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昆虫漫话(陶秉珍科普经典读物共2册)
ISBN:9787513360210
作者:作者:陶秉珍|责编:黄艳
定价:¥58.0
出版社:新星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2 平装
页数:387页
商品详情
目录

上部 植物漫话
  序
  第一章 裂殖植物
    第一节 细菌
  第二章 藻菌植物
    第一节 海带和紫菜
    第二节 白木耳和黑木耳
    第三节 香菇
  第三章 苔藓植物
    第一节 土马鬃和地钱
  第四章 蕨类植物
    第一节 蕨和木贼草
  第五章 裸子植物
    第一节 银杏树
    第二节 水杉和杉
  第六章 单子叶植物
    第一节 竹
    第二节 凤梨
    第三节 席草
    第四节 贝母
    第五节 香蕉
  第七章 双子叶植物——离瓣花类
    第一节 桑
    第二节 樟树
    第三节 鱼藤
    第四节 橡皮树
    第五节 油桐
    第六节 盐肤木
    第七节 漆树
    第八节 茶树
    第九节 人参
  第八章 双子叶植物——合瓣花类
    第一节 女贞树
    第二节 薄荷
下部 植物的生活
  地中世界
  植物的运输机关
  草本和木本
  芽的萌发
  新叶
  新绿
  植物也会出汗
  红叶
  落叶
  常绿树
  冬芽
  花的由来
  花和昆虫
  花的睡眠
  种子的由来
  果实和种子
  种子发芽时的理化作用
  种子的长途旅行
  高山的植物带
  植物对于高山气候的适应
  水边的植物
  水生植物的三个阶段
  在海滨和飞沙搏战的植物
  吃现成饭的“懒汉”
  “共存共荣”的植物
  树木的寿命
  植物的自卫
  新种的形成
  后记

  一 花蜂的社会生活
  二 做百虫之王的胡蜂
  三 惨杀同胞的胡蜂
  四 钻木的熊蜂
  五 泥蜂的建筑技术
  六 奇妙的割叶蜂
  七 棉花蜂和采松蜂
  八 过寄生生活的小蜂
  九 水栖的小蜂
  十 蜂类的进步
蜜蜂
  一 社会制度
  二 巢房——六角形小房
  三 蜜蜂中的三型——女王、雄蜂和工蜂
  四 分封

  一 食肉性的小灰蝶
  二 奇妙的木叶蝶
  三 有趣的粉蝶
  四 蛱蝶
  五 凤蝶
  六 卵和幼虫
  七 倒挂的蛹和长寿的蝶
  八 神话和迷信
  九 应用美翅的工艺品

  一 种类和异名
  二 蝉的一生
  三 蝉歌
  四 敌人
  五 冬虫夏草
  六 史话
  七 蝉和蚁的寓言

  一 异名
  二 种类
  三 发生
  四 奇妙的攻击法
  五 萤火
  六 求婚
  七 轻罗小扇扑流萤

  一 可怕的蚊
  二 常蚊和疟蚊
  三 种类
  四 生活史
  五 哼哼调
  六 口器
  七 疟蚊和疟疾

  一 吸血蝇
  二 马蝇生活史
  三 牛蝇和蚕蝇
  四 寄生植物的蝇类
  五 秽物蝇的种类
  六 家蝇生活史
  七 舞蝇的结婚
  八 琐谈两则
蜻蛉
  一 种类
  二 适于飞翔的构造
  三 打箍和咬尾巴
  四 点水蜻蛉款款飞
  五 太古时代的大蜻蜓
  六 薄翅描花
蟋蟀
  一 异种类和异名
  二 形态
  三 翅和歌声
  四 巢穴
  五 产卵和孵化
  六 交尾和争斗
  七 促织经
蝗虫
  一 种类
  二 鸣声
  三 产卵
  四 从蝻到蝗
  五 蝗群
  六 治蝗
  七 几则蝗虫食谱
螳螂
  一 异名和种类
  二 幼虫和成虫
  三 狩猎
  四 同类相残的惨剧
  五 轧拉轧拉吃丈夫
  六 头被咬下还继续交尾
  七 桑螵蛸
  八 产卵
天牛
  一 种类
  二 散发芳香
  三 幼虫
  四 精美的化蛹房
  五 一个小小的化学实验

  一 种类
  二 发育和寿命
  三 口器
  四 蚤和百斯笃
  五 驱除法

  一 蚁的社会组织
  二 蚁巢
  三 蚁的感觉
  四 空中结婚
  五 育儿
  六 搬家
  七 武器
  八 同种间的战斗
  九 异种间的战斗
  十 犯罪
  十一 畜牧
  十二 农业
  十三 奴隶
  十四 贮蜜

精彩页/试读片段

    蜂
    一 花蜂的社会生活
    昆虫里面,比蜂更有趣的,大概找不到吧!它们不单种类繁多,而且所过的生活,也是千差万别:有的隐居泥中,有的高栖树梢,有的随波漂浮,有的寄生虫体,有的孤栖,有的群居。现在只把习见的和有特色的几种,来大略讲一讲。
    一阳来复,我们散步郊野时,常有嗡嗡之声,从远方传来。这声音和报春鸟的啼声一般,使人知道春已到临,听了十分畅快。春天最早开的是梅花、山茶。到这些花上来的,就是蜜蜂和花蜂。
    花蜂中,有翅膀暗灰色的花蜂(Bombus speciosus),有生着橙黄色长毛的虎花蜂(Bombus diversus),有大型而腹部有黄白带的大花蜂(Bombus sopporensis),有全身密生着黑色长毛的黑花蜂(Bombus ignitus),和胸腹部密生黄灰色毛的黄花蜂(Bonbus lersatus)等种类。它们都是过着和蜜蜂相似的社会生活。
    早春三月,花蜂已从它们的越冬处出来,这时,只为了疗治自己的饥渴,拼命采蜜。一到四五月里,就着手造巢,并且替孩子们贮藏花粉和花蜜。它们造巢的地方,毫无一定,有时竟会利用现成的鼠穴,再开一条长长的隧道,通到地面。它们的巢,不是同蜜蜂这样有好多层,因它们分泌的蜡,比蜜蜂的要软弱得多。
    蜜蜂社会中,有生殖能力的,叫作女王,但在花蜂社会里,女王这个名称,嫌不适当,应该称为母蜂。为什么呢?因为它和人类一样发挥母性爱。当初只有它一只,自己造巢,自己到野外去采集花蜜、花粉和树脂,作将来自己孩子的食物。它产卵(是受了精而越冬的)保护孵化出来的孩子,自己看这些孩子羽化,飞出巢去。但蜜蜂的女王,不过是一种产卵机器,不发挥养育孩子、保护孩子的母性爱。母蜂造巢时,像前面说过,通常总利用废弃的鼠穴,将草梗、叶片、藓苔等咬碎,混入树脂和蜡液,在里面造巢房。它们造巢之前,先到郊外去,用后脚采集花粉,用蜜囊吸收花蜜,带了回来,扫落花粉,和入吐出来的花蜜,滚成团子,这是未来孩子们的食料。这些团子造成之后,母蜂就环绕团子造一间小室,在里面产下十二三粒卵子。不久,又从背部分泌蜡液,将这巢房(小室)的顶封住。同时,再分泌蜡质,造一个薄薄的壶,作贮藏花蜜用。这壶的直径二厘米左右,深四厘米左右,放在巢房附近。母蜂对于花蜜的贮藏,非常注意,因为是风雨之际的粮食。
    巢房造成后,母蜂就静伏在上面,使卵子受热孵化。这时它总面向着巢口,留心外敌的侵入,简直和鸟类等高等动物的孵卵,丝毫无二。
    卵子经四天左右而孵化。幼虫吝吝吃那些团子,将它蛀成七洞八穿。当粮食吃尽恐慌时,母蜂便再到野外去采集花粉、花蜜,回来后,在巢房的盖上咬穿一孔,将花粉或稍稍流动的花粉、花蜜混合物,从小孔,丢落巢房里。它不采集花粉花蜜时,就伏在巢房上,使孩子得到温热。这时若觉得饥饿,便把口吻插入蜜壶内,吸食从前贮藏的蜜。经过一个月左右,孩子已成工蜂,能够帮助母亲采集花粉、花蜜,蜜壶就丢着不用了。花蜂的蜜,比蜜蜂的要稀薄些。
    花蜂的幼虫,白色无足,头部特别大。孵化后,再经六七天,幼虫各吐丝造成坚牢的纸似的茧,而化蛹。巢房的中央,微微凹陷,是母蜂曾经静伏着保护孩子的地方。假使孩子们虽然已经化蛹,还要暖气时,它依旧伏在凹处,绝不飞开去。到了孵化的第二十二三天,幼蜂就出来了。这时母亲还负保护之责,替它们将茧上的出口,开得大些。第一次羽化出来的花蜂,全是工蜂,比母蜂要小得多。这些工蜂一出来,母蜂便把采集花粉、花蜜的责任,交给它们,自己再另造巢房产卵。此后陆续产生的,也全是工蜂,一到中夏,母蜂方产将来可成雄蜂和母蜂的卵子。
    秋天,母蜂衰老,工蜂就代替产卵,但全系雄卵,所以这巢不久就要灭亡了。秋季,我们看到的大花蜂,多是母蜂。雄蜂虽也常有看到,但比母蜂稍小,略带黑色,尾端没有毒刺,很容易分别的。雄蜂虽在野外吸食种种花蜜过日,但到早霜一降,便一命呜呼。工蜂也不久死亡,留下的,只有将来可做母蜂的,生殖器发达的女蜂。
    地中的巢,格外大些,有时包含:170只雄蜂、560只女蜂、180只工蜂。但是,地上巢中,蜂数较少,大概只有一半。一只越冬的母蜂,子孙往往增加到三四百只。蜂群的兴衰,受气候的影响不少:在亚热带地区,花蜂无须冬眠,继续不断地营社会生活。反之,在北极寒冷地方,花蜂都过独栖生活。
    花蜂最大的敌人,便是要偷蜜吃和咬破育儿巢房的野鼠,所以除气候外,对蜂群影响最大的,便是这地方野鼠的多少。达尔文曾经用猫和苜蓿的关系,来说明生物界的关联生活。而花蜂也是其中的一环。现在只讲个大概,来结束这节:
    苜蓿花的受精结实,全靠花蜂的媒介,而花蜂的繁殖,又常受野鼠的妨害。可是,侵害花蜂的野鼠,又要给猫捕食,繁殖上大受限制。所以喜欢养猫的村庄,苜蓿最能繁殖。
    二 做百虫之王的胡蜂
    胡蜂性凶猛,不论蝶、蛾、青虫等,若在它们身边,便任意杀戮,不妨称为百虫之王。胡蜂种类很多,最普通的是:全身生黄褐色毛的黄胡蜂(Vespa auraria)和拖着两条长腿的长脚蜂(Polistes hebraeus),以及腹部有黄色细条的纹胡蜂(Vespa crabra)和翅膀暗褐,全身黑色的黑胡蜂(Phynchium flovomarginatum)等。P1-4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