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为什么我们总在重复痛苦(如何用精神分析自助与助人)
ISBN:9787522926797
作者:作者:曹文改//高羚|责编:朱安润
定价:¥68.0
出版社:中国纺织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2 平装
页数:252页
商品详情
目录

第一部分  为什么我们总在重复痛苦
  第一章  推开精神分析的大门:工具、先驱与发展
    一、精神分析的工具箱
    二、精神分析的关键人物与先驱
    三、精神分析的发展脉络
    四、当代弗洛伊德学派的新探索
  第二章  梦、潜意识和人格结构:精神分析的三个关键词
    一、梦的解析
    二、潜意识:深藏的力量
    三、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第三章  从婴儿到成年:如何用精神分析解读人的一生
    一、口欲期(0~15岁):探索世界从嘴巴开始
    二、肛欲期(15~3岁):掌控感与秩序感从此萌生
    三、俄狄浦斯期(3~5岁):爱上父母,是小孩子的“情感革命”时期
    四、潜伏期(5~11岁):孩子的情感生活进入了平稳期
    五、青春期(11~18岁):探索自我、建立独立个性
  第四章  内心隐秘的信号:如何解析症状
    一、症状:痛苦的表征
    二、癔症:虚幻迷局
    三、抑郁:伤痛与防御
    四、恐惧:非凡紧张感
    五、强迫:爱恨纠缠
    六、自恋:生存的依托
    七、边缘人格:在极端之间摇摆
第二部分  如何用精神分析自助与助人
  第五章  心理咨询如何起效:行为、思维与情感的互动
    一、行为、思维、情感之间的关系
    二、动力流派心理咨询的重点
    三、来访者的角色
    四、咨询师的职责
  第六章  心理咨询的目标:从冲突到领悟
    一、解读内心的冲突
    二、激发内省的能力
    三、揭开防御的面纱
    四、发现真实的自己
    五、达成深刻的领悟
  第七章  咨询师的特质:让咨询起效的关键
    一、人格魅力
    二、心智成熟度
    三、对潜意识的责任感
    四、语言组织能力
    五、谦逊和隐匿
  第八章  咨询全流程指南:从初见到结束的实用技巧
    一、初始访谈:陌生人的初遇
    二、设置:为咨访双方保驾护航
    三、建立咨询联盟:信任纽带
    四、共情:拉近心灵距离
    五、自由联想与节制:揭示真相
    六、动力倾听:捕捉微妙变化
    七、阻抗:咨询中的“拦路虎”
    八、移情:旧日情感的重现
    九、面质和澄清:迈向转变
    十、防御机制:“双刃剑”的辨析
    十一、中立:平静而客观
    十二、退行:回归早期模式
    十三、专业态度:咨询师的工作姿态
    十四、评估匹配:寻找最佳配对
    十五、个案中断:原因与应对
    十六、长程咨询:阶段、过程与结束

精彩页/试读片段

    为什么我们总在重复痛苦:
    如何用精神分析自助与助人
    第一章
    推开精神分析的大门:工具、先驱与发展
    精神分析就在我们身边。性、自我、梦、自恋、潜意识、恋母情结这些精神分析的术语,早已成为大家的日常话题。精神分析是我们了解人们心灵的一种方法,关注的是人们心灵的情感体验。比昂对精神分析的定义为:是成长的问题,是涵容者与被涵容者之间关系和谐解决的问题,在个人、人际间、团体间,在精神内和精神外重复。
    一、精神分析的工具箱
    想要了解我们看得见的事物,我们依靠的是我们的感知觉,如听觉、触觉、味觉等;想要了解微观世界,我们使用显微镜;想要了解深邃的夜空,我们会用望远镜。我们可以使用的工具,来帮助我们看得更细致、更远。那么,对于我们的心灵,有什么工具可以协助探究呢?
    代表性工具是一直沿用至今的躺椅,这是看得见的精神分析工具。来访者躺在躺椅上,咨询师坐在来访者的斜后方,咨询师可以看见来访者的所有:表情、从头到脚的身体变化。来访者看不见咨询师,据说是因为弗洛伊德不希望自己微小的表情变化影响到来访者,而是希望来访者只关注自身。这是精神分析使用的有形工具,目前有些人使用的是面对面的沙发。因为对于严重焦虑或一定要“看得见”的来访者,需要先进行面对面咨询,来访者在焦虑慢慢地有所缓解后才能躺下。荣格流派使用的是沙盘和曼陀罗。克莱茵流派有时会将咨询室里的一件随意的物品作为道具。弗洛伊德让杜拉对咨询室里的火柴盒和桌子进行观察,也是在利用手边的东西做道具。
    精神分析的无形工具则是自由联想,用于对潜意识的寻找。在自由联想状态下,来访者会呈现出更重要的材料:冲动、幻想、梦和症状。梦是潜意识的直接显现,潜意识通过梦将自己展示出来。症状是心理过程出现了受阻,自由联想会慢慢去掉这个阻碍,显露真相。
    精神分析的无形工具是被肯定的。不管是经典的、现代的,还是后现代的,都在使用。精神分析历经100多年,是被无数的来访者、被督者验证了的,是切实有效、被一代又一代人传承至今的。
    二、精神分析的关键人物与先驱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发现了精神分析,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当年追随弗洛伊德的有卡尔·荣格(Carl Jung)、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桑多尔·费伦齐(Sandor Ferenczi)、卡尔·亚伯拉罕(Karl Abraham)等人。这些前辈以他们独特的视角,拓展了对潜意识的了解途径。如荣格直接以沙盘呈现一个人的潜意识状态,让人们可以直观地看见和触摸。而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打着“重回弗洛伊德”的旗号,对弗洛伊德进行了全面研究,可谓是弗洛伊德的铁杆粉丝。但凡不是爱得深刻,都不会花费自己的一生对一个人倾尽所有,并从中领悟,形成自己的风格。拉康的崇拜弗洛伊德的一些观点,认为弗洛伊德学说的本质是对梦、口误、神经症的理解。但在弗洛伊德的某些观点上,拉康又是反对的,如,拉康认为人的决定部分不是自我,而是语言。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拉康提出了“镜像阶段”,他们的思想影响了整个人类文明。精神分析大师们的咨访关系,可见表1-1。
    P2-4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