉约派久了,厌倦了,要改读豪放派。豪放派读久了,又厌倦了,应当改读婉约派。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婉约派中有许多意境苍凉而又优美的词。……婉约派中的一味儿女情长,豪放派中的一味铜琶铁板,读久了,都令人厌倦的。……词的婉约、豪放两派,在一个人读起来,有时喜欢前者,有时喜欢后者,就是一例。睡不着,哼范词,写了这些。江青看后,给李讷看一看。”
    P1-4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