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波斯人(万王之王的时代)(精)
ISBN:9787501269174
作者:作者:(英)劳埃德·卢埃林-琼斯|责编:张子悦|译者:冯丽平
定价:¥98.0
出版社:世界知识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2 精装
页数:449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序言  波斯波利斯,公元前488年
导言
第一部分  建立帝国
  第1章  米底人和波斯人
  第2章  英雄今日得胜归
  第3章  居鲁士大帝的生死传说
  第4章  埃及的权杖
  第5章  真理与谎言
第二部分  身为波斯人
  第6章  波斯的官僚体系
  第7章  帐篷下的宫廷
  第8章  构建权威
  第9章  另一种名义的奴隶制
  第10章  王冠与妃子
  第11章  礼仪政治
  第12章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第三部分  全盛时期的帝国
  第13章  大流士退出历史舞台
  第14章  薛西斯号令群雄
  第15章  让战争猛犬四出蹂躏
  第16章  危险关系
  第17章  时代正在变化
  第18章  幸福或不幸福的家庭
  第19章  血亲兄弟
  第20章  女人当心女人
  第21章  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结束
  第22章  人们尊敬亚历山大
后记  曾经的波斯,现在的伊朗
主要人物
延伸阅读
编辑后记

精彩页/试读片段

    这是一部讲述波斯历史的书,但是不同于其他讲述波斯历史的书(并不是说此类书有很多)。这本历史书使用真实、当地的古波斯史料,讲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它不同于那些我们早已熟悉的、基于古希腊记载的故事。这个故事由波斯人来讲述,他们讲述的是波斯内部的故事。因此,它是波斯版本的波斯历史。
    这本书的内容也比较新颖。书中出现的波斯人远非希腊人想象中的野蛮人,他们智力超群,在社会和文化上成熟发达,在经济上繁荣兴盛,在军事上强大有力。这一“波斯版本”(这个短语借自罗伯特·格雷夫斯在1945年写的一首战争诗的标题)将我们置于一个新的现实之中。对于波斯在古代世界的地位,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到、有时令人吃惊的解释。它也突出了伊朗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穿越时空,描绘波斯帝国的崛起、扩张和巩固,从伊朗西南部一个普通的部落社会到历史上第一个统治世界的超级大国。我们将考察波斯帝国的君主,即强大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专制统治者的生活,并探讨王朝政治如何影响整个帝国的治理。我们会看到大量令人难忘的人物—国王及其妻子、太监、士兵、囚犯、税吏,我们会停下来探索他们生活的世界:他们的宗教观念、政治理念,以及领土抱负;我们也会了解他们如何生活、在哪里生活,吃什么、穿什么、想什么,以及怎么死的。此书既是古代伊朗第一个伟大帝国的政治史,又是对波斯人所在世界的社会-文化探索。
    波斯帝国的建立使得东西方之间首次重要且持续的联系成为可能,并为后续的古代帝国奠定了基础。它在定义一个成功的世界帝国的样貌这一点上的重要性,我们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波斯帝国在历史上首次开启了国际对话,因为总的来说,波斯统治者还是开明的专制君主。他们对自己的王权采取了一种令人惊讶的自由放任态度。不同于那些追随波斯人的步伐,成为狂热帝国主义者的罗马人或英国人,波斯人并不想将自己的语言强加给被征服的族群。而英国的殖民者、士兵、商人,以及官员,则将“女王的英语”带到了每一块大陆,将其强加给那些被奴役的族群。从不列颠尼亚到叙利亚,罗马人将拉丁语用作商业、金融、律法和秩序的语言。对于每一个生活在罗马帝国境内的人而言,拉丁语都是必需的。但波斯人从不将他们的语言强加给被统治的族群。他们更喜欢用当地的语言发号施令,并规定亚兰语为帝国境内的一种通用语,以促进有效且公正的交流。在宗教领域,也是如此。如果只是为了确保控制富裕的神庙,以及强大祭司的忠诚,波斯国王一般谨慎地表现为地方宗教信仰的积极守护者。即使是在很小的行政区域,波斯人也会授予神庙特权,并承认当地神灵的护佑。波斯人也不像罗马人和英国人那样,在统治疆域内打造视觉烙印。没有一种波斯“风格”被强加于帝国的建筑之上。这种不寻常的现代且开明的观念模式可以用一个古波斯语词加以概括,即vispazanānām,大流士大帝也常用它来描述自己帝国的文化多样性。
    古波斯帝国的铭文也喜欢强调帝国的多样性(尽管它们总是以波斯为中心)。正如大流士的一段铭文所记录的,“这便是我坐拥的王国,从居住在索格底亚那之外的萨卡人那里开始直到埃塞俄比亚,从印度一直延伸到斯巴达”(DPh)。在波斯波利斯发现的另一篇文献将波斯划为了世界的中心,但也表明了,这个帝国是波斯万神殿主神、“智慧之主”阿胡拉·马兹达赐予大流士的礼物,他将这个最珍贵的礼物交给了波斯国王:
    阿胡拉·马兹达是伟大的神。他立大流士为王,将这片广阔土地的王权赐予大流士王,其中包括波斯、米底和说其他语言的土地、山川平原之境、海这边和海那边的土地,以及沙漠这边和沙漠那边的土地。(DPg)
    大流士和他的继任者控制着一个从波斯延伸开来,西至地中海、东至印度、南至阿曼湾、北至东欧大草原的帝国,囊括了埃塞俄比亚和利比亚、希腊北部和小亚细亚、阿富汗,以及印度河上游的旁遮普。帝国境内拥有无数的沃土农田,上面种了大麦、椰枣、扁豆和小麦;帝国的疆域内还蕴含丰富的珍贵矿藏——铜、铅、金、银和青金石。论财富,当时世界上没有哪一个王国能与它匹敌。
    P5-7,这些都是波斯上一个世纪的特征。”
    1935年,礼萨汗尚没有找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西方对他统治的国家形象的挪用,因为直到1978年,巴勒斯坦裔学者爱德华·萨义德才提出了一个礼萨汗或许能够使用的术语,即“东方主义”(Orientalism)。这一术语描述了西方帝国主义话语再现中东世界“殖民地”和文化的方式,这种再现方式为西方殖民事业加以辩护,并支持这一行径。简而言之,“东方主义”就是一种表现他者性(Otherness)的特殊方式。“东方”几乎是欧洲人的发明,自古以来便是充满传奇故事、异国情调、令人魂牵梦绕的回忆和景致,以及非凡经历之地。礼萨汗意识到,源自希腊语的“波斯”一词的内涵,削弱了伊朗在现代世界的潜力。“伊朗”则源自中古波斯语ērān,本用于指代伊朗民族,后延伸指代帝国本身。伊朗之外的族群,比如希腊人和罗马人,被统称为“非伊朗人”(anērān)。礼萨汗认为,“伊朗”才是他所统治的国家的恰当名称,这个名称植根于这片土地、历史和民族。
    那么,我们应该用哪个词:“波斯”还是“伊朗”?“波斯”可以被用来描述这个从公元前6世纪居鲁士二世开始被诸多专制君主统治的王国。因为该名称指的是伊朗高原西南部的一片特定的土地,那是阿契美尼德部落的家园,所以从狭义上来讲,它也是指波斯帝国。那么,“伊朗”呢?它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术语。从种族、地理和历史的角度来看,自远古以来,便有一个“大伊朗”概念,它从俄罗斯南部、乌克兰和多瑙河流域延伸到高加索山脉、里海,之后一直延伸到中亚广袤的平原和印度西北部地势崎岖的地区。在此论述中,波斯帝国(最狭义的“波斯”)实际上就是这个“大伊朗”的代表。“伊朗”和“波斯”两词将贯穿本书,本书对这两个词不予以评价。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