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人龙文虎(陈亮传)(精)/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精选修订丛书/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
ISBN:9787213114908
作者:作者:卢敦基|责编:诸舒鹏
定价:¥66.0
出版社:浙江人民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精装
页数:230页
商品详情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陈亮的家世及先辈
  家世疑问
  陈家远祖
  近祖事迹
第二章  以《酌古论》为中心的时期/叭
  青年才俊
  《酌古论》的内容和特点
  时代背景
  受知周葵
  政治分歧
  学术分野
  婚姻传奇
第三章  以《中兴五论》为中心的时期
  家穷亲死,父亲被囚
  《英豪录》
  改名为“亮”
  《中兴五论》
第四章  以理学和史学研究为中心的时期
  进入理学
  仰慕王通
  设社讲学
  讲经论理
  讲史论史
  葬亲悼友
  挚友吕祖谦
  永嘉之行
第五章  以上孝宗皇帝三书为中心的时期
  太学放论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翻墙而逃
  上孝宗皇帝第二书
  都堂省察
  上孝宗皇帝第三书
  上书结局
  消沉退隐
第六章  以与朱熹辩论为中心的时期
  痛悼东莱
  结识朱熹
  论辩之前
  第一次入狱
  开始与朱熹论争
  继续与朱熹论争
  朱陈论争的中心内容
  时评论争
  今评论争
  陈亮的其他特异思想
第七章  奋斗不息终成状元
  无功而返
  高宗驾崩
  辛陈相会
  京口之行,再上皇帝书
  二次入狱
  高中状元
  陈亮文学成就略说
  永康学派
第八章  毁誉千古
  南宋
  元代
  明代
  清代
结束语  陈亮威就概说
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修订后记

精彩页/试读片段

    第一章  陈亮的家世及先辈
    家世疑问
    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陈亮出生于两浙东路婺州永康县(今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龙窟山南的村中,生日为农历九月初七。
    中国古人,凡有可能,均有追思祖宗之意与举。陈亮一家也不例外。陈亮有文《先祖府君墓志铭》,叙己之家世,甚为明晰。真正可靠的谱系,陈亮上溯到八世相陈通:
    亮之八世祖讳通,及其子讳隆,始自奋田闾间,……至孙讳援,遂大其家。有子四人,其三则于亮为高祖。高祖讳贺,早夭。一子,曾祖也,讳知元,宣和间以隶籍武弁,例赴京城守御,从大将刘延庆死于固子门外。是生我祖,讳益,字进之,为冢子。
    此本无疑,然今本《陈亮集》卷之二十五有《书家谱石刻后》一文,说到自己的家世,断自“七世祖始”。两文互相抵牾。在此将该文全篇照录如下:
    陈氏得姓,所由来甚详,今不复载。自太丘长以来,逵既渡江,其后中微。霸先用以为陈,历历可考。及唐末五代,比于皇朝之初,陈氏散落为民,谱不可系。今断自我七世祖始,从所逮闻也。自我皇祖若诸从兄弟岁时祭祀,有所谓军阵者次尹,儿时不得问,今莫可质。犹记湖州尚书一人,以待博闻者参考。
    此文读来,疑虑甚多。关键在于其与陈亮自己记载的谱系不合。但由于《先祖府君墓志铭》记叙得十分清楚,所以,后人明明看到“七世”“八世”之说自相矛盾,宁愿暂行规避,取“八世”之说,而略过“七世”不谈。笔者对此文吟诵多遍,更添疑虑:除了“七世”“八世”自相矛盾外,此文如果为陈亮所作,焉会对父亲直呼其名?避讳为中国特有之风俗,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陈亮亦不能不受此影响。思索多日,笔者终于豁然开朗,今本《陈亮集》中该文标点原有误,应为:
    自我皇祖若诸从兄弟岁时祭祀,有所谓军阵者,次尹儿时不得问,今莫可质。
    意思是:我的祖父及他的堂兄弟,过年祭祀时,也祭从军的祖宗某人,但我陈次尹小时没有去问清楚,今天已经无人可以打听了。
    至此真相大白,原来这篇《书家谱石刻后》,并非出自陈亮手笔,而是他的父亲陈次尹的作品。陈次尹追溯自己的家世到七世祖,与陈亮追溯到八世祖,完全一致。所以行文至此,结论是:此文应剔出《陈亮集》,可改放到集后的“附录”中,标点也需略改。而陈亮之家世,也再无自相矛盾之窘境矣。
    龚剑峰先生见《永康陈氏遗谱》之王张威抄本,言该家谱中原有陈亮该文手书,下有“皇宋淳熙改元春三月吉旦八世孙亮谨书(印)”,因此判定陈亮于淳熙元年(1 174)三月作此文。根据笔者上述的理由,此文仍不可能为陈亮所作,应该是他在家谱后恭录父亲之作。
    陈家远祖
    陈氏得姓,依比陈亮略早的文献大家郑樵的说法,为妫姓。“舜传天下于禹,禹封舜之子商均于虞城。周武王克商,乃求舜后以备三恪,得胡公满,封之于陈,以奉舜祀。”这样说来,陈氏为舜之后,历史悠久。上古时的陈姓名人当然很多,但陈亮追溯祖宗历史,不仅没有说到这些太过遥远的伟人,连秦朝、西汉时的都没有说到,一开始就是东汉衰亡时期的事了:
    东汉之衰,太丘长陈公名实,是为有道君子;纪、群又克世其家,位至三公九卿。司马氏南渡,而逵从以迁。其后家于吴兴,霸先遂居全吴,四世乃亡。其葬于婺之永康号厚陵者,或日后陵。陵今虽在,锢之以铜,不可发,莫能考其为谁。故永康之陈最号繁多,而谱牒未尝相通也。往尝有于百年屋壁间得数纸书,言谱系甚详,有曰王,曰公,曰御史大夫,曰龙虎大将军者,疑其为陈、隋间也。至本朝咸平以后,始从世俗称号曰公,则陈氏之散落为民久矣。
    P5-7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