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时代背景
1.1.1 高质量发展
1.1.2 生态文明建设
1.1.3 空间治理升级
1.1.4 国土空间规划
1.2 国外土地整治研究
1.2.1 德国土地整治历程与经验
1.2.2 荷兰土地整治历程与经验
1.2.3 日本土地整治历程与经验
1.2.4 国外土地整治经验总结
1.3 国内土地整治研究
1.3.1 国内土地整治发展历程
1.3.2 国内土地整治特征与现存问题
1.4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出
1.4.1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出背景
1.4.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相关文件
1.4.3 意义
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2.1 内涵辨析
2.1.1 土地整治
2.1.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2.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相关理论
2.2.1 区位理论
2.2.2 景观生态学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土地供给理论
2.2.5 系统理论
2.2.6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2.3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研究进展与述评
2.3.1 研究进展
2.3.2 研究述评
3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体系与路径
3.1 工作体系
3.2 工作路径
3.2.1 横向工作路径
3.2.2 纵向工作路径
4 广东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
4.1 广东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五大工作内容
4.1.1 加强规划编制,科学引领整治
4.1.2 推进用地腾挪,优化空间格局
4.1.3 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
4.1.4 加强生态建设,优化生态格局
4.1.5 坚持政策机制创新,强化全域整治活力
4.2 广东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流程
4.2.1 广东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技术流程
4.2.2 广东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工作流程
4.2.3 社会资金投入为主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流程要点
4.3 广东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类型
4.3.1 农用地整理
4.3.2 建设用地整理
4.3.3 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
4.3.4 乡村历史文化与风貌保护
4.4 广东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与运营机制
4.4.1 规划传导机制
4.4.2 工作机制
4.4.3 实施机制
4.4.4 考核奖惩机制
5 广东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模式创新
5.1 高效现代农业引领型
5.1.1 高效现代农业的背景
5.1.2 高效现代农业引领型的内涵
5.1.3 构建高效现代农业的意义和作用
5.1.4 河源市顺天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践
5.1.5 韶关市桂头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践
5.1.6 肇庆市怀集县冷坑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5.1.7 小结
5.2 产业生态资源融合型
5.2.1 产业生态资源融合的背景
5.2.2 产业生态资源融合型的内涵
5.2.3 产业生态资源融合意义和作用
5.2.4 广州市从化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践
5.2.5 陆河县新田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践
5.2.6 惠州市白花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践
5.2.7 湛江红树林生态修复保护实践
5.2.8 小结
5.3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型
5.3.1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背景
5.3.2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型的内涵
5.3.3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意义和作用
5.3.4 佛山市南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践
5.3.5 佛山市杏坛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践
5.3.6 小结
5.4 海陆统筹生态保护型
5.4.1 海陆统筹生态保护的背景
5.4.2 海陆统筹生态保护型的内涵
5.4.3 海陆统筹生态保护的意义和作用
5.4.4 潮州市黄冈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践
5.4.5 汕尾市捷胜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践
5.4.6 小结
5.5 城乡融合发展综合型
5.5.1 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
5.5.2 城乡融合发展综合型的内涵
5.5.3 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与作用
5.5.4 广州市鳌头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践
5.5.5 东莞市塘厦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践
5.5.6 广州市石滩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践
5.5.7 小结
5.6 乡村特色文化保护型
5.6.1 乡村特色文化保护的背景
5.6.2 乡村特色文化保护引领型的内涵
5.6.3 乡村特色文化保护的意义与作用
5.6.4 江门市塘口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践
5.6.5 梅州市三河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践
5.6.6 小结
5.7 矿山修复引导发展型
5.7.1 矿山修复的背景
5.7.2 矿山修复引导发展型的内涵
5.7.3 矿山修复的意义与作用
5.7.4 龙门县龙江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践
5.7.5 小结
5.8 重大工程推动整治型
5.8.1 重大工程的背景
5.8.2 重大工程推动整治型的内涵
5.8.3 重大工程推动整治的意义与作用
5.8.4 梅州市新铺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践
5.8.5 小结
6 项目实施管理与评估
6.1 项目实施管理
6.2 项目验收与评估
6.2.1 项目验收流程与方法
6.2.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评价体系
7 总结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