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各国碳中和路径及方案
1.1.1 德国碳中和主要政策内容
1.1.2 英国碳中和路径及方案
1.1.3 欧盟碳中和路径及方案
1.1.4 美国碳中和路径及方案
1.1.5 日本碳中和路径及方案
1.2 碳中和对我国各行业的影响
1.2.1 能源行业
1.2.2 钢铁行业
1.2.3 水泥行业
1.2.4 石化行业
第2章 碳中和背景下污水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我国碳中和政策对污水行业的影响
2.2 国内外污水系统碳排放现状
2.2.1 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权重
2.2.2 国外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现状
2.2.3 国内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现状
2.3 污水厂降碳潜力分析
2.3.1 污水厂减碳潜力分析
2.3.2 污水厂减碳路径选择
2.4 污水处理低碳技术进展
2.4.1 能源利用方式
2.4.2 低碳工艺路线
2.4.3 污水厂资源化及其对碳补偿
第3章 污水厂碳信息采集方法
3.1 污水厂碳排放边界
3.2 污水厂直接碳排放测试方法
3.3 污水厂能耗物耗信息核算
3.4 污水厂过程参数碳信息挖掘
3.5 污水厂生物碳排放信息获取
第4章 污水系统碳排放核算方法
4.1 碳排放核算的常用方法
4.1.1 直接实测法
4.1.2 排放因子核算法
4.1.3 质量平衡法
4.1.4 碳足迹法
4.1.5 模型方法
4.2 污水厂碳排放静态核算方法
4.3 污水厂静态核算案例分析
4.3.1 德国Bochum-Olbbachtal污水处理厂概况
4.3.2 德国Kohlbrandhoft/Dradenau污水处理厂
4.3.3 希腊Chania污水处理厂
第5章 污水厂碳排放计量体系构建
5.1 污水厂实时碳信息挖掘方法
5.1.1 污水厂实时碳排放数据挖掘
5.1.2 污水厂碳排放当量信息获取
5.2 污水厂底层碳排放模型构建
5.2.1 基于物质流的元素平衡模型
5.2.2 基于生化反应核算模型的构建
5.2.3 基于物化反应的核算模型构建
5.2.4 基于能源核算的模型构建
5.2.5 基于设备碳排放数据库构建
5.3 污水厂应用层碳排放模型构建
5.3.1 污水输配碳排放模型构建
5.3.2 污水物化过程碳排放核算模型构建
5.3.3 污水生化过程碳排放核算模型构建
5.3.4 污泥、废气、废渣处理处置碳排放核算模型构建
5.3.5 能源回收及碳补偿碳排放核算
5.4 污水厂碳排放计量价值体系构建
第6章 污水厂碳排放构成分析
6.1 污水厂直接碳排放分布
6.1.1 预处理过程直接碳排放
6.1.2 生化过程直接碳排放
6.1.3 脱氮过程直接碳排放
6.2 污水厂间接碳排放分布
6.2.1 能耗间接碳排放分布
6.2.2 药耗间接碳排放分布
6.3 污泥处理和处置过程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第7章 污水厂降碳潜力分析
7.1 污水厂直接碳排放降碳潜力分析
7.2 污水厂间接碳排放降碳潜力分析
7.3 污泥处理过程降碳潜力分析
第8章 基于低碳目标的污水处理厂工艺策略分析
8.1 低碳污水厂最佳工艺路线选择
8.2 低碳污水厂运行策略和管理模式
8.2.1 污水厂低碳运行策略
8.2.2 国内外工程实例
8.3 基于实时碳信息反馈的低碳运行体系构建
第9章 污水厂碳汇新技术
9.1 污水厂新能源利用与蓄能技术
9.2 污泥碳封存技术
9.3 污水厂负补偿调剂模式
9.4 污水厂+数据中心的新模式
9.5 污水厂碳汇收益潜力分析
第10章 碳汇的污水处理新业态
10.1 智慧化碳汇水厂的经济价值分析
10.2 典型智慧化低碳水厂运行案例分析
10.2.1 国内污水厂碳中和举措
10.2.2 国外污水厂碳中和举措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