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乘(上)
第一卷 香品(一) 随品附事实
第二卷 香品(二) 随品附事实
第三卷 香品(三) 随品附事实
第四卷 香品(四) 随品附事实
第五卷 香品(五) 随品附事实
第六卷 佛藏诸香
第七卷 宫掖诸香
第八卷 香异
第九卷 香事分类(上)
第十卷 香事分类(下)
十一卷 香事别录(上)
十二卷 香事别录(下)
十三卷 香绪余
香乘(下)
十四卷 法和众妙香(一)
十五卷 法和众妙香(二)
十六卷 法和众妙香(三)
十七卷 法和众妙香(四)
十八卷 凝合花香
十九卷 熏佩之香
二十卷 香属
二十一卷 印香方
二十二卷 印香图
二十三卷 晦斋香谱
二十四卷 墨娥小录香谱
二十五卷 猎香新谱
二十六卷 香炉类
二十七卷 香诗汇
二十八卷 香文汇
出版说明
关于《香乘》一书
《香乘》一书是明末淮海(今江苏扬州)著名学者、香学家周嘉胄穷二十年之力搜集整理的香学著作。也是中国香文化集大成的经典之作。周嘉胄此书囊括了各种香材的辨析、产地、特性等香学知识;搜集整理了大量与中国香文化有关的典故趣事,可谓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是了解中国香文化的首选之作。更弥足珍贵的是,《香乘》还博采宋代以来诸香谱之长,整理了很多传世香方,这些香方在今天不仅具有香学上的史料价值,也是香道爱好者可以不断发掘实践的宝库和源泉。《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香学方面的书详备莫过于此书,得此书,可得香学大概了。故此书是学习中国传统香道,重兴中国香文化的首选之书。
《香乘》一书除了《四库全书》收录的版本外,尚有其他民间流传的版本,各有特色又各有错讹之处。今用三种版本互校,用一些典故和诗文查对所引的原典来校对,再加以必要的注释,成为比较准确,又易于大众阅读的香学经典。现在出版此书实为当代重兴香学的开山奠基之
作,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关于《香乘》的读音。“乘”有两种读音,一曰chéng(成),一曰shèng(胜)。《香乘》之“乘”应读“shèng”,是香的历史的意思。
校对和注释说明
本书校对所依据的版本包括四库全书本,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汉和本(以下简称汉和本),日本早稻田大学藏无碍庵本(以下简称无碍庵本),前两者为刻本,后一本为写本。相对而言,四库全书本错讹较多,汉和本和无碍庵本则互有短长。校注时以三本互相参校,明显错讹之处予以改正并注明,不同版本皆可说通的地方加以说明,供读者自行思辨。
为了让文字内容更加准确,每条文字还要尽可能找到其原始出处。香品及典故部分,都尽量以原始出处的文字为准。香谱部分中宋代的香谱大多来自《陈氏香谱》,以四库全书本《陈氏香谱》(简称《陈氏香谱》)进行校对。涉及宋代洪、颜、沈、叶各家香谱的部分,既参考其在《陈氏香谱》中的引文,同时也尽量找到更早的底本来相互参照。元代香谱多来自《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墨娥小录香谱》等书,亦参照原书进行校对。明代部分则参照同时代《遵生八笺》等书进行校对。诗文部分也尽量依据权威来源如《艺文类聚》或作者全集等书进行校对。
香品的考证部分,尽量考虑到历史沿革,所指称植物的变迁,以及不同地域、不同上下文中所指的差异,给出较为合理的推断。考证过程吸收了大量近年来本草历史考证的研究成果,涉及论文数以千计,恐繁不一一列出,一并表示感谢。
无论是香品、典故还是香谱香方,对所有现代人理解困难的部分都做出了注释,尽量让大家能充分理解,对香材和制法的考证则尽量达到依照原文能轻松上手实践的程度。而在诗文部分,如每个词语注释,则篇幅过于浩繁,而且也并非此书的重点,所以只注作者、背景来源、重要典故和不同版本之间差异,词句不再一一注释。
虽然对我个人来说,几乎可以说是尽力而为,但挂漏之处难免,各位方家香友如有高见,还望不吝赐教,共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