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思想的历史(精)
ISBN:9787100249270
作者:作者:曾振宇
定价:¥156.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精装
页数:541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孔子与曾子
  一、从“仁者安仁”到“仁以为己任”
    (一)仁具有不可言说性
    (二)“仁者安仁”:孔子之“仁”是人内在普遍本质
    (三)“仁以为己任”:曾子对孔子仁学的继承与开显
    余论
  二、以爱释孝:曾子对孔子孝道的赓续与发明
    (一)从敬到爱:孝行道德基础的嬗变
    (二)从“事父母几谏”到“以正致谏”
  三、道路之争:先秦儒家从“孝本论”到“仁本论”的转向
    (一)天经地义:《孝经》“孝本论”的理论建构
    (二)“饱乎仁义”:孟子“仁本论”的哲学意义
第二章  老子与庄子
  一、“气是自生”:竹书《恒先》的思想史意义
    (一)从“气是自生”考证《恒先》在古代气学史上之地位
    (二)从“浊气生地,清气生天”考证《恒先》与道家思想之关系
    (三)从道、气关系推论《恒先》学派属性与写作年代
  二、“道在瓦甓”:老子道论的多种面向
    (一)“道”是实体性存在?
    (二)“道”蕴含精神属性?
    (三)道是价值本源
    (四)道是生命理想境界
    (五)《老子》道论内在逻辑缺陷的弥补
  三、“振于无竟”:庄子道论特点及其人文关怀
    (一)“道无终始”:生命逍遥的理论根基
    (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得道”“体道”与逍遥
    (三)“道”之“德”:逍遥自由的人性论根基
第三章  孟子与荀子
  一、“只是要正人心”:孟子人性论的奥秘
    (一)“君子所性”:孟子旨在论证“人性”有善端
    (二)“从其小体为小人”:孟子并未否定“人性”有恶端
  二、“性质美”:荀子人性论再认识
    (一)“先仁而后礼”:仁是礼之“天地精神”
    (二)“向高度提”:道德形上学视域下的仁与人性
第四章  墨子与商鞅
  一、竹简《鬼神之明》与墨家关系考辨
    (一)“鬼神”观念考
    (二)“赏善罚暴”考
  二、墨家从“尚天”到“贵义”的转向
    (一)“尚同于天”:前期墨家“天本论”的建构
    (二)“贵义”:后期墨家“义本论”的建构
  三、商鞅:一位被深度误解的思想家
    (一)“至德复立”:商鞅并未否定伦理道德正当性
    (二)“比德于殷、周”:商鞅的社会理想愿景
第五章  董仲舒
  一、民心即天命:董仲舒政治哲学评议
    (一)民心即天命
    (二)“屈君而伸天”:君权必须制约
  二、“人道义”:董仲舒以义论孝
    (一)从宇宙论论证孝存在正当性
    (二)“人道义”:“义”是孝行的道德基础
    (三)“一准乎礼”:儒家孝道对中国古代法律之影响
第六章  程颐与朱熹
  一、“善便有一个元底意思”:程伊川“天理”思想的哲学指向
    (一)理气关系:“理无形”与“离了阴阳更无道”
    (二)天理“元善”:仁善源于天理至善
  二、“在理上看”和“在物上看”:朱子论理与气
    (一)“在理上看”:形而上的维度
    (二)“在物上看”:理气合一
  三、“理不外乎气”:陈淳对朱熹思想的继承与发明
    (一)“理气合一”
    (二)“五常一体”
  四、“理气一物”:罗钦顺对程朱哲学“接着讲”
    (一)“错看”:从“理一分殊”到“气一分殊”
    (二)“发明”:从“性即理”到“性即气”
第七章  陆象山与王阳明
  一、“须大做一个人”:陆象山的心学底色及其扩展
    (一)从“仁者安仁”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二)“斯人千古不磨心”
    (三)“须大做一个人”:仁是自然权利
  二、“须是有个深爱做根”:王阳明孝论的人文价值
    (一)“见父自然知孝”:以孝诠释良知普遍必然性
    (二)以知行合一范导“如何行孝”
    (三)“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耻是唤醒良知的情感装置
第八章  张载与古代气学
  一、“托神道以设教”:李淳风“气占”考论
    (一)“气占”判断吉凶的依据和原则
    (二)李淳风《乙巳占》对气占思想的发展
    (三)“验人事之是非,托神道以设教”
  二、本体主体化:张载气学特点及其人文关怀
    (一)理气合一:太虚是气与神的统一
    (二)“虚者仁之原”:太虚创造意义世界
  三、响应西方:严复与中国古代气学的“西化”
    (一)“所恨中国文字,经词章家遣用败坏,多含混闪烁之词”
    (二)反向格义:严复对“气”概念的颠覆与重构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