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海权论(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ISBN:9787569534306
作者:作者:(美)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责编:高歌|译者:刘爽
定价:¥99.0
出版社:陕西师大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568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引论
第一章  海权要素概论
第二章  1660年欧洲状况——第二次英荷战争,1665-1667年——洛斯托夫特海战和四日海战
第三章  英法同盟与联合省的战争,1672-1674年——法国与欧洲各国联盟的战争,1674-1678年——索莱湾海战、泰瑟尔岛海战和斯特隆博利岛海战
第四章  英国光荣革命——奥格斯堡同盟战争,1688-1697年——比奇角海战和拉乌格海战第五章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1702-1713年——马拉加海战
第六章  法国摄政时期——阿尔韦罗尼在西班牙——英国沃波尔和法国弗勒里的政策——波兰王位继承战——英国在拉丁美洲的非法贸易——大不列颠与西班牙的战争,1715-1739年
第七章  大不列颠与西班牙的战争,1739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1740年——法国与西班牙共抗大不列颠,1744年——马修斯、安森和霍克的海战——《亚琛和约》,1748年
第八章  七年战争,1756-1763年——英国所向披靡,在北美洲、东印度和西印度群岛海域的征服行动——宾在梅诺卡岛外海的海战,霍克和康弗朗斯的海战,波科克和德·阿赫在东印度的海战
第九章  从《巴黎和约》至1778年的事件进程——美国独立战争引发的海战——韦桑岛外海海战
第十章  北美洲和西印度群岛的海战,1778-1781年——海战对美国独立战争进程的影响——英、法两国舰队在格林纳达、多米尼加和切萨皮克湾外海的海事活动
第十一章  欧洲海域的海战,1779-1782年
第十二章  东印度的数个事件,1778-1781年——叙弗朗从布雷斯特出发,1781年——叙弗朗在印度海域的辉煌战绩,1782年、1783年
第十三章  约克镇投降后西印度群岛的数个事件——德格拉斯与胡德的战争——圣基茨海战,1781年、1782年
第十四章  评述1778年海战

精彩页/试读片段

    第一章  海权要素概论
    1.海权要素综述
    海洋之所以如此重要和引人瞩目,在政治和社会方面来说,是因为它是一片开阔的“高速通道”。换个更贴切的说法,海洋是广袤无垠的公共区域,人们可以在其间朝四面八方航行。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在过去只有某些被称为贸易航线的特定区域才可以通行。这些贸易航线如何产生的得从世界历史中寻找答案。
    尽管海上充满各种危险,但相对于陆路来说,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海路总是更为便捷和廉价。发达的海运事业为荷兰带来了繁荣的贸易,而荷兰的海运拥有无数条安全水路,这些水路将海洋与荷兰、德意志的内地迅速而便捷地联结起来。在两百年前,陆地上的道路很少,而且路况糟糕,加上战争频繁、社会动荡,水路运输就有陆路无法比拟的优势。尽管海运会面临被抢劫的风险,但比起陆路来依然更为安全和迅捷。基于此,当时的一位荷兰作家就推测,荷兰和英国之间可能会有战争。在众多事件中他格外注意到一点,那就是英国国内水路不畅,无法满足本国的运输需求,同时其境内的陆路非常糟糕,所以货运必须借助海路,而海运又要承担抢劫的风险。目前,存在这种危险的国内贸易大多已经消失。尽管水运仍然比较便宜,但大部分文明国家因为不方便,慢慢取消了沿海贸易。然而,一直到法兰西共和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战争期间,在法国沿海依然有偷渡的护航船队,即便这个时期英国巡洋舰成群结队地出现在海上,法国内陆的道路建设也相对完善。如此种种描述,常见于与这段历史有关的通俗海军文学作品之中,或者熟悉这段历史的人们的口中。
    现代社会,对一个临海国家而言,整个贸易活动只有一部分发生在国内。国内没有的必需品或奢侈品必须用本国或外国的船舶从外国运到本国的港口,这些运输船舶在返航时会在这一地区交易,采购的商品可能是天然产物,也可能是人们的劳动产品。每一个国家无不希望本国承担此类航运产业,但这需要给往来穿梭的船舶提供安全的港口,并提供尽可能远的护航。
    在战争时期,护航必须由武装舰船完成。因此,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海军的存在取决于和平时期海运业的发展状况,海运业一旦消失,海军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除非这个国家有侵略计划,否则不会保留海军的军队编制。例如,美国目前尚无侵略企图,也没有为商船护航的任务,其武装舰队就会逐步减少,在公众对海军也没多大兴趣的情况下,这个结果是完全合乎情理的。然而,如果基于某种原因,美国又发现海运业具有巨大的利益并对其产生浓厚兴趣的话,将会再次恢复海上军队。还有一个原因会让美国重启海军建设,那就是穿越中美洲地峡的运河开通在即,国内因此而产生的强烈的侵略野心会加速这个重建进程。不过这一点值得怀疑,因为在这个时代必须具备远见卓识,才能做好军备任务,而一个和平、博爱的国家是缺少这种超前见识的。
    不管是武装还是非武装,一个国家的船舶只要离开本国海岸,都会需要一些补给点以供贸易避难和补给使用。目前,世界各地都会有一些友善的港口可以选作据点,并且在和平时期可以当作避风港,即便它们都是外国的。但是这种情况不会长期存在,即便承平日久的美国,也不会拥有久远的和平。在以前,为了在新的未考察地区寻求从事贸易的机会,商船船员往往会付出生命和自由的代价,因为很多国家对他们持有怀疑和敌视的态度,他们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搜集到充足且可获利的货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依靠直觉在贸易航线的远端寻找一个或几个泊地,通过武力威胁或者金钱收买得到这个地方,然后船员或代理人就可以比较安全地停泊舰船,持续地搜集在大陆有销路的货物,等待本国船队前来收取。早前此种运作模式获利极大,虽然风险很大,但从事这种模式的机构不断增长、扩张,直至将所在地变成自己的殖民地。殖民地发展成功与否,与殖民国家本身实力的大小和采取的政策是否得当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殖民与被殖民本身就是一部极其重要的世界历史,也是一部特别的人类海洋历史。如前所述,所有殖民地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复杂而被动的,就其起源和发展而言,有不少是比较合规的、属于政治范畴的。统治者殖民当然是打着为人民谋求利益的幌子,实际上是为了谋求私人集团的利益。到了后来,贸易基地不断扩大,冒险家单纯追求利润也好,机构们精心地组织和租用殖民地也罢,二者从事的工作并没有理论和本质上的区别。对殖民国家来说,这两种情况都是为了能让殖民国在外国获得一块根据地,以方便为殖民国的货物寻找新的销路,当然殖民国舰船也就多了一个新的活动区域,其国民也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使得殖民国家获得发展。
    P24-26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