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中国远古之美
ISBN:9787301361894
作者:作者:张法|责编:闵艳芸//李凯华
定价:¥138.0
出版社:北京大学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500页
商品详情
目录

绪论  中国远古之美的缘起和基本内容
上编  中国之美核心观念的起源与演进
  第一章  礼:远古之美的基本框架
    第一节  远古之礼的总体性质、演进三段、美学特色
    第二节  远古之礼的地点、人物、器物演进及观念特点
    第三节  远古仪式的基本结构与美学特点
  第二章  斤—斧—钺:远古之美的起源之一
    第一节  从斤到斧到戉:从工具之美到王权象征
    第二节  王戉与天戉:中国之美的观念基础
    第三节  天钺之后的演进
  第三章  中:远古之美的观念之二
    第一节  立杆测影与“中”的思想的产生
    第二节  社坛:中国之美观念的演进
    第三节  祖庙:中国美学“中”的观念的演进
    第四节  宫殿:中国美学“中”的观念的定型
  第四章  和:远古之美的观念之三
    第一节  从禾而来之和
    第二节  和与远古天象的演进
    第三节  月令模式与天人之和
    第四节  由天人之和透出的中国和的观念的基本特点
  第五章  美:中国远古之美的观念之四
    第一节  美的字形与两类解说
    第二节  美的文化族群起源:从羌到姜
    第三节  美字在华夏审美观念形成中的转意
    第四节  美在文化中的演化与审美观念的建构
  第六章  文:中国远古之美的观念之五
    第一节  文的本义与文身的地域族群
    第二节  文身的原初意义:中华古礼的原型
    第三节  从文与彣到华夏衣冠:人的身体在上古诸族互动中演进
    第四节  冕服之文:华夏一统的美学体现
    第五节  文扩展为普遍性的宇宙之美
    第六节  文:在礼崩乐坏中转义为文字之美
  第七章  玉:中国远古之美的观念之六
    第一节  玉:作为中国之美的远古起源、展开、结构
    第二节  玉—巫—灵一体与玉在远古之礼中的内在化
    第三节  玉在中国宗教体系中的体现
    第四节  玉之美在内外两方面的演进
  第八章  威仪:远古之美的观念之七
    第一节  威仪的初源,空地仪式之“義”
    第二节  威仪演进之一:社坛仪式之“宜”
    第三节  威仪演进之二:祖庙仪式之“畏”
    第四节  威仪的初型:从五帝到周代
    第五节  威仪:朝廷之美的结构和意义
  第九章  观:中国审美方式的起源—定型—特色
    第一节  雚—□(特殊字符)—觀:远古感美方式的演进
    第二节  观:中国审美方式的演进与定型
    第三节  观:中国审美方式的主要特点
  第十章  乐:中国美感的起源—定型—特色
    第一节  乐字释义与远古美感的起源与演进
    第二节  《尔雅》“乐”的语汇与远古美感的演进与定型
    第三节  乐的定型与中国美感的基本特点
中编  饮食器与中国远古之美研究
  第十一章  中国远古饮食之美的观念基础
    第一节  神嗜饮食:中国饮食之美的宗教观念基础
    第二节  味以行气:中国饮食之美的人体—政治基础
    第三节  水为味始:中国饮食之美的哲学—物理基础
  第十二章  中国远古饮食之美的食物体系
    第一节  饮食的语汇体系与美学内蕴
    第二节  饮食体系的具体内容与美学内蕴
    第三节  饮食体系的天地关联与美学特点
  第十三章  旨、甘、味:中国远古饮食之美的三大概念
    第一节  饮食在古礼中的重要性与饮食之美的特点
    第二节  旨与甘:饮食之美的两个美学概念
    第三节  味:饮食之美的重要概念
  第十四章  釜—罐—盎:饮食礼器与审美观念之一
    第一节  釜:最初的炊器与观念内容
    第二节  罐:最初的贮器与观念内容
    第三节  盎:最初的盛器与观念内容
  第十五章  鼎—豆:饮食礼器与审美观念之二
    第一节  从支脚到鼎的演进与鼎的类型
    第二节  鼎的观念与饮食之美
    第三节  豆的产生、类型、结构
    第四节  豆的观念与饮食之美
  第十六章  壶—酉—尊:饮食礼器与审美观念之三
    第一节  壶在远古的意义
    第二节  从酉到尊:仰韶文化尖底瓶作为酒器—礼器的演进
    第三节  尖底酉的功能演变与尊器的观念建构
  第十七章  鬶盉—鬶鷷—盉□(特殊字符)—鸡彝:饮食礼器与审美观念之四
    第一节  三足酒器的考古拼图
    第二节  三足酒器:命名与实际之谜
    第三节  鬶盉—鬶鷷—盉□(特殊字符):三大地区的酒器命名、美学外观,观念内容
    第四节  鸡彝:美学外观与文化内蕴
    第五节  鸡彝命名与远古酒器演进的新型观念
  第十八章  鸟隹三足酒器:饮食礼器与审美观念之五
    第一节  远古酒器的器形演进与观念演进
    第二节  鸡彝之名后面的观念张力
    第三节  从鸟隹的文字演变看远古酒器演进的观念内容
  第十九章  彝—斝—爵:饮食礼器与审美观念之六
    第一节  从鸡彝到彝后面的观念演进
    第二节  尊彝作为酒器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彝—斝—爵:夏商周的酒器演进与观念演进
    第四节  爵上升到酒器高位与象征内容的转变
下编  舞乐器与中国远古之美研究
  第二十章  风—凤—乐:远古音乐之美的观念基础
    第一节  凤风同字内蕴的观念内容
    第二节  与凤关联的风在文献上的体现
    第三节  凤风一体在考古图像上的展开
    第四节  凤风同字的演进及其美学观念意义
  第二十一章  舞—巫—無:舞在远古仪式之初的地位及其演进
    第一节  舞在远古仪式之初的核心地位
    第二节  从古文字看“舞为乐主”的具体内容
    第三节  从万舞和禹步看舞在乐中的位置
    第四节  从《吕氏春秋》和《周礼》的舞乐部分看舞在远古的移位
  第二十二章  鱓—鼍—夔:鼓在中国远古仪式之初的演进和地位
    第一节  鼓在远古仪式中的产生及其结构
    第二节  鱓—鼍与鼓作为乐的本质进入仪式的观念中心
    第三节  夔的多样内蕴与鼓进入仪式的最高中心
    第四节  鼓的中心地位、体系内容、文化影响以及出离最高位的原因
  第二十三章  龠—管—律:乐律与天道的交织演进
    第一节  龠—管—律:求律乐器的三名与三面
    第二节  以龠为核心的观念体系网
    第三节  音律的二重性与矛盾性
    第四节  中国智慧的特点与龠的内蕴
  第二十四章  琴—性—禁:琴瑟与文化交织演进
    第一节  琴瑟的产生与远古的天地观念
    第二节  琴瑟—社坛一体与琴瑟进入音乐和文化高位
    第三节  仪式中心由社坛向祖庙的演进与琴瑟在文化中的边缘化
    第四节  礼崩乐坏中的音乐转意与琴瑟的重新定位
    第五节  音乐转型的定型与琴的升位的完成
  第二十五章  铃—庸—钟演进的政治和文化关联
    第一节  从社坛之示到祖庙之宗:从铃到庸的政治和文化关联
    第二节  从祖庙之示到庙寝之主:从庸到钟的政治—文化关联
    第三节  由王寝之主到宫殿之王:编钟甬—钮—镈展开的政治和文化关联
  第二十六章  青铜乐钟理论问题:乐钟命名·乐悬体系·乐钟观念
    第一节  殷商乐钟的定名与青铜乐钟的演进逻辑
    第二节  青铜乐悬的概念体系:簨虡、肆堵、宫—轩—判—特
    第三节  青铜乐钟在文化观念体系中的定义与变化
  第二十七章  青铜乐钟理论问题:音乐重组、演进历程、文化意蕴
    第一节  从虞夏之铃到殷商编庸:文化对青铜乐器的演进要求
    第二节  从庸(编庸—大镛)到钟(甬)演进的动因与意蕴
    第三节  在编钟体系演进基础上的乐律演进
余论:中国远古之美:大线—阙如—追问
参考文献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