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做决策
ISBN:9787559683052
作者:作者:曾仕强|责编:孙志文
定价:¥68.0
出版社:北京联合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2 平装
页数:327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领导者必备的观念
  领导者要成为仁人志士
  领导者不能专制
  领导者要下放权力
  领导者要以无为师
第二章  领导者必备的修养
  领导者应有的三种境界
  领导者要树立三大目标
  领导者要牢记三句金言
  领导者要经历的三种年龄段
  领导者拥有的三大乐趣
  领导者要用好三张嘴巴
第三章  领导者要“替天行道”
  以天道为准则
  关键在于领悟“善变”
  培养前瞻力
  崇尚虚静不争
  必须虚怀若谷
  最好自然无为
第四章  领导者要掌握整体
  组织阶层划分清晰
  各阶层使命清楚
  高阶要清楚地含糊
  中坚要清楚地清楚
  基层要含糊地清楚
  各阶层处事灵活应变
第五章  领导者要知人
  知人必先善于观人
  公司里包括三种人——出世的观点
  公司里包括三种人——入世的观点
  人有上智下愚之分
  亲亲尊尊还要贤贤
  领导者要学会修行
第六章  领导者要善任
  善任是领导者最要紧的能力
  用人的最高标准在于平淡
  不能重用偏才
  通才的重要性
第七章  领导者的六大任务
  礼遇顾问
  配合趋势
  重视基层
  训练中坚
  注意公关
  维护家庭
第八章  领导者应该做的
  不多讲大家便能体会
  不多做大家便能努力
  不多管大家便能自动
  不授权大家便能负责
  不紧张大家便能快速
  不发威大家便能谨慎
第九章  领导者不应该做的
  不要独断独行
  不要事必躬亲
  不要纵容亲信
  不要鼓励对立
  不要迫害功臣
  不要冤枉好人
第十章  领导者立不败之地
  掌握形、势、情的变化
  有效领导促成团结
  促使大家同心协力
  关怀导向以得人心
  两难之中必须兼顾
  时时保持合理心态
后记

精彩页/试读片段

    第一章  领导者必备的观念
    领导者要成为仁人志士
    英雄豪杰与仁人志士
    知名哲学教授邬昆如曾经提到过类似的观点,自古以来,总有一些才智特别高的人,他们喜欢玩弄权势,追求功名利禄,成为当时的英雄豪杰。与此同时,也一定有一些既有智慧,又有良心的人,积极为社会造福,为众人谋利,成为当时的仁人志士(如图1-1)。
    这两种人物,各有不同的贡献。前者在动乱中寻求安宁,却常常不幸死于动乱;后者促进安和乐利,却也阻止不了治乱兴衰的循环。
    好不容易荣登领导者的位置,是不是应该冷静地想一想:自己的聪明才智高人一等,做些什么能成为英雄豪杰,或是仁人志士?就在这一念之间,不可不慎!因为任何人生存在天地之间,迟早要知道自己“为谁辛苦为谁忙”,希望为自己做一番正确的定位。
    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可以看出,英雄豪杰在中国社会并不受欢迎。历史证明,只有王道才能够持久,才能受到众人的拥戴。智商高,必须配合良心好来造福人群、服务社会,成为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的天命。就算生当乱世,成为英雄豪杰,也应该心存善念,加强仁德的修养,才能够流芳千古,为后人所敬仰。
    春秋乱世,有孔子、老子这些仁人志士周游列国,倡导王道思想;战国时代,连年战争,英雄豪杰互相讨伐,弄得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秦代统一六国,可以说是霸道的表现;汉代以后,一直以推行仁政为号召。虽然有王有霸,却仍以王道为正统,至少没有人公然宣扬霸道,以免遗臭万年。
    近代西风东渐,竞争的意识已经弥漫全球,英雄式的旋风,似乎到处可见。我们实在不容易保持冷静的道德取向,以伦理道德来发扬仁人志士的精神。
    但是,我们还是把英雄豪杰和仁人志士拿出来展示和比较,以便让我们的领导者多一种选择,不至于因时代的潮流而丧失了成为仁人志士的机会。领导者若是经过仔细分辨,认识十分清楚,仍然选择英雄豪杰的取向,那就是个人的抉择,我们必须加以尊重。
    有人会这样想,中国人过于重视仁义,实际上却做不到:满口仁义道德,却一肚子男盗女娼;到处可见假道学,时时出现伪君子。实在不如西方人那样,干脆坦白地承认自己有所企图,要成为英雄豪杰。这种想法,当然也有道理,只不过一下子把标准降得这么低,恐怕以后就再也看不见仁人志士了。
    取法乎上,往往只能够达到中等的程度。若是摆明的仅仅取法乎中,那么所得的结果不理想,就必须自己去承受,怨不得别人。
    具有仁人志士的理想,就算做不到,至少还能够成为英雄豪杰。何况刚开始时很可能条件不够,环境不允许,存在很多束缚。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条件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逐渐收敛英雄性,也能成为真正的仁人志士。我们常说要盖棺才能论定,意思便是终其一生,有没有努力做出仁人志士的善举。只要努力,能不能成功那是上天的意旨,用不着我们去猜测。
    三国时代的曹操和刘备,都是英雄人物,只是刘备常以仁义作为取舍的标准,而曹操惯用利害来抉择。于是我们便称颂刘备为仁慈宽厚的皇叔,把曹操骂成奸诈汉贼。虽然《三国演义》的描述不一定真实,但可以充分反映我们对于仁义和奸诈的划分标准。
    英雄豪杰分为四种类型
    中国近四百年来,由于科学严重落后,以致中国人丧失了自尊心和自信心,盲目崇洋。事实上,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各种类型的英雄豪杰都曾经出现过。以三国时代为例,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如鲁迅所说,既不像五代那样纷乱,也不像楚汉那样简单,恰好是不简不繁,所以英雄辈出,各显神通。以此论述,我们把这些英雄豪杰分成风、火、雷、山四种类型(如图1-2),具体如下。
    1.风型英雄的特性
    风型英雄以吕布为代表。吕布勇猛过人,被董卓叹为:“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获赠赤兔马之后,更是天下无敌。张飞在虎牢关前与吕布大战五十多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赶忙加入,又大战了三十回合,还是不分胜负。刘备纵马而出,三英战吕布,才迫使吕布逃回虎牢关。但是吕布从崛起到衰亡,不过短短几年,像一阵风似的,过后什么都不曾留下。
    P3-6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