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南通板鹞(精)/东方文化符号
ISBN:9787574116672
作者:作者:吴玲玲//沈婵媛|责编:唐凡
定价:¥88.0
出版社:null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2 精装
页数:138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前言 占尽东风第一鹞
第一章  历史渊源
  一、南鹞北鸢
  二、御风而行
  三、乾坤一哨
第二章  文化价值
  一、鹞知天青
  二、游艺于天
  三、云端图腾
  四、匠心致远
第三章  制作技艺
  一、骨架扎制
  二、筝面制作
  三、哨口雕刻
  四、放飞调试
第四章  工艺流派
  一、流派分类
  二、作品欣赏
第五章  传承之路
  一、活态传承
  二、静态传承
  三、新媒体传承
  四、创新探索
  五、发展瓶颈
第六章  能工巧匠
  一、筝鸣云天——郭承毅
  二、心随鹞舞——王志清
  三、传承真趣——陆宝如
  四、人鹞合一——张文智
  五、碧野丹心——王泽君
后记
附:南通板鹞风筝大事记年表

精彩页/试读片段

    南通板鹞
    第一章 历史渊源
    一、南鹞北鸢
    风筝起源于中国,可考历史已有两千余年,源于先人“御风而行”的浪漫主义情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御风飞天之梦终于找到了一个实现的载体——风筝。《韩非子·外储说》记载:“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世界上第一只载入史册的风筝,出自思想家墨子之手,历经三年的手作终于飞上天,可惜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把这件充满想象力的事又交付他的学生公输班去完成:“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以为至巧。”如此成功的“木鸢”或者“木鸟”装置很快得到善工巧匠的进一步设计和研发。风筝最初主要应用于军事战争,古书中载有“作木鸢以窥宋城”“羊车儿写密信”等史事。春秋时期,公输班用轻巧的竹木架覆以布帛做成木鸢,使用到军事中,用来窥探情报和传递信息;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韩信根据风筝的放飞线计算到达未央宫的距离;南北朝时期,羊车儿写密信系在风筝上放飞,希望得到救援。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用纸张代替丝绸制作风筝,这样的风筝被叫做“纸鸢”。纸张的出现大大缩减了风筝的成本,风筝在民间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渐普及演变成一种流行的游戏方式。
    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风筝的制作工艺和外在形制逐渐得到完善,并结合地域文化特征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其中以北京、天津、潍坊、南通四大产地的风筝最具有代表性。南通的板鹞风筝以其硕大简朴的乡土造型和独特的哨口设计而著称。风筝原本指带音律的“纸鸢”或者“鹞子”,南方称鹞,北方称鸢,故有“南鹞北鸢”之说。鹞和鸢都是指一种猛禽,只不过南北称呼有别而已。南通的风筝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造型风筝,俗称活鹞,以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见长;另一种就是板鹞风筝。南通板鹞的基本形态结构是矩形,通过两个矩形的不同组合形成六角星和八角星这两种基本造型单元,再将基本单元进行穿插组合,形成七联星、九联星、十九联星等多种造型。这样的风筝因大而直挺,形似门板而被称作板鹞。曹雪芹所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中的“南鹞”一派如今只能以南通板鹞为代表。“曹氏风筝”的工艺包括“扎糊绘放”,南通板鹞风筝的核心技艺是“扎绘糊雕搓放”,多“雕刻哨口”和“搓鹞尾”两项古老工艺。
    南鹞北鸢虽同根而生,但因地域风土不同,其工艺特征差异很大。南通板鹞令人震撼的板式造型、高低音交汇的音响装置和富丽典雅的工笔彩绘风格与北派风筝迥然不同。近代以来,人们熟悉的“南鹞北鸢”中的南鹞就是指南通的板鹞风筝,其独特之处在于筝面上布满大小不一的哨口,放飞时风力鼓荡百哨齐鸣,声线似古筝奏响天籁,是南通板鹞区别于其他地区风筝的重要标志。南通板鹞风筝是唯一保留了北宋遗风的风筝艺术,经北京考古学家认定,清代光绪年间所制的风筝作品“160年嗡声”,其绘画风格和接口技术为清代民间艺术之典范,现唯有南通板鹞的哨口技术得其精髓,甚至超越了它。南通板鹞具有四大艺术特色:轻风能上天、强风不掉地、一飞冲天的动态美;独特的几何造型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结构美;介于年画、工笔画、壁画、唐卡之间的绘画美;得风而鸣、随风扬抑的音律美。2006年5月中国评选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即有南通板鹞风筝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这种由动态美、结构美、彩绘美、音律美汇聚而成的艺术审美,也就形成了它在风筝类别中独有的“他者莫及”的民俗文化特征。
    二、御风而行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放风筝需要合适的风力。南通位于赤道以北,濒江临海,属季风气候,受东南信风带和西风带的影响,春秋两季,地面风力强劲,春季吹东南风,秋季吹西南风,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海洋性气候特征明显。江海平原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为板鹞风筝的放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相对匀速的风力条件。南通有民谣细说九级风力之表现:
    一级青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
    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难,
    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
    这是通过各种事物表现对地面风力的判断,南通板鹞风筝爱好者对风力还有更为敏锐的鉴定方法。南通板鹞风筝最大的约有5米,最轻的约0.5千克,最重的有好几十千克,这就决定了板鹞风筝的放飞对风力有特殊的要求,必须达到五至六级。南通处于沿海地区,具备放飞的最佳风力条件,内陆地区就很少有这样稳定而持续的风力。
    P3-7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