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民以食为天
02 五谷和杂粮
03 园中菜青青
04 枝头垂硕果
05 千里油飘香
06 舌尖有滋味
07 纺线成衣衫
08 名医寻良药
09 巧匠有良材
10 馨香尤绕梁
11 “魔鬼”的诱惑
12 跨万水千山
13 春雨惊春清谷天
14 春种一粒粟
15 善事先利器
16 良田何处寻
17 何得粮满仓
18 前路在何方
民以食为天
食物,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没有食物就意味着生命无法延续下去。“民以食为天”这短短的五个字承载了中国数千年来深沉而广博的文化积淀,其中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生生死死……已经成为镌刻在中国人灵魂深处的印记。
为了填饱肚子,先民们想尽了办法,虽然当时他们并没有把这些努力记录下来,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流传下来的传说中窥见一丝端倪。
最早的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只能从自然界中获取食物。无论是上山捕兽下河捉鱼,还是采集野果草籽,都是非常不稳定的食物来源,一旦运气不好就可能会一无所获。
如何稳定地获取食物,这就成了当时最重要的“高科技”问题,让一代代智者殚精竭虑。传说中补天的女娲没能解决,取火的燧人氏没能解决,结网渔猎的伏羲氏没能解决,直到神农氏横空出世,才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神农氏是“三皇”之一,也被尊称为“炎帝”,可见其重要的地位。
提到神农氏,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传说在上古时代,当时的先民们在野外采集食物,分不清可以吃的粮食和不能吃的杂草,也不知道哪些是可以治病的草药,哪些是吃了会死的毒草,很多人都因误食毒草而死。
神话中的神农天生异于常人。他有一个神奇的透明肚皮,可以看到吃下去的东西在肚子里的反应。凭借这个本事,他开始品尝世间百草,帮助人们寻找可以当饭吃的粮食和用来治病的草药。
通过品尝百草,神农找到了一种神奇的树,当他把这种树的叶子吃下去之后,就感到肚子里有东西在上下摩擦,透过他的透明肚皮可以看到,这些树叶把他的肠胃擦洗得干干净净。神农把这种神奇的植物叫作“查”,形容它们在肚子里检查擦拭的样子,后来在口口相传中这个名字被误传为“茶”,也就是今天的茶叶。
经过尝试,神农发现茶有解毒的功效,他品尝百草,经常会吃到有毒的植物,中毒之后就用茶来解毒。神农品尝过的植物的根、茎、叶、花据说有39.8万种,在其中发现了可以当作粮食的五谷,也发现了许多像茶一样可以治病的良药,为当时的人们带来了福祉。直到现在,山西太原神釜冈上还有纪念神农的鼎。
传说中,神农的死亡也跟尝百草有关。一天,神农发现了一种奇怪的藤蔓植物,上面开着黄色的小花,便采了些叶子放进嘴里品尝。谁知这是一种毒草,刚吃进肚子里就把他的肠子绞断了,神农想用茶解毒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他在痛苦中失去了生命。
神农虽然去世,但他品尝百草获得的知识流传了下来。他让人们了解哪些植物可以吃,哪些植物可以种植,哪些植物是有毒的。
除了品尝百草,传说中神农还教导上古先民们如何种植农作物。传说天帝派红鸟给神农氏送来农作物的种子,神农氏把这些种子种在地里,又用木头制成耒耜用来松土,还挖掘水井取水来进行灌溉。到了秋天的时候,田地里满是金黄的庄稼,收获的粮食堆满了仓库。从此,神州大地上的人们拥有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不必再为了寻找食物而四处迁徙,开始定居下来形成一个个聚落,为后续的文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纪念神农的恩德和功绩,人们将他奉为“三皇五帝”之一。神农同时也是“药王神”,被供奉在药王庙中。
传说归传说,现实之中肯定没有天帝派红鸟送来种子,神农氏可能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部落,或是几个部落的联合,这个名字代表了远古先民们战胜自然的勇气和改造自然的智慧,是无数人的勇气和智慧的结晶。先民们前赴后继、薪火相传,用了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共同完成了这项惊天伟业。
根据现有的考古证据,一般认为中国农业种植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时期。主要起源区域有两个,一个是黄河流域,主要种植作物是粟和黍,一个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种植作物是水稻。所以,长江、黄河也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们孕育了这个伟大的民族。
除了这两个主要的种植起源地之外,最近的考古研究还在中华大地上发现了第三个种植起源地。这个起源地分布在珠江流域,主要种植作物是以芋头为主的块茎类作物。
一万年前的中国大概已经发展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人们开始运用石头制造更加精细的工具,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这一时期的遗址在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都有分布,包括河北徐水南庄头,北京门头沟东胡林、怀柔转年,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广西邕宁顶蛳山、桂林甑皮岩、柳州鲤鱼嘴,广东阳春独石仔、翁源青塘、封开黄岩洞等。
经过长期的考古发掘,历史学家们在这一时期的遗址中已经发现了农业种植的证据,为我国新石器时代农业起源及早期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神农尝百草”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传说,代表了先民们认识大自然的过程。
从“尝百草”开始,神州大地的先民们从浩如烟海的植物中选出能够作为食物来种植的品种,再通过一代代种植和筛选,从中选出适合种植的作物,同时从无到有发明制造出种植所用的工具,还通过口耳相传将农时、灌溉等农业经验代代相传……这种种努力,最终化作人们碗中的饱腹之粮,也成了社会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
随着作物种植的普及,神州大地逐渐进入了农耕社会,人们开始种植稻、黍、稷、麦、菽等五谷杂粮,开始发明并运用锹、锨、镐、叉、犁等农具,开始驯化牛、马、驴等大型家畜作为畜力……中华文明开始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