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桂北地区早古生代韧性剪切带的变形时代和成因机制
ISBN:9787116139275
作者:作者:秦亚//冯佐海//胡乔帆//吴杰//苟小芳|责编:徐洋
定价:¥95.0
出版社:地质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246页
商品详情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华南大陆早古生代构造事件的研究现状
    1.1.1 早古生代构造事件的起始时间
    1.1.2 早古生代扬子和华夏陆块的汇聚边界
    1.1.3 扬子和华夏陆块早古生代造山事件的构造属性
    1.1.4 早古生代韧性剪切带变形机制和动力来源
  1.2 韧性剪切带
    1.2.1 韧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1.2.2 糜棱岩
    1.2.3 韧性剪切变形的运动学指向
    1.2.4 韧性剪切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3 主要内容
    1.3.1 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
    1.3.2 成因类型及其动力学机制
    1.3.3 变形时代及演化时限
    1.3.4 变形环境及其构造背景
    1.3.5 形成演化及成因机制
  1.4 分析测试方法
    1.4.1 岩石三维有限应变测量
    1.4.2 构造变形时代研究
    1.4.3 磁组构
    1.4.4 EBSD组构分析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1.1 新元古代华南大陆的形成与裂解
    2.1.2 华南大陆早古生代陆内造山作用
    2.1.3 华南大陆印支期陆内造山作用
    2.1.4 中新生代华南大陆构造的复合改造
  2.2 区域地层
    2.2.1 新元古界(Pt3)
    2.2.2 下古生界(Pz1)
    2.2.3 上古生界(Pz2)
    2.2.4 中生界(Mz)
    2.2.5 新生界(Kz)
  2.3 区域构造
    2.3.1 褶皱构造
    2.3.2 断裂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4.1 新元古代岩浆岩
    2.4.2 早古生代岩浆岩
    2.4.3 中生代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第3章 桂北地区早古生代韧性剪切带的宏-微观构造特征
  3.1 九逢-杆洞韧性剪切带的宏-微观构造特征
    3.1.1 宏观构造特征
    3.1.2 微观构造特征
  3.2 摩天岭韧性剪切带的宏-微观构造特征
    3.2.1 宏观构造特征
    3.2.2 微观构造特征
  3.3 元宝山韧性剪切带的宏-微观构造特征
    3.3.1 宏观构造特征
    3.3.2 微观构造特征
  3.4 三江韧性剪切带的宏-微观构造特征
    3.4.1 宏观构造特征
    3.4.2 微观构造特征
  3.5 寿城-三门韧性剪切带的宏-微观构造特征
    3.5.1 宏观构造特征
    3.5.2 微观构造特征
  3.6 龙胜韧性剪切带的宏-微观构造特征
    3.6.1 宏观构造特征
    3.6.2 微观构造特征
  3.7 鹰扬关韧性剪切带的宏-微观构造特征
    3.7.1 宏观构造特征
    3.7.2 微观构造特征
第4章 桂北地区早古生代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和应变特征
  4.1 九逢-杆洞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和应变特征
    4.1.1 磁组构特征
    4.1.2 岩石应变特征
  4.2 摩天岭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和应变特征
    4.2.1 岩石三维有限应变测量
    4.2.2 运动学涡度
    4.2.3 规模和产状
  4.3 元宝山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和应变特征
    4.3.1 岩石三维有限应变测量
    4.3.2 运动学涡度
    4.3.3 规模和产状
  4.4 三江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和应变特征
    4.4.1 磁组构特征
    4.4.2 岩石应变特征
    4.4.3 运动学涡度
  4.5 寿城-三门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和应变特征
    4.5.1 磁组构特征
    4.5.2 岩石应变特征
    4.5.3 运动学涡度
  4.6 龙胜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和应变特征
    4.6.1 磁组构特征
    4.6.2 岩石应变特征
    4.6.3 运动学涡度
  4.7 鹰扬关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和应变特征
    4.7.1 磁组构特征
    4.7.2 岩石应变特征
    4.7.3 运动学涡度
第5章 桂北地区早古生代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环境
  5.1 九逢-杆洞韧性剪切带的变形温度
    5.1.1 变形矿物组合
    5.1.2 石英的变形型式
    5.1.3 石英EBSD组构
  5.2 摩天岭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环境
    5.2.1 变形温度
    5.2.2 古差异应力
    5.2.3 应变速率
  5.3 元宝山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环境
    5.3.1 变形温度
    5.3.2 古差异应力
    5.3.3 应变速率
  5.4 三江韧性剪切带的变形温度
    5.4.1 石英的变形型式
    5.4.2 石英EBSD组构
  5.5 龙胜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环境
    5.5.1 变形温度
    5.5.2 古差异应力
    5.5.3 应变速率
  5.6 鹰扬关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环境
    5.6.1 变形温度
    5.6.2 古差异应力
    5.6.3 应变速率
第6章 桂北地区早古生代韧性剪切带的变形时代
  6.1 九逢-杆洞韧性剪切带的变形时代
    6.1.1 地质和岩相学特征
    6.1.2 LA-ICP-MS锆石U-Pb测年
    6.1.3 锆石成因类型
    6.1.4 韧性变形时代
  6.2 摩天岭韧性剪切带的变形时代
    6.2.1 白云母40Ar/39Ar测年
    6.2.2 变镁铁岩的锆石U-Pb测年
    6.2.3 韧性变形时代
  6.3 元宝山韧性剪切带的变形时代
    6.3.1 黑云母40Ar/39Ar测年
    6.3.2 变镁铁岩的锆石U-Pb测年
    6.3.3 韧性变形时代
  6.4 三江韧性剪切带的变形时代
    6.4.1 地质和岩相学特征
    6.4.2 LA-ICP-MS锆石U-Pb测年
    6.4.3 锆石成因类型
    6.4.4 韧性变形时代
  6.5 寿城-三门韧性剪切带的变形时代
    6.5.1 上朗变镁铁岩的锆石U-Pb测年
    6.5.2 吊竹山变镁铁岩的锆石U-Pb测年
    6.5.3 韧性剪切变形时代
  6.6 鹰扬关韧性剪切带的变形时代
    6.6.1 变镁铁岩的锆石U-Pb年龄
    6.6.2 云母石英片岩的锆石U-Pb年龄
    6.6.3 韧性剪切变形时代
第7章 桂北地区韧性剪切带的成因机制及构造意义
  7.1 多期构造变形特征
    7.1.1 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
    7.1.2 变形岩石的应变特征
    7.1.3 韧性剪切变形温度
    7.1.4 韧性剪切变形时代
  7.2 桂北地区早古生代韧性剪切带的成因机制和动力学背景
    7.2.1 成因机制
    7.2.2 动力学背景
    7.2.3 构造演化模式
  7.3 桂北地区早古生代韧性剪切带的构造意义
    7.3.1 华南早古生代构造事件的时限
    7.3.2 华南早古生代造山事件的构造属性
    7.3.3 早古生代扬子和华夏陆块的南西段汇聚边界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桂北地区韧性剪切带岩石磁组构参数
  附表2 桂北地区早古生代韧性剪切带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试数据
  附表3 桂北地区早古生代韧性剪切带测年锆石的微量元素含量及特征参数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