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绪论 人的戏剧:中国话剧的艺术精神和传统
第一编 清末民初:现代化追求与话剧生成
第一章 现代民族国家想象与戏剧变革
第二章 春柳派新剧:“为转移风气之一助”
第三章 天知派新剧:“救祖国于垂亡之日”
第四章 新民社、民鸣社:中兴与游离
第五章 南开新剧走向现代戏剧
第二编 二十年代:“人的问题”和“人的戏剧”
第一章 “人的问题”与五四启蒙思潮
第二章 自由的玫瑰:现代爱情与人生探寻
第三章 幽灵塔的倾覆:“家”的寓言
第四章 个人之镜:历史文本的现代性再生
第五章 苦闷的象征:生命哲理的艺术追问
第六章 民众之结:从底层关怀到革命抒写
第三编 三十年代:话剧创作的多重镜像
第一章 20世纪30年代话剧创作的文化生态
第二章 个人主义与话剧创作中兴
第三章 大写的国民:政治国家统合与话剧大众化
第四章 回到民族主体:群己相维的共同体想象
第五章 个体世俗生存:西方之镜与本土立场
第四编 四十年代:在战争和政治语境中
第一章 战争和政治构成话剧创作时代语境
第二章 战争毁灭和人的抗争
第三章 道德重建和人格坚守
第四章 政治批判与现实质询
第五章 国民性批判和民族性格审视
第六章 人性自觉与自由追寻
第七章 入学精神的延续、变异和困顿
第五编 政治视域的戏剧探索(1949-1976)
第一章 意识形态规范和话剧创作受挫
第二章 长调:颂歌与新中国图景
第三章 “血”与“火”的革命历史叙事
第四章 走向真实的“ 第四种剧本”
第五章 意识形态询唤与历史剧创作
第六章 教育剧:“现代戏”与“反现代”
下册
第六编 新时期:重构现代性和人学戏剧
第一章 回归五四精神和“人的戏剧”
第二章 狂欢与规范下的伤痕反思
第三章 历史镜像和意识形态建构
第四章 社会改革的审视与沉思
第五章 民族历史和现实的文化批判
第六章 人生哲理的终极追问
第七章 人道视野中的军人世界
第七编 九十年代:在夹缝中艰难发展
第一章 社会转型与戏剧发展的困顿
第二章 主旋律话剧及其宏大叙事
第三章 市场经济时代的情感叙事
第四章 实验话剧的探索和迷失
第五章 历史的现代阐释和剧的解放
第六章 底层社会人生的关注与思考
第八编 中国台湾话剧创作主潮
第一章 中国台湾话剧发展概述
第二章 抗战胜利后中国台湾现实的真切描写
中国台湾战后初期的话剧创作
第三章 社会剧:介于社会与意识形态之间
20世纪50至70年代的社会剧创作
第四章 从政治工具回归戏剧艺术本体
20世纪50至70年代的历史剧创作
第五章 现实关怀与社会政治批判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剧的拓展和深化
第六章 寻找中国台湾和关注中国台湾地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台湾话剧的寻根叙事
第七章 生命意义和人类本性的深沉思索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台湾话剧的人学叙事
第九编 中国香港和澳门话剧创作主潮
第一章 中国香港话剧发展概述
第二章 在特殊时空中萌生中国香港话剧
1949年至1966年中国香港话剧创作
第三章 校园戏剧成为话剧发展主流
1966年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香港话剧创作
第四章 探寻中国香港的主体性和历史命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香港话剧的宏大叙事
第五章 大时代中普通人的生存和生命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香港话剧的个体叙事
第六章 中国澳门话剧发展概述
第七章 透过现实问题反映社会与世事
当代中国澳门话剧创作主潮(一)
第八章 描摹日常生活表现人情和人性
当代中国澳门话剧创作主潮(二)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