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第3版)(精)/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文库
ISBN:9787300338217
作者:作者:李德顺|责编:赵海迪//梁保菊
定价:¥199.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精装
页数:434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导论: 价值问题与哲学
  一、“价值”问题的哲学地位
  二、价值问题与思想史
  三、价值论与马克思哲学
  四、价值研究的视角和意义
第一篇  价值的存在论研究
篇题释义
第一章  价值的基础
  一、关于价值存在的不同理解
  二、作为关系范畴的主体与客体
  三、主体性:人的对象性权利与责任
  四、客体性:对象的性质和意义
  五、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作用
第二章  价值的本性
  一、人类的 “两个尺度”与价值、真理
  马克思的 “两个尺度”思想
  “价值”的定义
  重新理解 “真理”的意义
  二、价值因主体而异的本性
  价值的个体性和多元化
  价值的多维性和全面性
  价值的时效性和历时态
  三、讨论:价值的 “客观性”问题
第三章  价值的类型
  一、划分价值类型的方法
  二、几种基本的价值类型
  目的价值和手段价值
  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人类理想境界:真、善、美
  三、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含义辨析
  人的社会价值:贡献与享用
  人的自我价值:自主与担当
  “残疾人的价值”与人道主义
第二篇  价值的意识论研究
篇题释义
第四章  人的价值意识
  一、价值意识与非价值意识
  “态度”与知识
  价值意识的社会形式
  价值意识的精神形式
  二、价值心理
  欲望、愿望、动机
  兴趣、趣味
  情绪、情感
  意志
  三、价值观念
  信念、信仰、理想是价值观念的特有形式
  价值观念的基本构成
  价值观念的特性
  价值观念的 “评价标准”功能
第五章  评价、 认知与反映
  一、评价与认知的区别
  二、评价所把握的对象:价值事实
  什么是 “价值事实”?
  作为一种主体性事实的价值
  讨论:“价值事实”观念的意义
  三、评价论与反映论
  传统反映论的局限
  “反映”的多维化
第六章  评价标准与价值标准
  一、评价标准与 “标准的标准”
  在评价标准的背后
  价值标准与主体存在的同一
  讨论:评价标准的 “真假”之分
  二、评价标准与实践标准
  实践是 “检验标准”的最高形式
  讨论:评价逻辑的 “大前提问题”
  三、评价标准的内在矛盾
第七章  社会评价
  一、社会评价的结构
  社会评价的对象与主体
  社会评价的公共性标准
  二、社会评价能否合理化
  讨论:社会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社会评价合理化的方法论原则
第三篇  价值的实践论研究
篇题释义
第八章  价值、 真理与实践
  一、人类活动的两大原则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
  两大原则的矛盾及其意义
  价值与真理统一的条件
  二、两大原则在实践中的统一
  价值与真理的互含互渗
  价值与真理的互引互化
  价值与真理统一的实践验证
  讨论:能否从 “是”推出 “应该”?
  三、价值原则与实用主义
  作为价值哲学的实用主义
  真理与 “有用”的两种联结
第九章  历史与价值
  一、价值论的社会历史观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历史真理论与历史价值论
  人的价值活动与社会历史规律
  作为历史价值观的人民主体论
  二、社会主义观的反思与超越
  社会主义的历史反思
  新社会主义观的思维方式
  三、人的前景:解放与自由
  自由的 “实然”与 “应然”
  人的全面性的自我生成
第十章  价值冲突与当代文明
  一、“人类中心”与 “环境价值”
  应该否定 “人类中心”吗
  “环境价值”的社会意义
  二、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
  什么是 “科学的价值”
  走向理性化的人文精神
  三、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
  两种思维方式的对立
  超越 “两极对立”的文化出路
  讨论:怎样看待普世价值
简短结语
参考书目
第2版后记
第3版后记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