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DARPA发展历程与机构现状
1.1 富有传奇色彩的诞生
1.1.1 国家资助科技创新成为共识
1.1.2 破解三军利益之争
1.1.3 “斯普尼克”卫星事件触发
1.2 不断探索的发展历程
1.2.1 艰难起步:成长于夹缝之间(1958—1975年)
1.2.2 稳步成长:成就奠定地位(1975—1990年)
1.2.3 快速发展:始终保持活力(1990年至今)
1.3 特殊的使命与职责
1.3.1 机构定位
1.3.2 使命与职责
1.4 扁平高效的组织结构
1.4.1 技术类办公室
1.4.2 支持类办公室
1.4.3 特别项目办公室
1.5 DARPA创新的禀赋
第2章 DARPA的创新生态
2.1 健全完善的法规体系
2.1.1 明确的职责范围
2.1.2 一致配套的规则要求
2.1.3 高效顺畅的工作程序
2.1.4 公平竞争的要求和环境
2.2 规范有序的资源分配系统
2.2.1 历史演进
2.2.2 运行流程
2.2.3 改革发展
2.2.4 讨论与借鉴
2.3 科学多样的合同类型
2.3.1 采购合同
2.3.2 非采购工具
2.4 应用导向的技术转移机制
2.4.1 美国政府技术转移政策
2.4.2 国防部的技术转移举措
2.5 激发创新的小企业资助计划
2.5.1 SBIR和STTR简介
2.5.2 SBIR和STTR特点
2.5.3 SBIR和STTR成效
2.6 先进高效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手段
2.6.1 政务信息公开
2.6.2 项目公告发布与提案征集
2.6.3 资助信息公告
2.6.4 合同付款管理
2.7 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与实践
2.7.1 基本理念
2.7.2 工具和方法
第3章 DARPA的项目经理
3.1 项目经理制度的演进
3.2 项目经理制度的特点
3.2.1 短任期与动态轮换
3.2.2 高度信任与充分自主
3.3 项目经理的聘用
3.3.1 对项目经理的要求
3.3.2 项目经理的招聘方式
3.4 项目经理的杰出作用
3.4.1 新技术构想的思想源泉
3.4.2 创意变成现实的关键人物
3.4.3 技术变革的坚强推动者
3.5 项目经理制度分析
3.5.1 实施效果
3.5.2 成功的原因
3.5.3 职位吸引力
3.5.4 局限性
第4章 DARPA的项目管理
4.1 项目整体情况
4.2 项目管理流程
4.2.1 招聘项目经理
4.2.2 愿景制定
4.2.3 项目启动
4.2.4 过程管理
4.2.5 技术转移
4.3 项目管理特点
4.3.1 合理的项目生成方式
4.3.2 全周期的项目经理负责制
4.3.3 仔细斟酌的项目定义过程
4.3.4 有利于创新的评审方式
4.3.5 严格规范的过程管理
4.3.6 对技术转移的高度重视
4.3.7 对风险与失败的正确认识
第5章 DARPA的合同管理
5.1 合同整体情况
5.2 资助方式类型
5.2.1 非采购工具的使用
5.2.2 不同资助方式特点分析
5.3 合同管理工作要求
5.3.1 整体要求
5.3.2 合同成本评估
5.4 合同管理流程
5.4.1 合同谈判
5.4.2 过程管理
5.4.3 经费拨付
5.5 合同管理特点
5.5.1 任务导向,专业高效
5.5.2 追求效率,注重监管
第6章 DARPA的预算管理与资助情况
6.1 预算经费整体情况
6.2 预算活动类型
6.3 PPBE过程
6.4 近年来预算分析
6.4.1 经费投向
6.4.2 布局特点
第7章 DARPA的技术转移
7.1 面临的特殊挑战
7.1.1 瞄准长远需求的障碍
7.1.2 技术成熟度较低
7.1.3 不直接面向用户的弊端
7.1.4 管理与制度不完善
7.2 推动技术转移的主要做法
7.2.1 贯穿项目全过程,分类推动技术转移
7.2.2 始终和潜在用户保持紧密沟通
7.2.3 以创新举措促进技术转移
7.2.4 积极参与并推动小企业创新
7.2.5 项目信息共享,充分利用数据库网站
7.2.6 注重宣传影响,努力营造技术社区
7.3 国会对DARPA技术转移的关注
7.3.1 政府问责局的发现
7.3.2 关键性因素分析
7.4 DARPA技术转移典型案例
7.4.1 “全球鹰”无人机
7.4.2 生物制药疫苗
第8章 从广泛机构公告看DARPA管理
8.1 BAA简介
8.2 BAA发布流程
8.3 BAA内容
8.3.1 段落安排
8.3.2 自由表述部分
8.3.3 与提案者的沟通
8.4 BAA评审程序
8.4.1 评审参与者
8.4.2 科学评审备忘录
8.4.3 利益冲突
8.4.4 评审过程
8.4.5 甄选后活动
8.5 BAA所反映的DARPA及美国国防部的管理
8.5.1 遵循公开竞争的基本要求
8.5.2 遵从PPBE的基本程序
8.5.3 项目管理的重要元素
8.5.4 各项管理法规的集中体现
8.5.5 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特征的突出体现
第9章 DARPA项目管理类举
9.1 抢占科技最前沿:人工智能
9.1.1 项目整体情况
9.1.2 项目管理特点
9.2 扩大领先优势:电子复兴计划
9.2.1 项目整体情况
9.2.2 项目管理特点
9.3 未来作战概念设计:“马赛克战”
9.3.1 项目整体情况
9.3.2 项目管理特点
9.4 样机研制和试验验证:“小精灵”
9.4.1 项目整体情况
9.4.2 项目管理特点
9.5 寻找创新火花:快速支持项目
9.5.1 项目整体情况
9.5.2 项目管理特点
9.6 挑战赛
9.6.1 制度设计与政策指导
9.6.2 组织管理
9.7 人才项目:青年基金
第10章 DARPA受到的监督
10.1 国会监督
10.1.1 政府问责局
10.1.2 GAO工作流程
10.1.3 GAO审计案例
10.2 国防部内部监督
10.2.1 监察长办公室
10.2.2 DODIG工作方式
10.2.3 DODIG审计案例
10.3 社会机构监督
10.3.1 政府监督项目组织
10.3.2 POCO的关注
第11章 DARPA模式分析
11.1 DARPA模式讨论
11.1.1 项目选择方式
11.1.2 自主权
11.1.3 短期项目与长期战略有效结合
11.1.4 热衷冒险,接受失败
11.1.5 技术生态网络
11.2 DARPA与NSF管理模式比较
11.3 类似效仿机构
11.3.1 美国能源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E)
11.3.2 英国预先研究与发明局(ARIA)
11.3.3 德国联邦颠覆性创新局(SPRIND)
11.3.4 俄罗斯前瞻性研究基金会(FPI)
11.3.5 难以复制
11.4 DARPA的局限
附录2 DARPA主要创新成果(1958—2020)
附录3 DARPA近年来关注重点
附录4 DARPA年度预算解读
后记 启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