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读懂孩子的行为心理
ISBN:9787571349509
作者:作者:陈晓|责编:陈艺
定价:¥42.0
出版社:江苏科技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2 平装
页数:182页
商品详情
目录

第1章 好父母须知:儿童心理学入门知识
  儿童心理知多少
  透视儿童行为心理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儿童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
  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儿童心理健康自测
  与孩子密切相关的八大心理效应
    不听话——禁果效应
    不耐烦——超限效应
    忘性大——遗忘曲线规律
    人来疯——选择性缄默
    爱说谎——孩子认知发展的正常阶段
    爱撒娇——安全效应
    坐不住——多动障碍
    怕黑——睡眠障碍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需求
    0~3个月
    4个月~3岁
    4~6岁
    7~12岁
    13~18岁
  健康儿童心理培养十准则
    言传身教
    因材施教
    适度关注
    学会倾听
    平等
    细心
    尊重
    正确表扬
    正确表达爱
    给孩子更多的陪伴
  父母不可不知的心理教育误区
    随意行使否决权
    一味溺爱孩子
    习惯用物质“贿赂”孩子
    唠叨
    对孩子许下“空头支票”
    “棍棒”教育
    对孩子期望过高
    专制与占有欲
    父母总吵架
    家庭冷暴力
第2章 走进“小宇宙”:读懂孩子的行为模式
  哭声,孩子从出生就有的特殊语言
    哭声抑扬顿挫——宝宝在做运动
    陌生人一抱就哭——宝宝开始认生
    一旦和妈妈分开就号啕大哭——分离焦虑
    跌倒后,越哄哭得越厉害——紧张害怕性啼哭
    吃奶哭闹,伴随流口涎——鹅口疮
    排尿时痛哭——尿布疹、尿路感染
    夜间哭闹易醒,伴随多汗和烦躁等——佝偻病
    排便时哭闹——便秘、腹泻、腹痛
    傍晚大哭,伴随惊声尖叫——新生儿肠绞痛
    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小儿夜啼
  肢体语言,孩子的直接表达方式
    宝宝的心事用“脸”说
    当宝宝在微笑时,他在想什么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手部小动作,体现“大心事”
  怪异举止,孩子成长中可能存在的现象
    口吐泡泡——正常的生理现象
    故意捣蛋、伸手打人——想引起注意
    爱吃手指——宝宝处于“口欲期”
    反复扔东西——不断体现学到的新本领
    爱说狠话——诅咒敏感期的表现
    喜欢说“不”——第一反抗期到来
    喜欢上下楼梯——行走敏感期到来
    随口咬人——正处于口腔敏感期
    喜欢抢别人的东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孩子总是尿裤子——顺利度过肛欲期
    和大人抢着接电话——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把别人的东西拿回家——只是喜欢不是偷
    偷看大人洗澡、玩弄生殖器——性意识开始萌芽
    孩子恋物——从“完全依恋”走向独立
    爱告状——依赖心理的表现
第3章 父母多学习:化解“熊孩子”难题
  掌握科学、高效的育儿技巧
    表扬要具体、可信
    惩罚孩子要得当
    换一种方式拒绝
    安抚孩子前,先控制自己的情绪
    无规矩不成方圆,事先定好规矩
    给孩子纠错时,父母先认错
    孩子间争吵时,少一些干预
    玩游戏时,不必时刻让着孩子
  如何解决育儿难题
    黏人
    自卑
    嫉妒
    爱顶嘴
    爱说谎
    爱打架
    叛逆
    稍不如意就哭闹
    沉默少语,不合群
    “小心眼儿”
    厌学
    偏科严重
    爱攀比
    容易半途而废
    沉迷电子产品
第4章 培养好习惯:让孩子全面发展
  用餐好习惯,让孩子吃饭香、身体棒
    从添加辅食开始,好好吃饭
    规律吃饭,定时定量
    细嚼慢咽,吃饭更香
    不挑食、不偏食,营养全面
    科学摄取日常小零食
  起居好习惯,健康生活从小做起
    自己的衣服自己穿
    学会主动收拾自己的物品
    不做“电视迷”
    跟“小磨蹭”说拜拜
    外出注意安全
  睡眠好习惯,让孩子一觉到天亮
    从小建立规律的作息
    适当午睡对夜间安睡很重要
    正确的睡姿有利于舒心睡眠
    适当的睡前活动有助入眠
    保持良好的心情入眠
    睡前不宜太兴奋
    非睡眠时间不要待在床上
    赖床是种坏习惯
    孩子夜惊不仅仅是做噩梦
    孩子“闹觉”不能一味“哄”
    做不尿床的好孩子
  学习好习惯,打造小小“智多星”
    用正确的姿势看书、写字
    学会管理学习用品
    做到自主学习
    学会制订学习计划
    合理把握学习过程
    独立钻研,多思善问.
    多向别人学习
    不做学习“马大哈”
  其他好习惯,让孩子全面发展
    从小培养讲卫生的好习惯
    多做运动,强身健体
    做懂礼貌的好孩子

精彩页/试读片段

    儿童心理知多少
    有一种爱,叫作“爸爸妈妈懂你”。世界上没有问题儿童,只有不会正确引导孩子的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成为育儿路上的“老司机”。
    透视儿童行为心理
    如今,受生活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成人和儿童都或多或少地承受着各式各样的压力。一般成人会有自己排遣情绪的方式,从而得到部分缓解,而儿童由于处于语言和自主行为能力的发展期,自我调节能力有限,更容易出现心理行为的异常。有些心理行为的异常表现可能会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而逐渐减少发生的频率甚至消失,而有些异常表现如没有及时得到纾解,将可能伴随儿童的一生,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育和未来的发展。
    儿童心理疾病发病率较高,不可忽视。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9年报道,世界范围内的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障碍)的发生率约为20%。在低收入家庭中,这个比例更高。2001年,美国卫生局正式出台《儿童心理健康国家行动议程》,标志着美国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国家级战略基本成型。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对儿童心理健康给予了高度重视。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生命的种子,这粒种子只有具有生理营养才能生根发芽,具有心理营养才能长得更茁壮、茂盛。生理营养易得,心理营养难求。每一位父母都应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给予孩子“科学”的养分,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概念: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儿童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他们具有与年龄和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敬业、乐群、自我修养。
    - **敬业**:学习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心理健康的儿童是能够正常学习的,且学习中能充分发挥智力和能力的作用,进而产生成就感。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乐学感,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 **乐群**:人际关系方面,儿童心理健康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能客观了解他人;关心他人需要;能诚心地赞美和善意地批评;积极沟通;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 **自我修养**:心理健康的儿童能正确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具体表现为善于正确评价自我,能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具有自制力,能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等。
    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标准只是一个相对的衡量尺度,应该辩证、全面地理解和应用。判断一个人的心理特征,要充分考虑其稳定性,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尤其是对心智尚处于发育期的儿童来说,他们偶尔出现一些偏离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心理不健康了,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心理健康状态也并非静态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也就是说,心理健康与否只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
    儿童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
    随着孤独症、多动症等儿童行为心理疾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儿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父母和社会的关注。以下介绍几种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帮助父母了解儿童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做好孩子的心理保健及矫正工作。
    - **坏情绪**:乱发脾气、善变、爱哭、经常情绪低落、屏气发作等。
    - **不合群**:不愿称赞他人、唯我独尊、肢体冲突、拒绝结交朋友、结交“坏”朋友等。
    - **言行异常**:咬指甲、抽动症、入睡困难、偏食、撒谎、爱攀比、厌学、过分追求表扬、不能接受批评、离家出走等。
    - **缺乏自控力**:爱迟到、做事磨蹭、喜欢半途而废、难以集中注意力等。
    - **语言障碍**:口吃、语言表达能力差、语言发育迟缓、选择性缄默等。
    - **性格变化**:自卑、嫉妒、孤僻、叛逆、依赖、敏感、惧怕、过度害羞等。
    P1-3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