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环境分析化学(石油和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教材)
ISBN:9787122448286
作者:编者:罗军//谷成|责编:满悦芝
定价:¥65.0
出版社:化学工业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310页
商品详情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环境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1.1.1  环境分析化学的定义
    1.1.2  环境分析化学的任务
    1.1.3  环境分析化学的作用
  1.2  环境分析化学的分类
    1.2.1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1.2.2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1.2.3  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1.2.4  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
  1.3  环境分析方法的选择
  1.4  环境分析过程
  1.5  环境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环境样品的采集、制备与预处理
  2.1  环境样品的采集
    2.1.1  水样品
    2.1.2  大气样品
    2.1.3  土壤、沉积物样品
    2.1.4  固体废物样品
    2.1.5  生物样品
  2.2  环境样品的制备
  2.3  环境样品的分解与预处理
    2.3.1  消解法
    2.3.2  微波辅助消解法
    2.3.3  灰化法
    2.3.4  提取法
    2.3.5  测定前的预处理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环境样品分析过程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3.1  样品分析过程中的误差
    3.1.1  误差与偏差
    3.1.2  准确度与精密度
    3.1.3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
    3.1.4  公差
    3.1.5  误差的传递
  3.2  有效数字规则
    3.2.1  有效数字及其修约规则
    3.2.2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3.3  数据处理方法
    3.3.1  可疑数据的取舍
    3.3.2  显著性检验
    3.3.3  回归分析法
  3.4  分析结果的表达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环境样品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4.1  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4.1.1  用标准样品评价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4.1.2  用标准方法评价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4.1.3  用加标回收率评价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4.2  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4.2.1  测量方法的校准
    4.2.2  准确度的检验
    4.2.3  精密度的控制
    4.2.4  灵敏度的评价
    4.2.5  检出限的测量
  4.3  环境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4.3.1  分析前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4.3.2  分析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4.3.3  分析后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4.4  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
    4.4.1  标准分析方法
    4.4.2  标准物质与标准样品
    4.4.3  环境标准物质的特征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滴定分析法
  5.1  酸碱滴定法
    5.1.1  酸碱平衡理论基础
    5.1.2  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与分布分数
    5.1.3  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
    5.1.4  酸碱缓冲溶液
    5.1.5  酸碱指示剂
    5.1.6  酸碱滴定法原理
    5.1.7  酸碱滴定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5.2  配位滴定法
    5.2.1  环境分析中常用的配合物以及配合物平衡常数
    5.2.2  副反应系数与条件稳定常数
    5.2.3  配位滴定法的原理
    5.2.4  配位滴定中的酸度控制和滴定选择性的提高
    5.2.5  配位滴定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5.3  氧化还原滴定法
    5.3.1  氧化还原平衡简介
    5.3.2  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5.3.3  环境分析中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其应用
  5.4  沉淀滴定法
    5.4.1  沉淀滴定法原理
    5.4.2  沉淀滴定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重量分析法
  6.1  重量分析法简介
    6.1.1  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
    6.1.2  沉淀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6.1.3  沉淀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6.1.4  沉淀的类型及形成
    6.1.5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6.1.6  沉淀条件的选择
    6.1.7  沉淀的过滤、洗涤、干燥和恒重
    6.1.8  称量形式和结果计算
  6.2  重量分析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电化学分析法
  7.1  电化学分析法简介
  7.2  电导分析法
    7.2.1  电导分析法原理
    7.2.2  电导分析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7.3  电位分析法
    7.3.1  电位分析法原理
    7.3.2  电极分类
    7.3.3  pH计和自动电位滴定仪简介
    7.3.4  电位分析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与示例
  7.4  电重量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
    7.4.1  电解的原理
    7.4.2  电重量分析法及其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7.4.3  库仑分析法及其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7.5  伏安法和极谱法
    7.5.1  常见伏安法和极谱法的种类和原理
    7.5.2  伏安法和极谱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8.1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8.1.1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8.1.2  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分布
    8.1.3  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
    8.1.4  测量原子吸收的方法
  8.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结构
    8.2.1  光源
    8.2.2  原子化器
    8.2.3  分光系统
    8.2.4  检测系统
  8.3  样品分析中的常见干扰及其抑制方法
    8.3.1  光谱类干扰
    8.3.2  物理干扰
    8.3.3  化学干扰
    8.3.4  电离干扰
  8.4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分析方法
    8.4.1  定量分析方法
    8.4.2  灵敏度、特征量及检出限
  8.5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8.5.1  水分析中的应用
    8.5.2  土壤分析中的应用
    8.5.3  大气分析中的应用
    8.5.4  固体废物分析中的应用
    8.5.5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实际应用
  8.6  原子荧光光谱法
    8.6.1  原子荧光光谱的基本原理
    8.6.2  原子荧光光谱的类型
    8.6.3  原子荧光光度计的主要结构
    8.6.4  原子荧光光度计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
  8.7  原子荧光光谱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8.7.1  元素总量测量应用
    8.7.2  元素形态测量应用
    8.7.3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水中的砷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9.1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9.1.1  原子发射光谱法简介
    9.1.2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9.1.3  原子能级与原子能级图
    9.1.4  谱线强度
    9.1.5  谱线的自吸与自蚀
  9.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器
    9.2.1  激发光源
    9.2.2  试样引入激发光源的方式
    9.2.3  光谱仪
    9.2.4  检测器
    9.2.5  干扰及消除方法
  9.3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分析方法
    9.3.1  光谱定性分析
    9.3.2  光谱半定量分析
    9.3.3  光谱定量分析
  9.4  原子发射光谱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9.4.1  ICP-AES测定饮用水中的微量重金属As、Ba、Cu、Se、Zn、Mn、Cd、Cr、Pb
    9.4.2  ICP-AES同时测定土壤中的Cu、Zn、Ni、Cr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十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10.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和影响因素
    10.1.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机理
    10.1.2  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
  10.2  吸收定律
    10.2.1  朗伯-比尔定律
    10.2.2  朗伯-比尔定律的适用性
  10.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结构和类型
    10.3.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结构
    10.3.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类型
  10.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10.4.1  环境土壤和植物分析
    10.4.2  环境污染物的成分及含量测定
    10.4.3  环境生物成分分析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11.1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11.1.1  红外吸收光谱法简介
    11.1.2  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条件
    11.1.3  分子的振动形式
  11.2  红外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1.2.1  基团特征频率区和指纹区
    11.2.2  常见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
    11.2.3  影响基团吸收频率的因素
  11.3  红外光谱仪和样品处理
    11.3.1  红外光谱仪
    11.3.2  样品的制备
  11.4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分析方法
    11.4.1  定性分析
    11.4.2  定量分析
  11.5  红外吸收光谱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11.5.1  水环境检测——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含量的测定
    11.5.2  固体环境检测——石油类含量的测定
    11.5.3  气体环境检测——油烟和油雾含量的测定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12.1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
    12.1.1  发生核磁共振现象的条件
    12.1.2  原子核的自旋与磁矩
    12.1.3  核磁共振时吸收的电磁波频率
    12.1.4  核磁共振波谱的获取
    12.1.5  饱和与弛豫
  12.2  核磁共振波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2.2.1  化学位移
    12.2.2  自旋耦合
    12.2.3  峰面积
  12.3  核磁共振波谱仪与样品处理
    12.3.1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结构
    12.3.2  核磁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12.3.3  样品处理流程
  12.4  核磁共振波谱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12.4.1  橡胶制品中多环芳烃的检测
    12.4.2  污染物降解产物的结构分析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质谱法
  13.1  质谱法概述
  13.2  质谱仪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
    13.2.1  进样系统
    13.2.2  离子源
    13.2.3  质量分析器
    13.2.4  离子检测器
    13.2.5  数据分析及记录系统
  13.3  有机化合物的裂解规律
  13.4  质谱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13.4.1  利用质谱法检测重金属
    13.4.2  利用质谱法检测有机物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色谱法
  14.1  色谱分析的基本理论
    14.1.1  色谱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14.1.2  塔板理论
    14.1.3  速率理论
  14.2  色谱分析方法
    14.2.1  色谱定性分析
    14.2.2  色谱定量分析
  14.3  气相色谱法概述
    14.3.1  气相色谱仪的主要结构
    14.3.2  气相色谱仪的分析操作条件
    14.3.3  气相色谱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14.4  液相色谱法概述
    14.4.1  液相色谱仪的主要结构
    14.4.2  液相色谱仪的分析操作条件
    14.4.3  液相色谱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色谱-质谱联用法
  15.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15.1.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其工作原理简介
    15.1.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分析方法
    15.1.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谱图信息
    15.1.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15.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15.2.1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其工作原理简介
    15.2.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条件的选择
    15.2.3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  激光拉曼光谱法
  16.1  激光拉曼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16.1.1  拉曼散射
    16.1.2  拉曼位移和拉曼光谱图
    16.1.3  拉曼光谱的去偏振度
    16.1.4  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的关系
  16.2  激光拉曼光谱仪的主要结构
  16.3  激光拉曼光谱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16.3.1  水中病原菌的测定
    16.3.2  海水中微塑料的鉴定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  X射线光谱法
  17.1  X射线吸收光谱法及其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17.1.1  X射线吸收的基本原理
    17.1.2  X射线吸收光谱法及其应用
  17.2  X射线荧光光谱法及其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17.2.1  X射线荧光效应的原理
    17.2.2  X射线荧光光谱法及其应用
  17.3  X射线衍射光谱法及其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17.3.1  X射线的散射和衍射
    17.3.2  X射线衍射光谱法及其应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  表面分析法
  18.1  表面分析法概述
    18.1.1  表面的含义
    18.1.2  表面分析法的原理
  18.2  荧光探针技术
    18.2.1  荧光产生的原理及荧光探针分析的原理
    18.2.2  荧光探针分析的应用
  18.3  电子探针技术
    18.3.1  电子探针分析的原理
    18.3.2  电子探针分析的仪器
    18.3.3  电子探针分析的应用
  18.4  离子探针技术
    18.4.1  离子探针分析的原理
    18.4.2  离子散射谱的原理
    18.4.3  离子散射谱仪的仪器构造
    18.4.4  离子探针分析的应用
  18.5  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
    18.5.1  扫描探针显微镜简介
    18.5.2  扫描隧道显微镜
    18.5.3  原子力显微镜
    18.5.4  其他扫描探针显微镜
  习题
  参考文献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