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战后英国史(变迁与多样性)/看世界区域国别史经典丛书
ISBN:9787547326213
作者:作者:(英)阿德里安·宾厄姆|责编:潘灵剑|译者:王聪
定价:¥49.0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154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前言
引言
第一章  寻求战后角色定位
第二章  追求经济增长
第三章  从摇篮到坟墓
第四章  分裂的王国
第五章  民众力量
第六章  为自己打算
后记
延伸阅读
索引

精彩页/试读片段

    第一章 寻求战后角色定位
    二战期间,英国为取得最后的胜利,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因此,德国投降后,世人便迫不及待地称颂英国民众在战争中表现出的英勇与坚韧,却忽视了英国付出了怎样的牺牲,才能保持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在这个古老的岛屿上,我们第一个站起来剑指暴政,”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欧洲胜利日(Victory in Europe,VE)演说中庄严宣告,并盛赞英国凭借顽强的意志“在整整一年时间里,孤军奋战,苦撑待变”。演说期间,他先用浓郁的英格兰口音抛出了一个问题:“这一代英国人的荣耀与信仰,在多久之后才会被磨灭?”然后又给出了问题的答案——永远不会。“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无论自由之花在何处盛开,整个不列颠群岛,乃至全世界的民众,都会牢记我们的付出。”在此,丘吉尔有意颂扬与续写英国的光辉历史,只字未提大英帝国为“这个古老的岛屿”作出的贡献。
    三年后,丘吉尔再次发表观点。此时,他已不再担任英国首相,而是保守党的领袖。虽然身份发生了变化,但对于英国在未来世界中扮演的角色,他仍然充满信心。在一次保守党会议(地点位于兰迪德诺[Llandudno])上,他发表了一篇影响深远的演讲,并且指出,英国在国际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角色,因为它是自由国家与民主国家内部“三环”——大英帝国及英联邦诸国、英语世界和欧洲的交汇点:
    在三大圈子里都能发挥重要作用的,仅我们一家……作为诸海路乃至空中航线的中心,不列颠群岛有机会将三大圈子联结成整体。未来的岁月里,倘若我们挺身而出,便会再次找到打开人类幸福与安全之门的钥匙,赢得生前身后名。
    丘吉尔发表上述言论的时间是1948年10月,此时,将英国视作世界秩序轴心的观点已愈发难以站得住脚。如果说英国领导人的言辞是在抒发其政治理想,那么英国的地缘政治与经济状况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理想与现实之间已经出现了一道可怕的鸿沟。首先,英国被迫承认印度与巴基斯坦独立,从而脱离南亚次大陆。自此以后,该地分裂为两个国家,两国持续爆发冲突,致使整个区域深陷动荡之中。其次,二战胜利后,亚洲地区的反殖民主义浪潮兴起,民族自决的呼声愈发强烈,严重动摇了大英帝国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最后,英国还面临着财政吃紧的窘境,财政部将美国提供的贷款视为救命稻草,牢牢握住不放。最为致命的是,英国夹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冷战之间,一边是具有核打击能力的美国,另一边是控制着东欧大部分地区的苏联。这意味着,在美苏争霸中,英国扮演的并不是主角,而只是一个小配角。
    在战后的世界新秩序中,英国该如何重塑自己的定位,如何处理昔日世界霸主地位与当下及未来现实境遇的关系,成为英国公众在战后几十年里必须正视的问题。诚然,英国的国际关系,也就是丘吉尔口中的“三环外交”(three circles),曾在19世纪巩固了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但也很容易变成英国战后发展道路上的沉重历史负担。另外,英国与德国、日本这类战败国不同,其决策者无须回答“本国在战后世界中的地位”这类尖锐问题。这些决策者坚信,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即同欧洲的关系、同美国的关系以及同英联邦诸国的关系),是维系帝国荣光的关键所在。为此,他们纵横捭阖,平衡各方,见机行事,目的是想维持英国在这三方中的影响力,但最终事与愿违:英国既没有制定出清晰的战略,也无法给出明确的承诺,令其在国际上的诸多合作伙伴愈发感到失望。
    在相当数量的英联邦国家看来,英国在2020年退出欧盟,并不是为了适应当下的外交与经济现状,而是一个故步自封的国家的自欺欺人之举,是一个没落的全球霸主在强撑最后的颜面而已。这种观点未免过于狭隘,英国实际上还没到如此偏狭的地步。事实上,英国的政界、商界和高等教育界都曾大声疾呼,要求重塑英国同欧洲乃至世界的关系,整顿包括伦敦城在内的经济与社会选区,改造体育娱乐部门,以接纳和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可以说,2020年的英国,在很多方面,要比二战末期更加开放、更加全球化、更加包容。
    其实,英国真正面临的问题是:政界与文化界精英难以形成一种具有说服力与吸引力的话语体系,以便将英国的过去同当下及未来连接起来。英国在二战期间的光荣事迹,不仅成了检视英国当下政治立场与流行文化的标准,而且起到了以偏概全的效果:丘吉尔式的表述只凸显了英国自己的丰功伟绩,绝口不提它从各处领地与殖民地获取的支持,也回避了英国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员(即英国并非靠单打独斗取得胜利)这一事实。这种自我神化的方式,使英国更难认清自我,从而在面临诸多现实性的外交选择时,特别是在面对新兴的欧洲共同体时,难以作出明确的承诺。虽然许多政要都认识到,加入欧洲一体化进程最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但鲜有人能够表述清楚,英国作为一个欧洲大国,该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因此,在具有前瞻性的正能量话语体系尚未形成之际,那些对当下灰心失望的人们,必定会沉湎于过去的荣光,从中寻找慰藉。
    P12-14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