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
孟泰:钢铁战线的老英雄
贾鼎勋:炼钢大王
马万水:“站在排头不让,把住红旗不放”
王崇伦: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李凤恩:我国第一个工人出身的炼铁总技师
张明山:发明创造“反围盘”的劳模
李绍奎:炼钢能手
宋学文:电机华佗
改革创新
孙德新:矿山机械专家
顾思乡:以高炉为家的铁人式标兵
张殿发:铁山骄子 矿工楷模
郭英杰:一声劳模,一生劳模
蒋兴章:心中有个太阳
李双良:“当代愚公”
曾乐:“焊神”
屠学信:“世界上最快转炉”的排头兵
刘汉章:“改革先锋”
黄墨滨: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付广宽:地层深处书写闪耀人生
郭玉明:专注创新的“钢铁侠”
沈文荣:钢铁报国,永不止步
李卫:中国稀土永磁新材料的破局者
李晏家:世纪工人
栗印伟:钢钎舞动,写下别样人生
杨延:“切分王子”
李玉田:在冰火洗礼中砥砺前行的时代“愚公”
李龙珍:激情燃烧的钢铁人生
刘仁东:逆风而飞的巅峰之旅
阿不都瓦克·阿不力米提:在奉献中收获 在历练中成长
左炳伟:炼钢炉前的技能专家
吴耀芳:勇立潮头敢为先
杜钧:技能大师风采
刘宏:执着绽放的女“焊花”
郑久强:“华夏第一炼钢工”
王玉玲:恪守天职的特钢型材专家
陶功明:走在高速钢轨前面的人
菅瑞军:时代先锋 榜样力量
叶宏勇:多面技能大师
李震廷:人生在创新中丰盈
薛小永:用钢铁意志淬炼钢铁本色
李超:时代楷模
张欢:电气“大拿”
林学斌:精品钢核心装备的“保护神”
郭明义:永葆本色的“当代雷锋”
开创未来
艾爱国: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人
河钢塞钢管理团队:共建“一带一路”的钢铁使者
唐笑宇:炼钢炉台上的世界冠军
唐成凤:焊枪书写最美芳华
杨林:匠心铸就多彩人生
王小康:电解槽里写梦想 拼搏奋斗书华章
张荣华:为责任而生、为使命而活、为传承而前行
吴琨:无悔岁月三十载,我与八钢共成长
邹明:铁路钢轨开发舵手
曲晓东:钢板上书写传奇的“驯龙手”
邢岗:产业工人的圆梦之旅
罗佳全:追电前行的“大国工匠”
荣彦明:锐意创新的轧钢状元
钟韶:用心打造安全与创新标杆班组
闫良凯:在矿山拔节生长的“奋斗青年”
张红军:炉火纯青“钢铁侠”
周树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金牌教练”
孟泰:钢铁战线的老英雄
·人物档案·
孟泰(1898—1967年),原名孟瑞祥,河北丰润人,中共党员。曾任鞍山钢铁公司炼铁厂副厂长、工会副主席。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全国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人大代表,中国工会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执行委员。孟泰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先后8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毛主席称赞他是“钢铁战线的老英雄”。他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他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大公无私,艰苦奋斗,把毕生的精力无私地贡献给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恢复鞍钢的生产建设和发展我国的钢铁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为鞍钢广大职工留下了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只有树立主人翁精神,我们的国家才能富强。
——孟泰
1926年,孟泰来到鞍山,进了当时由日本人开办的鞍山制铁所的炼铁厂,当配管工。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下,孟泰和许许多多工友一样,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1945年,看着国民党恢复鞍钢无望,孟泰毅然离开工厂。
高炉卫士
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孟泰终于盼到了救星。但是,由于盘踞在沈阳的国民党军队尚未被最后消灭,形势动荡不定,当时还没有条件恢复鞍钢。孟泰听从党组织的安排,领着全家到了当时的解放区——通化。在通化,孟泰率领伙伴们顺利完成了修复两座小型炼铁炉的任务,为此受到了通化铁厂负责同志的表彰。
1948年冬,孟泰带领全家跟随解放军从通化铁厂回到鞍山。到了鞍钢,他顾不得把自己的家安顿好,就往厂里跑。当他看到高炉群被破坏得千疮百孔、七歪八扭时,他决心要分担国家的困难,默默无声地劳动着,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跑遍了十里厂区,刨冻雪抠备件,扒废铁堆找原材料,手碰伤了不喊疼,脚冻破了不叫苦,他每天泥一把、油一身、汗一脸,一根根铁线、一颗颗螺丝钉、一件件备品见到就捡,从不空手,就这样,他堆放这些宝贝疙瘩的地方,后来便成了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在他的带动下,炼铁厂配管班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回收了上千种材料,上万个零备件。这种“金不换”的艰苦创业精神,创造了令人敬佩的奇迹。
1949年春,二号高炉开始修复。“孟泰仓库”立了大功。整座高炉的配管材料几乎都是孟泰他们捡来的,共计300余件。在各种器材极为缺乏的当时,这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在孟泰的带领下,一个献交器材的热潮在鞍钢掀起,鞍钢广大职工为恢复生产创造了辉煌的成就。6月27日,鞍山钢铁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座高炉——炼铁厂二号高炉开工生产了。7月9日,在庆祝鞍钢开工大会上,鞍山市委、鞍山职工总会和鞍山钢铁公司授予他为一等功臣。8月15日,在鞍山市纪念“八一五”四周年暨鞍钢立功竞赛运动庆功颁奖大会上,孟泰又获得了特等功臣的光荣称号。
1949年8月1日,孟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解放后第一批工人党员。不久,他被提升为工人技术员。在修复高炉的那些日子里,孟泰经常不回家,他把工厂当成了自己的家。在一号、二号、三号高炉点火的前前后后,他干脆住进了炼铁厂。他根据自己长年维护高炉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维护高炉的方法,提出了“宁叫人找事故,不叫事故找人”的口号。他的操作方法和经验,在炼铁厂至今仍在使用,有的还形成了制度。1950年,孟泰先后为瓦斯贮藏器装上了防尘罩,为检修高炉的架工师傅设计和制作了卷扬机。在以后的几年里,经孟泰提议和主持发明的“小改小革”就更不计其数!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把战火一直烧到了鸭绿江边,并出动飞机在我国边境进行狂轰滥炸。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孟泰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安危,他把家属安顿好后,就扛着行李,拎着米袋进了厂,自愿承担起守护高炉的任务,他下决心要和高炉共存亡。每当空袭警报拉响时,他就抓起大管钳往高炉群飞跑,站在高炉总水门跟前守护。他告诉人们说,总水门是高炉供水系统的“心脏”,如果飞机扔炸弹,我死也要用身体护住它。老孟泰这种舍生忘死、誓与高炉共存亡的行为,是工人阶级高尚的道德情操、大无畏英雄气概的具体体现。
1950年8月23日,鞍山市总工会召开了第一次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孟泰被推选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9月25日,在北京中南海的怀仁堂,孟泰作为主席团的成员,坐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身边。1952年8月,鞍山市召开第四届劳动模范大会,孟泰被命名为市特等劳动模范。孟泰精神从这时起已成为鞍钢工人阶级的精神。1953年5月,孟泰出席了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执行委员。1954年,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7年12月,孟泰出席了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当选为执行委员。1959年4月,孟泰出席了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同年10月,孟泰参加了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等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并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老英雄孟泰和他的事迹成了全国人民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动人故事。P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