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消失的文明(赫梯帝国)(精)
ISBN:9787523612316
作者:编者:(美)达明·斯通|责编:徐世新//王轶杰|译者:燕子
定价:¥118.0
出版社:null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精装
页数:235页
商品详情
目录

重新发现一个消失的文明
  一个重要的题外话:赫梯语及其破译
  挖掘
政治和军事历史
  起源:哈梯人与古亚述人贸易聚居地
  赫梯先王谱
  从穆尔西里一世到铁列平
  希腊青铜时代述略:阿黑亚瓦与维鲁沙
  废墟中崛起的帝国
  穆尔西里二世的得与失
  同埃及的战争与和平:穆瓦塔里二世和哈图西里三世
  走向衰落
  赫梯末代国王与青铜时代崩溃
选择外交还是战争:赫梯的国际关系
  外交
  赫梯的战争机器
主要的赫梯人遗址
  哈图沙
  亚泽勒卡亚
  埃弗拉屯皮纳尔
  阿拉贾·许于克
艺术和物质文化
  小型艺术:印章和用印
  古赫梯多彩浮雕陶器
  刻画凡人和神灵
  文学和视觉艺术中动物的象征作用
  精雕细刻的杯子
赫梯的宗教和神话
  赫梯文学中有关神的传说
  众神的角色
  命运、死亡和地狱
  宗教仪式和节日
  仪式化体育运动
  占卜
  作为治疗的仪式:污染及其治疗的技巧
  替代仪式和替罪羔羊
社会与法律
  就业、农业和食物生产
  王权与国王的官员
  赫梯人对性别的看法与女人的经历
  奴隶
超越青铜时代:绵延不断的赫梯遗产
  赫梯人在当代土耳其的地位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致谢
图片引用致谢
索引

精彩页/试读片段

    赫梯文明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不同之处在于: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从未被人真正遗忘,他们的历史通过中世纪文人墨客的文字传递给我们;而赫梯文明的消亡使人们对这一“勇士”的记忆模糊不清,赫梯文明在长达3000多年的时间里鲜为人知。公元1834年,他们的故事才重新浮出水面。这一年,为了寻找古罗马殖民点塔维姆(Tavium)的遗迹,法国探险家夏尔·特谢尔(Charles Texier)来到安纳托利亚。在勘测位于现代博阿兹柯伊(Bo?azk?y)所在地的遗址时,他立刻意识到,眼前所见遗迹的年代要比他此前想象的要久远得多。显而易见,这里是一座大型城市的城墙地基的一部分。它宏伟的几处城门上,雕刻有各种奇怪的石像,其中有许多狮子和狮身人面像,还有一位袒胸露背的勇士。在这座城市遗迹的附近,特谢尔发现了一块岩石露出地面的部分,土耳其当地人称之为亚泽勒卡亚(Yaz?l?kaya,意为“镌刻的岩石”)。它上面雕刻了一些极不寻常的浮雕图案和一种陌生的象形文字。这一发现引起了特谢尔的注意,并为这些神秘的发现绘制了大量素描(见图3)。然而,特谢尔当时并不知道,他正身处青铜时代多个帝国之一的国都哈图沙。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一点才正式得到确认。
    1839年,在距伊兹密尔(?zmir)大约20千米的一个岩石山口旁的石牌上,特谢尔偶然发现一处浮雕。1840年,循着这条线索,考古学家卡尔·理查德·累普济乌斯(Karl Richard Lepsius,1810—1884)①专程来到这处被称作“卡拉贝尔浮雕”(Karabel relief,见图4)的遗址。这幅浮雕刻画的是一位勇士的侧面像,他头戴一顶锥形帽,脚穿一双足尖上卷的鞋,一手挽弓,一手持矛。事实上,公元前15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曾描述过这块浮雕,他误认为此处雕刻的是一位古埃及法老。尽管这块浮雕与古埃及艺术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但特谢尔和累普济乌斯仍一厢情愿地接受这个错误的认定。他们的观点很快就被证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人们发现它与亚泽勒卡亚的石雕十分相像。过了相当长时间以后,这块浮雕上刻画的象形文字被破译出来。经鉴定,浮雕上刻画的人物是塔尔卡斯纳瓦(Tarkasnawa),他是公元前13世纪赫梯帝国的附属国米拉(Mira)的一位国王。19世纪,大量刻有这种相同象形文字字迹的石头在叙利亚也开始纷纷被发现(见图5)。旅行者发现,在哈马集城(Bazaar of Hama)的周围,许多刻有这种陌生象形文字的石块被当作建筑材料,用在了建筑物上,有些甚至被嵌入阿勒颇(Aleppo)①一座清真寺的围墙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坚信,这些刻有象形文字的石头有治愈伤病的神力。1872 年,有关机构不顾当地人的抗议,将这些带有象形文字的石头拆下来,运送至君士坦丁堡进行研究。
    1880年,这一神秘的文明被正式冠名。在圣经考古学协会(Society of Biblical Archaeology)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上,阿奇博尔德·亨利·赛斯(Reverend Archibald Henry Sayce)牧师确认,特谢尔所发现的象形文字雕刻者,以及这座城市的建设者正是《圣经》中提到的赫梯人,即“赫斯(Heth)①之子”。这是《旧约全书》中一段著名的故事,希伯来国王大卫(David)垂涎一位名叫乌利亚(Uriah)的赫梯勇士的妻子拔示巴(Bathsheba),于是他策划了这位赫梯勇士之死:“将乌利亚安排在战斗最激烈的前线,然后撇下他撤退,这样他就有可能被击倒而丧命”(《撒母耳记下》第11章15节)。乌利亚战死沙场,服丧期过后,拔示巴被大卫国王揽入怀中。
    《旧约全书》中另一段将赫梯人的军事实力与古埃及人相提并论,正如亚眠人(Arameans)②所惊呼的那样,“看!以色列国王雇用了赫梯和古埃及国王(的军队)来攻打我们”(《二王传》第七章第六节)。赛斯的论点有许多错误,如将赫梯人的行政中枢视作叙利亚,并将赫梯帝国定格在铁器时代(Iron Age)。紧接着,威廉·赖特(William Wright)的专著《赫梯帝国》(The Empire of the Hittites)于1884年出版,这是研究赫梯文明的首次尝试。《圣经》中提到的赫梯人是否与居住在哈图沙周边文明的人具有相同的身份,目前仍有争论。因为有一点不容忽视,安纳托利亚中部的赫梯人从未认为自己是《圣经》中的“赫梯人”,他们将自己的国家称作“哈梯”,将自己的语言称为“内西特”(Nesite)。古埃及的文献称之为“赫塔王国”(kingdom of Kheta)。如今,作为约定俗成的习惯,赫梯的称谓仍被用来指代安纳托利亚青铜时代的帝国。
    19世纪末,德国工程师兼考古学家卡尔·胡曼(Karl Humann)为亚泽勒卡亚的浮雕铸造了模型[这些模型在柏林亚洲史前博物馆(Vorderasiatisches Museum)仍可见到]。此事发生在小亚细亚的一次科学考察之旅中,胡曼参与了对希腊帕加马(Pergamon)①古城的挖掘。正是他发现了帕加马圣坛(Pergamon Altar),并且监督将它运回德国。当时,在德国东方协会(Deutsche Orient-Gesellschaft)的赞助下,德国考古学家在该地区的考古挖掘工作中占据支配地位。
    P2-7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