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 产城融合的理论基础——区位论、“两化”互动、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理论
1.4 工业园产城融合研究综述
2 工业园产城融合的内涵与外延
2.1 当前工业园产城融合推进工作中的认识误区
2.2 工业园从产城分离到产城融合的发展历程
2.3 工业园产城融合的基本认识
3 工业园产城融合评价
3.1 工业园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3.2 工业园产城融合数据
3.3 工业园产城融合评价过程与结果
3.4 工业园产城融合评价的启示:由成都模式到北京模式
4 产住融合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工业园就业者职住关系分析
4.1 产住融合与职住平衡的界定
4.2 职住关系研究文献回顾
4.3 模型构建
4.4 数据来源及描述:成都经开区员工职住关系及其可能的成因
4.5 回归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产地融合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工业用地效率分析
5.1 文献回顾
5.2 模型
5.3 数据与描述性统计
5.4 参数估计、模型检验
5.5 投资强度、就业密度、TFP 对地级城市工业用地产出率的贡献及区域比较
5.6 四川与西部工业园产城融合分析
5.7 产地融合不足的主要原因:规划缺陷和工业负外部性
5.8 本章小结
6 工业园产城融合实现路径
6.1 工业园板块的生活功能区配置
6.2 确立工业用地配置的基本产出效率标准
6.3 合理确定工业园板块的工业生产功能区和生产性服务功能区面积比例
6.4 增强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
6.5 积极推动绿色制造和产业转型升级
6.6 合理控制公共投资的节奏
7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关于工业园产住融合影响因素和机制的研究结论
7.2 关于工业园产地融合影响因素和机制的研究结论
7.3 关于推进工业园产城融合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