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篇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
第一节 分散系
第二节 溶液
一、溶液的一般概念
二、溶液组成的若干表示方法
三、溶液组成之间的相互换算
第三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二、渗透压
三、溶液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
第四节 胶体
一、胶体的性质
二、胶体的结构
三、胶体的破坏
四、胶体的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一、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
二、活化能与碰撞理论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二节 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二、实验平衡常数
三、标准平衡常数
第三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二、勒夏特列原理及其实践意义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三章 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
第一节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一、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理论描述
二、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三、原子轨道的近似能级图
四、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五、核外电子的排布
第二节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一、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的内在原因
二、周期与族的划分
三、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三节 物质的形成
一、离子键
二、共价键
三、金属键
第四节 分子间力和氢键
一、分子的极性和电偶极矩
二、分子间力的种类和特点
三、氢键
四、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影响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第一节 滴定分析法概述
一、滴定分析法原理
二、滴定分析法的特点
三、滴定分析法的类型
四、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五、滴定分析方式
六、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第二节 误差的基本知识
一、误差的分类及产生原因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
第三节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一、有效数字
二、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五章 电解质溶液和解离平衡
第一节 电解质的解离平衡
一、强电解质
二、弱电解质
第二节 缓冲溶液
一、缓冲溶液及其组成
二、缓冲作用的原理
三、缓冲溶液的pH计算
四、缓冲溶液的配制
五、缓冲溶液在生物科学中的作用
第三节 盐的水解
一、盐的水解概念和类型
二、水解平衡和水解常数
三、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六章 酸碱理论和酸碱滴定法
第一节 酸碱理论
一、酸碱电离理论
二、酸碱质子理论
第二节 酸碱指示剂
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二、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
三、混合指示剂
第三节 强酸(碱)滴定强碱(酸)
一、滴定过程中pH计算和滴定曲线
二、pH的滴定突跃范围和指示剂的选择
第四节 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
一、滴定过程中pH的计算和滴定曲线
二、pH的突跃范围和指示剂的选择
第五节 多元弱酸(碱)的滴定
一、多元弱酸的滴定
二、多元弱碱的滴定
第六节 酸碱滴定法应用示例
一、直接滴定法
二、间接滴定法
第七节 酸碱滴定分析计算的根据
一、滴定剂与待测组分的计量关系
二、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三、溶质物质的量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
四、溶质物质的量、溶液浓度与待测物质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七章 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第一节 沉淀溶解平衡
一、沉淀溶解平衡概述
二、溶度积规则
三、溶度积常数规则的应用
四、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第二节 沉淀滴定法
一、沉淀滴定法原理
二、沉淀滴定法及其指示剂的选择
三、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数
二、氧化作用与还原作用
三、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四、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五、氧化还原平衡
第二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简介
一、氧化还原滴定法原理
二、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指示剂
三、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九章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
一、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及组成
二、配合物的命名
三、螯合物
第二节 配位化合物解离平衡
一、配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二、稳定常数、不稳定常数及有关计算
三、配位化合物解离平衡的移动及其意义
第三节 金属指示剂
一、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二、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三、使用金属指示剂应注意的问题
四、常用金属指示剂
第四节 配位滴定法
一、配位滴定法原理
二、配位剂
三、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四、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五、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
第一节 光的性质及物质对光的吸收定律
一、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二、光的性质
三、光的选择性吸收及溶液的呈色
四、光的吸收定律
第二节 比色法与分光光度法
一、目视比色法
二、光电比色法
三、分光光度法
四、参比溶液的选择
第三节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实例
一、磷的测定
二、高含量组分的测定方法——示差法
本章小结
习题
有机化学篇
第十一章 开链烃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概述
一、有机化合物
二、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节 烷烃
一、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现象
二、烷烃的命名
三、烷烃的结构
四、烷烃的物理性质
五、烷烃的化学性质
六、自然界的烷烃
第三节 烯烃
一、乙烯的结构
二、烯烃的异构和命名
三、烯烃的物理性质
四、烯烃的化学性质
五、自然界中的烯烃
第四节 炔烃
一、乙炔的结构
二、炔烃的异构和命名
三、炔烃的物理性质
四、炔烃的化学性质
第五节 二烯烃
一、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二、1,3-丁二烯的结构
三、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四、异戊二烯和橡胶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十二章 环烃
第一节 脂环烃
一、环烷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
二、环丙烷的结构
三、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四、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单环芳烃
一、芳烃的结构分类
二、苯分子的结构
三、单环芳烃的异构现象与命名
四、芳烃的物理性质
五、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六、苯环的取代基定位规律
第三节 稠环芳烃
一、稠环芳烃的结构
二、萘的化学性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十三章 卤代烃
第一节 卤代烃分类和命名
一、卤代烃的分类
二、卤代烃的命名
第二节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一、卤原子的取代反应
二、消除反应
三、与金属反应
第四节 重要的卤代烃
一、三氯甲烷
二、四氯化碳
三、氯乙烯及聚氯乙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十四章 醇、酚、醚
第一节 醇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
二、醇的物理性质
三、醇的化学性质
四、重要的醇
第二节 酚
一、酚的命名
二、酚的物理性质
三、酚的化学性质
四、重要的酚
第三节 醚
一、醚的命名
二、醚的物理性质
三、醚的化学性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十五章 醛、酮和醌
第一节 醛、酮
一、醛、酮的分类和命名
二、醛、酮的物理性质
三、醛、酮的化学性质
四、重要的醛和酮
第二节 醌
一、醌的结构和命名
二、醌的物理性质
三、醌的化学性质
四、自然界的醌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十六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和取代酸
第一节 羧酸
一、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二、羧酸的物理性质
三、羧酸的化学性质
四、重要的羧酸
第二节 羧酸衍生物
一、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二、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三、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四、重要的羧酸衍生物
第三节 取代酸
一、羟基酸
二、羰基酸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十七章 旋光异构
第一节 物质的旋光性
一、偏振光和旋光性
二、旋光度和比旋光度
第二节 旋光性和分子结构的关系
一、手性和手性分子
二、对称因素与手性碳原子
第三节 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一、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二、旋光异构构型的确定和表示方法
三、含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四、旋光异构体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十八章 含氮和含磷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胺
一、胺的分类和命名
二、胺的物理性质
三、胺的化学性质
四、重要的胺
第二节 酰胺
一、酰胺的结构和命名
二、酰胺的物理性质
三、酰胺的化学性质
四、碳酸的衍生物
第三节 含磷有机化合物
一、含磷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类型
二、含磷有机农药简介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十九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第一节 杂环化合物
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二、杂环化合物的结构
三、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四、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第二节 生物碱
一、生物碱概述
二、生物碱的一般性质
三、重要的生物碱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二十章 糖类化合物
第一节 糖类化合物概述
第二节 单糖
一、单糖的结构及构型
二、单糖的性质
三、重要的单糖
第三节 二糖
一、还原性二糖
二、非还原性二糖
第四节 多糖
一、淀粉
二、糖原
三、纤维素
四、半纤维素
五、果胶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二十一章 氨基酸、蛋白质
第一节 氨基酸
一、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二、氨基酸的物理性质
三、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蛋白质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与分类
二、蛋白质的结构
三、蛋白质的性质
本章小结
习题
实验篇
第一部分 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
一、化学实验的一般规则
二、实验室安全和事故的处理
三、实验预习、记录和报告
第二部分 常用实验仪器介绍
第三部分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玻璃仪器的洗涤干燥
二、试剂的取用规则
三、滴定分析操作技术
四、结晶技术
五、固液分离技术
六、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四部分 基础化学常用仪器的使用
一、天平
二、分光光度计
第五部分 学生实验
实验一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实验二 电解质溶液
实验三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四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五 混合碱中Na2CO3、NaHCO3含量的测定
实验六 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
实验七 生理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实验八 高锰酸钾溶液浓度的标定
实验九 土壤腐殖质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 双氧水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一 水的硬度的测定
实验十二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
实验十三 土壤中全磷的测定
实验十四 50%乙醇分馏技术
实验十五 乙酸乙酯的制备技术
实验十六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技术
实验十七 乙酰苯胺的制备技术
实验十八 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技术
附录
一、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
二、一些弱电解质的解离常数
三、常用缓冲溶液的pH范围
四、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298K)
五、配离子的标准稳定常数(298K)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