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你为什么如此情绪化——正确理解情绪
情绪从感受中来
需求决定情绪——情绪的影响因子
你有多少种情绪——情绪的分类
让你痛苦的是认知
身体也知道你开不开心——情绪的肢体反应
读懂情绪前先读懂“我”——自我对情绪的重要性
第二章 当快乐来临时(喜)
喜:压不住的嘴角
从“人生四大喜”说起——满足带来快乐
真实的喜悦——快乐的真伪
为什么会“喜极而泣”
快乐的至高境界——付出带来快乐
快乐的反面是乐极生悲
第三章 因为存在所以害怕(恐惧)
惧:我不安,我害怕
人类天生就懂得恐惧
失控让人感到焦虑
“幻想中的灾难”
社恐:在渴望社交与自我束缚间徘徊
面对生命,心存敬畏
第四章 跌入谷底,开出花来(哀伤、抑郁、愁)
哀: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寻找哀伤的源头
没事,谁没有低谷期
忍不住就哭吧——不要拒绝哭泣
失败太常见了
别回头,反正怎样都会后悔
第五章 是什么让你一点就炸
怒:逐渐走向爆炸
你的不耐烦源于哪里
无能为力所以满腹牢骚
暴躁是天生的吗
本质上你在气什么
试着放下你身上的刺
第六章 那些影响情绪的感受
幸福感:幸福这件小事
责任感: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
嫉妒心:嫉妒不代表你是一个坏人
羞耻心:羞耻之心人皆有之
希望感:燃起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欲望:勇敢说出“我想要”
第七章 与情绪和解
你正在被你的情绪消耗
情绪稳定不等于没有情绪
察觉真实的情绪
管理情绪的办法是表达
把注意力收回来
别再让惯性操控你的情绪
情绪从感受中来
【情绪不过是感受精心策划的内心派对】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我们如同航海者,乘着情绪的波涛起伏,时而被欢乐的浪花托举,时而被悲伤的旋涡卷入。然而,无论情绪如何变幻莫测,它们并非凭空诞生,而是源自一个无形却有力的源头——感受。
深入探索情绪的源头,分析情绪产生的机理,可以发现情绪与感受之间并非单向因果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特定的情境或事件会引发特定的感受,进而生成相应的情绪。另一方面,个体通过改变自己的感受,可以主动调节情绪。这意味着我们并非被动地受制于情绪,而是可以通过改变感受来主动管理情绪。
情绪也能传染
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的实验,叫作“镜像情绪”,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情绪并非无端冒出来,而是源自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感受和理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通过这个实验,来看看情绪究竟是怎么从我们的内心感受中一步步诞生的。
想象一下,你正在看一部电影,主角突然笑得前仰后合,你是不是也会忍不住跟着嘴角上扬?或者,看到剧中人物伤心落泪,你的心头是不是也泛起一丝酸楚?这就是“镜像情绪”现象。简单来说,当我们看到别人表达某种情绪时,自己也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相似的情绪体验,就像情绪会传染一样。
科学家们为了弄清楚这个现象,做了不少实验。他们使用了一些高科技设备,比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来观察参与实验的人在看到别人展示不同情绪(比如开心、难过、生气)时,他们大脑里哪些部位会产生反应。
结果发现,当我们看到别人开心时,我们大脑中与快乐相关的区域就会活跃起来;当我们看到别人难过时,大脑中对应悲伤的部分也会“亮”起来,就像是大脑在模仿别人的情绪状态,让我们自己好像也处在那种情绪中。
与之类似的实验还有面部反馈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研究者要求一部分参与者在观看幽默视频时紧握一支笔,唇部肌肉收缩,模拟微笑的表情;另一部分参与者需要用牙齿咬住笔,使面部保持严肃。结果显示,模拟微笑的参与者在观看视频后反馈了更高的快乐感受。
这两个实验揭示了情绪并非单向由内心感受引发,而是与感受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即“情绪从感受中来,也在塑造感受”。
情绪产生的过程
这些实验有力地证明了情绪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我们的观察、感知和理解紧密相连。当我们观察他人的情绪表达时,我们的大脑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接收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解读,进而引发特定的身体反应和心理感受,如心跳加速、肌肉紧张或内心喜悦、悲伤等。之后,我们会根据感受采取相应的行为反应,如笑、哭、愤怒或逃避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感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我们理解他人情绪、产生镜像情绪反应的桥梁。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1. 觉察与接纳情绪,预防情绪敏感
“玻璃心”和“破防”等网络词汇在当代社交语境中被广泛使用,这些词汇反映了现代人在面对信息过载、人际互动和生活压力时的情绪反应与心理状态。其实,当我们多去尝试觉察并接纳我们的情绪时,我们可能就没有那么容易“破防”了。
提升情绪觉察能力是管理情绪的第一步。留意身体感受、情绪变化和触发事件,有助于提升我们对自身情绪的觉察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这是情绪管理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接纳所有的情绪,无须抗拒或逃避。接纳意味着允许情绪存在,而非被情绪淹没。
2. 巧妙利用“情绪镜像效应”
“情绪镜像效应”告诉我们,感受能引发情绪,情绪也能塑造感受,我们可以利用身体感受与情绪的紧密关系,通过调整呼吸、做瑜伽、运动、按摩等方式直接影响生理反应,进而调整情绪。例如,深呼吸有助于减轻焦虑,做出微笑的表情可以提升快乐感等。此外,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也有助于维持稳定的生理状态,间接影响情绪。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