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马列著作在中国出版史(精)
ISBN:9787211098293
作者:作者:王东|责编:陈稚瑶
定价:¥168.0
出版社:福建人民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精装
页数:518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导论
第一篇  中国人对马克思的早期接触
  旧民主主义革命后期(1896-1919)
  第一章  马克思著作开始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从自由资本主义走向帝国主义
    第二节  19世纪中国学习西方的思潮
    第三节  1895年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深陷生存危机
    第四节  在黑暗中最先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三种人——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新派、无政府主义派
  第二章  摸索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第一人——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
    第一节  最先接触《共产党宣言》
    第二节  孙中山与列宁的精神往还
    第三节  孙中山身边的国民党左翼
  第三章  维新派梁启超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
    第一节  梁启超始称马克思为“社会主义泰斗”
    第二节  《新大陆游记》对马克思的初步介绍
  第四章  无政府主义派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
    第一节  20世纪初期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四次风潮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混杂的四部译作——《无政府主义》、《俄罗斯大风潮》、《广长舌》、《自由血》
    第三节  最早较为完整地独立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文片段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三条路径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路径问题
    第二节  黑暗中摸索阶段的三条路径
    第三节  黑暗中摸索阶段的历史成果与历史局限
第二篇  中国马列著作出版的壮丽日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契机
    第一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第二节  “二十一条”引发的民族危机
    第三节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感召作用——马列著作在中国传播的巨大推动力
    第四节  纪念马克思诞辰百年、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给危难中国指出方向
  第七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宣言书——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发表
    第一节  李大钊的人生之道
    第二节  1919年《新青年》“马克思号”
    第三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宣言书——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的四大要义
  第八章  李大钊创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第一节  创立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第二节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第三号通告管窥
    第三节  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亢慕义斋”
    第四节  马列著作传播三条路径的首次综合
    第五节  出版《马克思全集》的“中国构想”
  第九章  《共产党宣言》陈望道全译本——马克思主义著作单行本在中国出版的历史起点
    第一节  《共产党宣言》的李泽彰译本
    第二节  《共产党宣言》的北大油印本
    第三节  《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本的翻译和出版
    第四节  《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本的历史地位——中国马列著作出版史新起点
  第十章  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的思想建党、理论建党
    第一节  以学习马列主义作为建党的思想基础
    第二节  建党初期的思想理论建设
    第三节  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创新道路
  第十一章  马列著作早期出版中“三李二陈”的历史功绩
    第一节  李大钊的首倡之功
    第二节  建党初期陈独秀的历史贡献
    第三节  李达创立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列著作
    第四节  李汉俊:翻译介绍《资本论》的中国第一人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传播起点上的四次论战
    第一节  “问题与主义”之争
    第二节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争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争
    第四节  “科学与人生观”之争
    第五节  关于四次论战的新看法
  第十三章  1927年至1937年中国马列著作的出版
    第一节  马克思新唯物论哲学世界观译著
    第二节  马列主义文化观译著
    第三节  恩格斯主要著作的中译本
    第四节  列宁著作中译本的大量问世
  第十四章  毛泽东的“四个亲自带头”
    第一节  亲自带头学马列
    第二节  亲自带头讲马列
    第三节  亲自带头倡导马列
    第四节  亲自带头组织翻译出版马列著作
  第十五章  马列学院和生活、新知、读书三家出版社的创立
    第一节  1938年张闻天带头创立马列学院
    第二节  生活、新知、读书三家出版社的创立
  第十六章  延安整风使全党成为马列主义大学校
    第一节  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始与党史学习
    第二节  延安整风思想指南——毛泽东三大报告
    第三节  学习蔚然成风——培养大批干部
    第四节  延安整风后期某些历史教训
  第十七章  延安时期系统出版马列著作的尝试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丛书”和《列宁选集》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中国论著的出版
    第三节  军事论著的系统出版
  第十八章  《资本论》的翻译出版
    第一节  《资本论》第一卷中译本出版的十人思想接力
    第二节  郭大力、王亚南完整翻译《资本论》
第三篇  马列著作的系统出版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
  第十九章  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提出“干部必读”12本——新中国成立的理论奠基工程
    第一节  “干部必读”12本的酝酿提出
    第二节  “干部必读”12本一年印行300万本
  第二十章  创立人民出版社与中央编译局——出版马列著作的党和国家专门机构
    第一节  成立人民出版社——马列著作的国家出版机构
    第二节  成立中央编译局——马列著作的国家编译中心
    第三节  以出版马列全集为主要任务
  第二十一章  马列著作系统出版的正式启动
    第一节  出版马列著作文集、文选多种
    第二节  系统出版马列著作单行本
    第三节  系统出版马列书信集
    第四节  编辑出版马列著作专题言论汇编本
    第五节  创立民族出版社,出版少数民族文字版马列著作
  第二十二章  借鉴俄文版系统出版的三种全集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出版
    第二节  《列宁全集》中文第一版出版
    第三节  《斯大林全集》中文版基本出齐
  第二十三章  曲折发展十年的马列著作出版
    第一节  我国首次自行选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
    第二节  马列著作单行本
    第三节  1963年出版干部选读“三十本书”
    第四节  出版马列著作16开“大字本”
    第五节  出版马列著作直排线装本
    第六节  出版多种马列书信集
    第七节  专题言论汇编本被滥用的“左”的历史教训
  第二十四章  十年动乱中的曲折磨难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断出版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四卷本)已印成书但被搁置
    第三节  马列著作单行本的出版
  第二十五章  马列著作出版生机的恢复
    第一节  十年磨难中的两次力挽狂澜
    第二节  两年徘徊期马列著作出版事业复兴的春风
第四篇  马列著作出版的“中国奇迹”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2)
  第二十六章  改革起点上马列著作出版的重新启动
    第一节  邓小平一生对马列主义的三次学习
    第二节  “不丢老祖宗,发展老祖宗”——邓小平对马列主义的再三强调
    第三节  马克思逝世百年的三大学术盛事
  第二十七章  《资本论》文本群的系统出版
    第一节  《资本论》的重新翻译出版
    第二节  《资本论》三大手稿的翻译出版
    第三节  《资本论》手稿哲学意义新发现
  第二十八章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出版
    第一节  《列宁文稿》的出版
    第二节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的翻译出版
  第二十九章  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的马列著作出版
    第一节  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马列著作出版研究为理论创新奠基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列宁选集》第三版出版
    第三节  《列宁论新经济政策》、《列宁最后的书信和文章》的及时出版
  第三十章  积极借鉴历史考证版第二版的国际新成果——21世纪马恩著作出版新走向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的国际新动向、新走势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的新探索、新进展
    第三节  1845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更靠近历史考证版的新版本
    第四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的编排问题
  第三十一章  马列著作在中国出版的新局面
    第一节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十卷本和《列宁专题文集》五卷本
    第二节  马列著作编译的网络化、信息化
    第三节  创建中国马克思学、列宁学
    第四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库》的出版
  第三十二章  马克思晚年笔记、列宁六大笔记的出版
    第一节  数量庞大的马克思读书笔记
    第二节  马克思晚年的四组笔记
    第三节  列宁的六大笔记
  第三十三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出版与研究——中国马克思学的独特见解
    第一节  何思敬:首倡突破俄文版历史局限
    第二节  宗白华:何思敬译本的精心校订者
    第三节  贺麟:发现手稿中相对独立的哲学部分
    第四节  朱光潜:从手稿中发掘马克思美学观
    第五节  刘丕坤等人的三种新译本
  第三十四章  《共产党宣言》的中译本概况——马列著作在中国命运的一面镜子
    第一节  《共产党宣言》的中译本片段
    第二节  革命战争时代的9种主要版本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种主要版本
    第四节  改革开放时代主要的15种新版本
  第三十五章  成仿吾五次翻译《共产党宣言》——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一个典型
    第一节  成仿吾四译《共产党宣言》——从大革命失败到建国初期
    第二节  成仿吾八十高龄第五次重译《共产党宣言》——毛泽东、朱德的晚年关注
  第三十六章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书信出版的新阶段——窥见历史巨人心灵奥秘的一面透镜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书信的系统发表
    第二节  改革开放时期马列书信出版新成果
第五篇  马列著作出版新气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至今)
  第三十七章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观的科学奠基——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
    第二节  把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提到新高度——习近平关于宣传思想工作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讲话
    第三节  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四节  读经典、悟原理,首在守正创新
  第三十八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新进展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出版新成果
    第二节  《资本论》两大手稿和第一卷德法文版
    第三节  汇聚恩格斯主要著作
    第四节  第49卷:新出版书信一卷
  第三十九章  出版《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
    第一节  出版缘起
    第二节  2014年《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第一批出版
    第三节  2015年《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第二批出版
    第四节  2016年《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第三批出版
    第五节  2018年、2019年《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第四批、第五批出版
  第四十章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特辑》——2018年推出的15种马恩经典著作
    第一节  2018年中国隆重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第二节  特辑中的马克思七部著作
    第三节  隆重推出《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纪念版
    第四节  特辑中的恩格斯五部专著
  第四十一章  列宁著作出版新高潮
    第一节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增订版
    第二节  《列宁著作特辑》出版发行——集中反映列宁主义四大理论创新
    第三节  中国列宁思想研究的新高潮
  第四十二章  马列著作历史文献的系统再现——《马藏》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工作的开展
    第一节  从总序看《马藏》
    第二节  《马藏》工程的初期成果
    第三节  《马藏》工程的重大意义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的“通考观”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进展情况
    第六节  开创马列著作出版史新阶段
  第四十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三大版本系统的国际比较研究——俄文版、历史考证版、中文版
    第一节  20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出版概况
    第二节  俄文第一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三节  俄文第二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四节  历史考证版第一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五节  历史考证版第二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六节  中文第一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七节  中文第二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八节  马列著作中文版的鲜明特色与国际地位——以知行统一为主旨的第三大版本系统
  第四十四章  一支特别强大的专业理论队伍
    第一节  周亮勋:改革开放时期《资本论》编译第一人
    第二节  林基洲:《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主要组织者
    第三节  以中央编译局为骨干的编译出版队伍
    第四节  全国重点高校中的马列著作理论研究队伍
代结语  建党百年的理论奠基

精彩页/试读片段

    马克思主义是在西欧诞生半个世纪之后,开始传入中国的,这时正赶上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在以往的流行著作中,往往把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作为在中文书刊中提到马克思名字的第一人(1898年),把梁启超作为最早开始介绍马克思思想的中国第一人(1902年)。
    但其实,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才是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的中国第一人!
    让我们回到那个在黑暗中摸索的历史时代,看看人们怎样在上下求索的漫漫长夜中,开始接触马克思。
    二十世纪之交,不仅中国历史处于一个大变局之中,世界历史同样也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亚当·斯密时代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已经不复存在,代之以垄断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时代,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重大变化,使中华民族第一次陷入生存危机之中。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一个最深层、最本质的变化,就是垄断资本、金融资本与国家权力、国家机构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无比强大、包罗万象的主宰力量,资本扩张的能力与欲望激增,主要形式也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因而对于殖民地的争夺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并加剧了。
    到了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结成了不同的国家体系、不同的国家集团,几乎把世界瓜分完毕,大量的亚非拉国家,几乎全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由于老牌的帝国主义,特别是英国,先下手为强,占据了很大优势,号称“日不落帝国”。这就使得后起的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受到排挤,深感不平,强烈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半殖民地,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由此,帝国主义时代的战争危机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由维也纳体系形成的相对均势、和平局面,再也不能维持下去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而且正在走向全球范围内的大战。
    正是世界形势这一深刻的变化,打破了中国相对独立、相对封闭的发展进程,把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一下子卷入世界历史的时代旋涡之中,使中国命运发生了急剧变化。
    从《共产党宣言》到《资本论》,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深层本质,为弄清资本逻辑的必然发展趋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理论思维上的“望远镜”与“显微镜”。晚年恩格斯更生动具体地预见到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争夺世界霸权、发动世界战争的世界历史前景:
    “德意志会有它的盟友,但是一有机会,它就会抛弃盟友,而这些盟友也就会抛弃它。最后,对于普鲁士德意志来说,现在除了世界战争以外已经不可能有任何别的战争了。这会是一场具有空前规模和空前剧烈的世界战争。那时会有八百万到一千万的士兵彼此残杀,同时把整个欧洲都吃得干干净净,比任何时候的蝗虫群还要吃得厉害。三十年战争所造成的大破坏集中在三四年里重演出来并遍及整个大陆;到处是饥荒、瘟疫,军队和人民群众因极端困苦而普遍野蛮化;我们在商业、工业和信贷方面的人造机构陷于无法收拾的混乱状态,其结局是普遍的破产;旧的国家及其世代相因的治国才略一齐崩溃,以致王冠成打地滚在街上而无人拾取。绝对无法预料,这一切将怎样了结,谁会成为斗争中的胜利者;只有一个结果是绝对没有疑问的,那就是普遍的衰竭和为工人阶级的最后胜利造成条件。
    如果已达顶点的军备竞争制度终于产生它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前景就是这样。国王和国家要人老爷们,这就是你们的才略把旧欧洲所弄到的地步。如果你们再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开始跳一场最后的大战舞,那对我们来说,也没有什么关系。就算战争可能会把我们暂时抛到后面去,就算它会把我们已经争得的某些阵地夺去。但是,如果你们放纵你们以后将无法对付的力量,那末不管那时情况如何,在悲剧结束时你们必将垮台,而无产阶级的胜利不是已经争得,就是终于不可避免。”
    正是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古老的中华民族逐渐陷入亡国灭种的深渊,由此也引出了学习西方,进而探寻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真理的深刻时代呼唤。
    P2-3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