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广州与詹天佑(精)
ISBN:9787549127283
作者:编者:广州市荔湾区国家档案馆//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责编:曹星//黄敏虹
定价:¥68.0
出版社:南方日报
版次:第1版
印次:第2次印刷
开本:4 精装
页数:131页
商品详情
目录

第一部分 詹天佑在自修家谱中的记录
  在自修家谱页眉抄录的《婺源县志》上几位先祖的事迹
  在自修家谱中记述的祖父与乡亲创办归原堂的经过
  在自修家谱中记述的履历
  詹天佑珍藏的耶鲁大学谢菲尔德理工学院1913年编印的1879、1880、1881届同学录内的履历
  在自修家谱中记述的祖母、父母墓地
  在自修家谱中记述父辈在十二甫入籍南海
第二部分 王金职:缅怀詹天佑
第三部分 凌鸿勋:詹天佑先生年谱·编后
第四部分 詹天佑与广东保路运动
第五部分 詹天佑创办广东中华工程师会
第六部分 广州詹公追悼会祭文挽联汇钞
第七部分 广州与詹天佑有关的人和事
  詹天佑留美时的老师邝其照
  詹天佑的留美广州同乡同学
  詹天佑在广东博学馆、广东水陆师学堂时的同事与学生
  詹天佑致信邝景扬请邝代收广州两处房产租金
  詹天佑与广州归国留学生谈当官与做事
  詹天佑与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首任总办副办
  詹天佑外甥孙徐剑海认证詹天佑广州十二甫故居
  英国学者皮特·柯睿思到詹天佑故居纪念馆交流
附录:詹天佑大事年表

精彩页/试读片段

    詹天佑,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员,1919年4月24日逝世。
    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在中国汉口去世。中国在建设和发展国家的铁路事业方面,失去了一位最好的工程师。他是中国工程人员的先驱,因为他长期为中国政府铁路事业服务,他的地位是独特的,他是被政府完全信任的人。实际上,他把毕生都奉献给了铁路建设,他的人生履历几乎覆盖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史。他首次成为全国著名人物是在1909年,当时他完成了125英里①长的京张铁路修筑,穿越了困难重重的崇山峻岭,把中国首都与蒙古地区已开发的边疆贸易市镇连接了起来。他是第一位不需要以任何身份出现的外国人帮助,而独立自主成功修筑铁路干线的中国工程师。
    1861年4月26日,詹天佑生于中国广州,去世时是58周岁。而根据中国历法与中国计算年龄的方法,他去世时是59岁。他的祖父②来自安徽省③,后迁居至在一家商行工作的父亲(即詹天佑曾祖父)所在的广州。
    1872年,年仅11岁的詹天佑到了美国,度过了主要的受教育阶段。此前,在上海,他参加了中国幼童出洋肄业局预备学校的短期培训,与30名幼童一起,成为第一批由中国官方资助的赴美留学幼童,被送到美国。在四年多的时间内,中国官方送出了共120名幼童到美国学习。在这些幼童中,詹天佑的年纪几乎是最小的,他离开上海时还仅仅是一个小孩子。他被送达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New Haven,Conn.),安置在一个负责培训他的美国家庭。后来他进入了纽哈芬希尔豪斯中学学习,准备考大学。1878年,在这批留美幼童中,他第一个④通过了学院入学考试,被耶鲁大学谢菲尔德理工学院录取。因为他在数学和科学方面的天赋,他报读了土木工程系。在数学科,他是最杰出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均获奖。1881年,他20岁,从谢菲尔德理工学院毕业,并获哲学学士学位。
    最初,这120位留美幼童的主管是容闳。容闳是第一位从耶鲁大学毕业的中国人。在随后的日子,这些能进入耶鲁大学的中国学生们被称为“容闳的孩子们”。后来在这些人中,有总理,有内阁大臣,有驻外使节,还有大量的铁路主管、海关官员等各种人才。整体而言,这些人都很杰出。他们是很有价值的受美国教育熏陶的人才。清廷高官吴(子登)密谋的一个计划,导致了容闳博士调任华盛顿特区中国公使馆官员。而吴子登自己就任了留美幼童主管。吴不懂英文,并且一点也不赞同任何新想法。他是被清朝派出监视容闳博士的活动的,因为朝廷担心容闳会把留美学生引入歧途。吴子登担任主管一段时间后,发出了一份很长的奏折给皇帝,谈及这些年轻学者正在迅速西化的情况,他认为他们返回后会使中国受精神污染,并会传入新的使中国失去自信的思想。因此,他建议立刻把他们遣返。上告的结果导致了1881年秋天这120名留学生被召回。他们极不情愿地回到中国。他们中有几个还有几个月就可以获得大学授予的学位。在这120名留学生中,只有两位在被召回前获大学授予学位,他们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的中国领事馆内被授予学位。这两位是:詹天佑和他在谢菲尔德理工学院的同学欧阳赓。
    当他们到达上海时,政府安排学生向上海外事官员报到,这些官员负责分配他们到不同地方继续培训和改造,以便他们能为政府服务。他们被精准地定为阴谋分子。他们所有的行动都秘密地被政府代理人监控。詹天佑与十五位同学被分到位于与台湾相对的海岸边的福州船政局。在船政局,他在水师学堂学习轮船驾驶的课程,在一位名为泰勒(Taylor)的外教教导下学习。学习一年后,他获得了毕业证书,并立即被安排到中国海军的一艘舰船上继续深造,成为海军实习军官。在舰船上工作很短一段时间后,他被调返船政局当水师学堂的教习。不久,与法国的战争开始了。法国的海军舰队开始进攻船政局,导致学堂被毁坏。恰在此时,两广总督正式要求调詹天佑回广州加强海防。他在广州时,最显著的成就是完成了江岸线的勘察,并第一次绘出了江岸线图。
    在宣布与法国达成和平后,詹天佑被任为广东水陆师学堂教习。他一直在这里工作,直至北方的伍廷芳(曾派驻美国任公使)请他到天津参加铁路建设工作。这正是他一直盼望的好机会,在耶鲁大学学到的知识能在工作中发挥作用,他可以把自己的毕生奉献给所从事的铁路事业。伍廷芳那时任天津铁路公司主管。
    1888年,詹天佑首次参加铁路工作。其后的31年,他持续地至少在一条铁路上工作①。他的第一个职位是帮工程司(Cadat Engineer),即驻段工程司(Resident Engineer)的助手。天津铁路公司的资金来自英国提供的贷款。因此,该公司的总工程司②以及所有主要的工程司,都是英国人。总工程司金达(C.W.Kinder)先生,正负责修建从天津经唐山煤矿至山海关(在东北边缘上的一个关口居民点)的铁路。英国人的最终目的是经过山海关延伸此线到东北,同时在天津另一面建一条铁路通往北京。这样,就经过华北最大的商业城市天津,把北京与奉天③贯通了起来。在建设天津至奉天的线路时,詹天佑在山海关两边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扎实的工作,他成功地被提升为驻段工程司和工务段工程师。不变的是,给他的总是最边远区域、最困难的工作。因为离基地最远,因而在物资供给方面也是最困难的。
    最初,由于首都的强烈反对,天津与北京间的铁路是不许建设的。那些上层的官员们担心,一旦北京与天津被铁路连通后,首都的地位就会被大大削弱。另外,当铁路员工开始建设线路时,在农村地区会穿越很多先人墓穴,也引起当地居民的反对。直到李鸿章出现,才解决了这些问题,启动了这条线路的建设工作。但是,设定了限制工程司们的条件——铁路必须在离首都10英里处作为终点。因此,铁路只能通达一个不重要的小镇——丰台,这里在北京南面约10英里处。
    P30-32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